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和资本补充工具,再保险对资本和风险决策的影响具有内生性。本文采用2009—2020年44家中国产险公司的数据,运用联立方程局部调整模型,首次实证检验了偿付能力监管下中国产险公司资本、风险与再保险的调整机制,并对偿二代实施前后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相比于偿一代,偿二代下资本与风险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且偿二代下再保险的风险管理和资本补充作用明显增强,体现为再保险对资本的替代作用增强,风险增加导致再保险运用大幅增加;偿一代监管效力较弱,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不能更广泛地增加资本、减少风险,也不能更快地完成资本、风险与再保险的调整,而偿二代监管效力则有所提升,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更大幅度地增加资本、减少风险及增加再保险运用,并更快地调整资本,但不能更快地调整风险和再保险。为此,本文建议监管者应严格限制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承保高风险业务或投资高风险资产,并通过发展中国再保险市场来降低中国保险公司再保险交易的成本,引导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通过及时减少风险承担和增加再保险运用来缓解偿付能力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1—17号)》的通知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监管开始迈入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时代。中国“偿二代”考虑了资产和负债端的风险,同时又考虑了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使得资产配置和业务结构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影响更为复杂和多元,业务结构调整与资产配置之间表现为更强的联动关系,公司流动性、收益性、资本充足率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再是直观的简单关系,对公司的经营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鉴于“偿二代”对风险资本计量逻辑的理解,我们试图通过定量的分析探索如何更有效地调整未来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婧 《保险研究》2019,(5):44-54
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执行以后,投资风险直接体现在资本要求上,资本充足率成为保险公司投资决策的重要约束。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有必要建立整体经济资本预算框架,通过提高各类资产的边际资本回报率,提升公司股东价值。本文通过理论研究证明资本约束下保险公司最优大类资产配置的路径首先是进行负债风险匹配资产的管理,其次才是追求盈余资产收益最大化,同时,本文创新性提出了三阶段的数值求解方法,填补了国内文献以及保险公司实践中难以前置化资本约束得到大类资产配置数值解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4.
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正尝试建立起一套全面反映保险公司面临风险的偿付能力资本要求标准。其中对于产险业,"偿二代"设置了准备金风险的资本要求,其核心是应对准备金提取不足的风险。本文运用一家典型中资产险公司的数据,对比了数据类型、数据周期、险种分类等数据基础以及确定性方法和随机性方法对准备金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并测算了不同置信水平下的准备金风险资本要求。通过将测算结果与"偿二代"的资本标准进行比较,发现除船货特险和意健险外,"偿二代"下资本要求与95%置信水平下的资本要求结果比较接近,反映监管机构在制定监管标准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到了我国财险行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顾伟 《中国保险》2014,(7):49-51
日前,保监会发布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简称"偿二代")第一批监管新规,就《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号至第8号(以下简称《监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偿二代建设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监管规则》对保险公司的资本管理、经营方略、风险防范等方面会产生哪些影响,保险公司又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6.
《金融电子化》2013,(6):93-93
本刊讯近日,中国保监会项俊波主席签发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整体框架》。《整体框架》作为偿二代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偿二代的总体目标,确立了“3支柱”框架体系,制定了偿二代建设的若干基本技术原则,既为偿二代建设勾勒出了完整的蓝图,也为偿二代各项技术标准的研制和测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体框架》的发布是我国第二代偿付能力制度体系建设取得的一项具有关键意义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偿二代的整体框架由制度特征、监管要素和监管基础3大部分构成。其中,制度特征包括统一监管、新兴市场、风险导向兼顾价值3大特征;监管要素包括定量资本要求、定性监管要求、市场约束机制3个支柱;监管基础是指公司内部偿付能力管理。这3大部分密切联系、相互依恃,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7.
胡良 《保险研究》2014,(11):10-10
随着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形势的发展,基于风险角度的资金运用监管逐渐成为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有效借鉴国际经验,充分利用偿二代的监管体系,以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基础,建立资金运用的风险监管模型成为资金运用风险监管的核心课题。本文选取2011~2013年我国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和偿付能力面板数据,探索建立资金运用的风险模型,验证了以偿付能力为基础开展资金运用风险监管具有可行性,证明了可以根据不同的偿付能力水平监测指导保险公司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等投资行为,实现资金运用的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8.
