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已经成功地加入了WTO,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们发现,国有企业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产物,由于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功能,所以即使在最强调民主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国家,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所不同的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对中国国有企业的理解与世界各国对国有企业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国现有的国有企业中,只有承担特殊职能的一小部分可以称为"纯粹国有企业",而绝大多数具有普通企业性质的只有称其为"国有持股企业".  相似文献   

2.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的前提。公益性国有企业存在的理论依据不应当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去寻找。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代表国家和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是此类国有企业为社会公众提供福祉和利益的一个实现途径。较之私人企业,政府治理国有企业负外部性的成本相对要低。划分公益性国有企业时需要警惕误判。瑞典对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改革实践,为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大多是二战后“国有化”运动的产物,对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机构臃肿、人员庞杂、效率低下的弊端,而且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是许多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民营化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开;企业应该进行市场化改革,以追求经济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最大目标。其改革的目的主要是①提高国有企业的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之最大化;②降低财政赤字,增加政府的收入;③促成股权分散化,活跃投资市场;④打破垄断,促进竞争;⑤削…  相似文献   

4.
国外政府规制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一、政府规制概念的争论 “规制”一词来源于英文的“Regulation”或Regulatory Constraint”,是日本学者精心打造的译名。作为规制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对规制含义理解的争议,西方国家学者们的表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制度,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委托和代理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所有者是全体人民,中央及各级政府受全体人民的委托来监管国有企业及其经营者,因此中央及各级政府代表的国家是委托人,企业经理是代理人。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一直处在改革的重要位置。而小型国有企业因其在企业规模、资本规模、人才、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受国家的重视程度,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等都与大中型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它们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为使小企业摆脱困境,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首先将小企业推向了改革的前沿,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如果从全国改革实践来看,小企业改革还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一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未能达到改制目的。本文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一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中 ,西方学者习惯运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讨近代中国的经济问题 ,特别是在近代政府与经济发展问题上 ,强调政府经济“守夜人”的角色 ,并依此对中国政府、经济、资产阶级等问题进行研究 ,从而得出与国内学者差异较大的结论。本文认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大前题下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 ,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政府与经济建设、政府与资产阶级关系的“本土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中的代理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中的代理问题及其解决向晓梅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就是要解决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代理问题,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本文在借鉴西方国家解决现代企业代理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目标模式和具体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任何企业,无论是私有制企业还是公有制企业,要使其与环境适应,均要求资产所有者从微观上对企业进行调控,无一例外。私营企业由所有者个人或董事会调控;国有企业则由代表所有者的政府进行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管理的职能应当包括对整个国家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对居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的微观调控职能。为了实现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微观调控,必须探索一个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微观调控的模型与方法的建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脱离后,企业内部的管理及经营活动均由企业自主进行。政府则必须…  相似文献   

10.
财政补贴、竞争能力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约束硬化是国有企业转换机制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经济转轨国家的实践表明,对财政约束硬化在大部分转轨国家都没有做到.尽管产权学论者和外部环境论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但都不说明政府为什么对硬化国有企业财政约束"知而不能为之"的原因.本文通过建立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者间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发现,政府对国有企业预算约束是"软"或"硬"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财政对国有企业的预算是"硬"还是"软"内生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改革的方式选择,以及国有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因此,转轨国家应该考虑国有企业自身竞争能力情况,在改革不同阶段采取灵活的财政手段,保证转轨过程中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从而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据说“搞”这个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刘半农先生创造的,由“高”和“手”两个字组成,为高手摆弄低手之意。不知语言学家是否认同这种望文生义的解释,但有些提法的确有这种含义。我们常听到的一种提法是“搞好国有企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由政府这个高手摆弄好国有企业。 无论这种理解是否正确,在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的确是在由政府控制国有企业,搞国有企业。首先,政府一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08—2020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的提高,国有企业绿色创新水平随之提升,且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政府补助在这一影响机制中存在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规模较大和东部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国有企业要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需要更好地借助政府和非国有资本的力量,坚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将军 《经济论坛》2010,(4):206-209
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经历了两次大的扩张浪潮。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政府开始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进行反思,私有化成为潮流,西方国家企业国有化和私有化的反复过程反映了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二者关系的动态演化。从国有企业本身来分析,股权结构仅仅是决定其绩效的因素之一,对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来说,私有化的后果也是不同的。因此,对大型国有企业要采取多种具体措施来提高其绩效,而不是仅仅从股权私有化来入手。  相似文献   

14.
林佩群 《生产力研究》2006,88(11):187-189
委托——代理问题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大中型企业存在的共同课题,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就在于由于最终所有者的虚拟性,必然存在“所有者代表”的角色,在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治理问题之前,必须解决所有者与所有者代表之间的治理问题。目前,我国政府“行业管理者”与“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角色不分,在所有者代表层面上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我国国有企业存在问题的根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重塑所有者代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市场取向的。企业作为真正市场主体 ,其基本条件或资格就是企业产权的独立。因此 ,所谓国有企业改革 ,核心内容就是产权改革 ,是产权结构的重构。首要的一步就是改革国家所有、国家经营的单一产权结构 ,实质上是国家要改变自己在企业中的产权地位 ,放弃一些产权控制。国家之所以要这样做 ,是可以用经济学的原理加以解释的。这种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制度变迁首要的和关键的一步 ,但并不是最后一步和惟一重要的一步。有了第一步的产权改革后 ,作为国家具体操作主体的各级政府在进一步的改革中还能做什么 ?政府又有何得失 ?…  相似文献   

16.
王钧 《经济导刊》2002,(10):31-3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被定位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是其标志之一。因此,产权界定成为国有企业产权变动的必经程序。 一、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法律框架 国务院的行政规章规定: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国务院并授权自己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对国有企业财产的所有权,由其统一领导,对国有资产实行分级行政管理。1990年7月国务院  相似文献   

17.
现在,理论界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应该定在什么位置上。有的学者主张,国有企业的主要职能是生产那些一般企业不愿生产或无力生产却又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即主要是社会公共设施、投资大盈利少的基础产业等部门,至于那些竞争性的行业,应让位给其它企业来经营。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往往以西方国家的情况作为依据。在西方,国有企业的比重在各个国家情况各异。在有些国家,在竞争性领域也有经营得很好的国有企业,但在多数国家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市政设施、基础部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二条:一是因为国有企业预算约束软化,缺…  相似文献   

18.
闫月岭 《经济师》2008,(8):72-72
在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进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都化身为不同的政府行为加以介入:管理层收购曾在我国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与政府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政府自身追逐着“经济利益”,加上权力寻租现象的存在和政府权力无法有效达致的社会场域的存在,所以,在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过程中,政府行为尚存在着内部异化和外部异化的可能性,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我们的各级政府一定要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改革承担了巨大的成本,国家财政收入的60%由国有企业提供,就业人员的60%由国有企业安置。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国有企业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从生产力方面来说,没有根据市场需要对资源进行配置和再配置,过去计划经济赋予国有企业过于广泛的经营领域,战线过长,形不成拳头,集中不起力量;从经济制度方面来看,传统体制造成的政企不分、职责不分、软预算约束,很难确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责、利、权关系,相应地很难约束政府对经营者的行政干预,政府也很难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国有企业的问题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深层矛盾的  相似文献   

20.
彭汉香 《生产力研究》2006,(10):219-221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兴办的一种特定企业制度形式,有着久远的历史。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不仅存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英、法、意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较长发展历史。文章从文化差异与中西方国有企业管理发展之比较,力在探讨中西方国有企业管理相互借鉴的方法与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