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低碳政策工具是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内容,如何以低碳政策工具协同推动经济环境保护双赢。采用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因数据缺失,未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低碳政策工具协同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低碳政策工具协同显著激励了绿色技术创新,通过替代变量测试、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同时低碳政策工具协同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地理分布差异、环境规制差异、环境污染程度差异而存在异质性。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可知,低碳政策工具协同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调节效应分析可知,以GDP为主导的地方政府竞争在低碳政策工具协同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存在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8-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创新政策工具及其交互项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均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数量增长,需求型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②需求型、环境型和供给型创新政策两两交互项能够显著提高基础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显著增加创新数量,但对创新质量均呈显著负向影响;③需求型与供给型以及需求型与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协同互补性特征,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竞争性特征;④基础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质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数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8-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创新政策工具及其交互项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均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数量增长,需求型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②需求型、环境型和供给型创新政策两两交互项能够显著提高基础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显著增加创新数量,但对创新质量均呈显著负向影响;③需求型与供给型以及需求型与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协同互补性特征,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竞争性特征;④基础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质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数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有政策与产业研究往往把创新政策作用机制视为一个黑箱,缺乏对政策与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深入阐释。在传统技术路线图分析框架中引入政策维度,构建了政策-技术路线图(P TRM)分析框架,剖析了供给面政策工具、环境面政策工具和需求面政策工具对技术演进及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并通过P TRM框架在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分析中的应用,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在产业技术演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举措。首先简单阐述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其次从技术创新视角探讨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碳技术体系";最后运用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阐释了实现低碳经济的可行的政策工具的一些设想。得到的结论是技术手段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根本手段,政策规制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经济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在政策工具视域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选取的33份我国中央政府颁布的低碳政策工具进行样本选择、制定分析框架、定义分析单元和频度,从基本政策工具和低碳竞争力两个维度对我国低碳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未来低碳政策制定和应用提出了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低碳政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沿海各省也积极组织编制、报批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规划,极大地推进了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进程。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应遵循"统筹布局、创新技术、示范推广、市场机制、协调管理"的总体思路,具体应详细调查风能资源,统筹海上风能开发;加强海上风电开发海洋环境影响的评估和补偿;先示范后推广,逐步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加快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完善产业体系;提高海上风电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效率;构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市场激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自主创新是一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国与国之间科技竞争的焦点。由于技术创新存在市场失灵,所以政府有必要利用政策工具实施干预,以促进本国自主创新事业的发展。从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政策选择的必要性分析入手,通过对技术创新的理论剖析,得出政府必须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干预,以及如何进行自主创新导向的财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政府推动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着重探讨了政府干预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及其运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创新政策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在对创新体系和政策组合理论回顾的基础上,使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和质性文本分析法,对我国制造业创新政策动态变迁及其对相关创新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创新政策主体集中度较高、政策主体分布较为广泛、政策发布数量波动较大;环境面政策组合使用最为频繁、需求面政策组合使用最少、总体上对政策组合的使用呈现出“先扬后抑”的倒U型形态;制造业创新体系中4类创新活动强度差异较大;不同政策组合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差异较大。最后,针对如何利用创新政策推动我国制造业创新变革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创新政策组合是当前政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通过梳理国内外创新政策组合相关研究文献,阐述政策组合概念起源和内涵,对政策组合文献的发文数量、重要文献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创新政策组合的发展脉络及理论框架,并从政策组合的维度、要素、过程和特征4个方面分析创新政策组合研究现状。最后,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体系绩效不仅取决于单项政策效果,更取决于政策间的组合效应。运用两组案例,从政策过程视角对R&D补贴与商前采购(PCP)的项目筛选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PCP与R&D补贴同时存在互补和互替关系。作为一种新兴创新政策工具,PCP不仅同样具备缓解研发融资约束的功能,还存在两个方面的潜在优势:一是有利于采购方发挥需求信息和应用环境信息方面的优势;二是在政策执行机制上更加精准,特别适用于实现“点的突破”。积极引入新工具扩充创新政策“工具箱”,在认清工具属性基础上,发挥各种工具的独特优势,对优化创新政策组合设计,提升科技创新体系绩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人才是城市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资源,是科技进步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作为城市争夺人才的工具,被各个城市广泛采纳和使用。以16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探寻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动力因素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具有双重动力因素:在需求拉动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是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主要因素;在压力推动因素中,行政指令、府际竞争和社会舆论显著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在政策扩散平稳增长期,双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于政策扩散过程,而在政策扩散加速和减速增长期,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动力因素存在差异;在东、中部地区,压力推动因素占据主导,而在西部地区,双重动力因素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3-2016年中关村园区企业数据,将创新划分为创新倾向、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以政策供给侧的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及需求侧的政府采购为研究对象,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供需两侧科技政策组合的技术创新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政策支持对技术创新存在激励效应,供给侧政策对创新倾向的激励效应最强,而需求侧政策对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更显著;不同的科技政策组合形式均对技术创新具有激励作用,并且科技政策组合对技术创新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ovid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how the European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EU ETS) as the core climate policy instrument of the European Union has impacted innovation. Towards this end,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EU ETS on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 (RD&D), adop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doing so, we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relative influences of context factors (policy mix, market factors and public acceptance) and firm characteristics (value chain position, technology portfolio, size and vision). Empirically, our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based on multiple case studies with 19 power generators, technology providers and project developers in the German power sector which were conducted in 2008/09. We find that the innovation impact of the EU ETS has remained limited so far because of the scheme's initial lack of stringency and predictability and the relatively greater importance of context factors. Additionally, the impact varies significantly across technologies, firms, and innovation dimensions and is most pronounced for RD&D on carbon capture technologies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s.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EU ETS on its own may not provide sufficient incentives for fundamental changes in corporate innovation activities at a level which ensures political long-term targets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6.
黄超  段晓峰  朱凌  郑艳  王涛 《海洋经济》2018,8(6):13-19
广东省是经济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能源供给结构优化升级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广东省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品质较好,发展海上风电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海上风电作为一种绿色、低碳、可再生的能源,为社会带来的环境经济效益不可小觑,未来在广东省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广东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understand firms’ preferences for incentives to foster innovation in Dominican firms. A key research question arises: What are the most preferre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TI) policy options to support innovation in Dominican firms? This research relies on the concept of policy mix and the conjoint analysis to support the empirical approach. Over 300 firms were surveyed across the country, and we discovered that Dominican firms prefer more complex STI policy options, including at the same time research grants, guarantee funds, and tax incentives to support several kinds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 But also, firms need to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of available options such as tax credit and other monetary instruments, including guarantee fund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 the STI policy mix approach could support as part of the Dominican policy agenda, an economic transition toward a more resilient and competitive economy.  相似文献   

18.
王黎萤  霍雨桐  杨妍 《技术经济》2021,40(10):90-97
中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制造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备动力基础.以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2016—2020年发布的支持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为样本,运用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QCA)从中微观层面讨论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不同类别政策的组合模式及执行成效.研究发现:①以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为主的科技服务中介政策是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②以直接支持为主的创新创业政策、以主体减税降费和提供直接金融支持为主的财税金融政策及以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为主的科技服务中介政策等5种政策组合能够有效促进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