“偿一代”与“偿二代”是我国两种重要的保险监管制度,两者在框架体系、监管内容和监管要求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均体现了保险业特定历史时期的监管要求。“偿二代”是我国保险监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从试运营到正式实施以来运行状态良好,能够有效反映我国保险市场的风险变化。然而,近年来保险市场频繁发生多起重大风险事件,考验着“偿二代”的监管功能和效率,也暴露出“偿二代”存在的部分问题和不足。保险公司应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将资本使用效率纳入过程管控体系。监管机构应加强现场检查和稽核,加强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监测,加快推进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监管制度建设,启动“偿二代”二期工程,进一步完善“偿二代”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以下简称“偿二代”)要求保险公司应当结合业务发展战略和实际风险状况制定风险偏好。风险偏好体系由上至下包括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及风险限额3个部分。建立风险偏好体系需要考虑风险偏好形成、风险偏好陈述、风险偏好传导及风险偏好跟踪调整机制4个步骤流程。保险公司风险偏好一般包括资本、盈利、战略、流动性等主要维度。在风险偏好体系框架基础上,可通过风险限额分解,使风险管理责任得到层层落实,其中经济资本分解和传导,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保险公司风险偏好高阶指标,以及一些更为细化的指标,共同构成“关键风险指标”,即KRI。通过KRI日常监控和限额管理,保证风险偏好落地实施,最终为保险公司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风险为导向、以资本金为约束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不同资产类型对资本金的要求存在显著的差异。偿二代体系下,如何平衡资产配置的收益、风险及资本占用值得认真思考。本文考察了资金占用为约束下的资产配置优化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得出了不同风险态度对应的帕累托最优解。为了对资产配置策略的效率进行评估,论文从收益、风险、流动性和资本占用情况四个方面将偿一代体系、偿二代体系与传统的Markowitz模型下的资产配置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施加了偿付能力约束后,可行域是Markowitz模型下的一个子集;偿二代下有效边界优于偿一代下的有效边界,偿二代下资本的使用效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11.
结合前景理论和期前结果影响理论,基于均值-方差框架构建数理模型,并依据成熟保险市场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风险资本监管有效性。结果表明:风险资本监管能有效约束处于“损失状态”的保险公司,但对处于“盈利状态”的保险公司风险约束有限,风险资本监管有效性因市场而异。鉴于此,研究能够完善风险导向型资本监管的理论,为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月,中国保监会颁布了《关于正式实施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6]10号),标志着“偿二代”的正式实施。“偿二代”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产品开发设计、资产负债管理、资产大类配置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等。“偿二代”的全面风险导向体系计量公司各种经营活动风险,  相似文献   

13.
偿付能力监管作为保险业监管的三大支柱之一,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中国保险业的监管系统结合了欧盟和美国的监管方法,制定了我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措施。但是由于我国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旧有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相关参数的调整具有时滞,不能准确及时反映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情况。通过回顾非寿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资本设置原理,基于我国18家营业时间长于5年的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数据,本文重新估计了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中的相关参数,并进行了一定调整,使之更适应当前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保险》2014,(10):2-2
保监会连发五道防风险令箭。其中,偿付能力监管成为重点。在对偿二代的流动性风险第二稿公开征求意见外,10月16日又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号: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征求意见稿第三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并组织保险公司开展第二轮自评测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保监会启动了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即"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简称"偿二代")建设工作。建设偿二代是保监会经过认真研究和慎重考虑后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深化保险业市场化改革、增强保险业风险防范能力和提高我国保险监管的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2月13日,保监会正式印发偿二代17项监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随着“偿二代”监管体系于2016年正式实施,在新的监管标准下,部分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状况得以改善。然而,在偿付能力预警机制方面,监管者尚存在缺位现象,为此国内外学者在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预警机制和预警模型方面有过诸多研究。  相似文献   

17.
偿付能力监管的理论依据无疑是资本和风险之间的自然联系。本文采用我国财产险公司2003~2011年的数据,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考察我国财产险公司的资本和风险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双向影响。研究发现,财产险公司资本比例与承保风险无显著相关关系,资本比例和投资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这说明风险和资本比例之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得资本变化不能适时反映风险变化,实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所期望的“风险-资本”互动机制尚未形成。我们还发现,偿付能力充足率对承保风险和投资风险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偿付能力水平越高的公司倾向于追求更大的风险承担水平,会增加风险性资产的投资或者风险较高业务的承保。最后对我国保险业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保险公司资产配置需要同时考虑资产负债匹配和风险-收益均衡.本文在偿二代对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的隐性要求和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对资产负债匹配的显性要求下,考察了资本占用和久期匹配约束下的险资投资策略,研究了保险公司的最优资产配置问题.结果 显示:负债久期较长的寿险公司很难同时满足偿二代资本要求和资产负债久期匹配要求;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对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策略产生显著影响;资产收益特征设定下,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策略有改进空间.本文的创新点是依据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显性地引入资产负债匹配要求,同时在偿二代与资产负债匹配约束下研究了寿险公司最优资产配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近日签发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整体框架》。《整体框架》作为“偿二代”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偿二代”的总体目标,确立了“三支柱”框架体系,制定了“偿二代”建设的若千基本技术原则,既为“偿二代”建设勾勒出了完整的蓝图,也为“偿二代”各项技术标准的研制和测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金鹏 《上海保险》2014,(7):9-11
2013年5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整体框架》,确立了定量资本要求、定性监管要求和市场约束机制等偿付能力监管三支柱框架体系。2014年4月,中国保监会公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8号》(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