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莉 《民营科技》2010,(1):59-59
高职院校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重点,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课程设在职业岗位的"缺口"和岗位能力要求上,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药品储存与养护人员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企业需求、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以药品保管员、养护员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教学模块、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结果与结论:明确了新时期企业对药品保管员、养护员的要求并确立了课程教学目标,构建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块,摸索出适应职业能力形成的有效教学方法及全面、客观、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与方法,为培养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新型药品保管员与养护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是以《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为例,论述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应该将课程内容岗位化,按照工作流程来设计,更实现内容与职业证书的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按照"教、学、做、评一体化"要求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由掌握单项知识能力的培养到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采用系统化项目教学法,实现该课程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相似文献   

4.
贾玉凤  张晶  陈春艳 《价值工程》2014,(26):287-288
本文介绍了济南职业学院《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化建设和开发的过程,重点研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项目化课程开发思路及开发流程。项目化教学内容选择企业真实电子产品作为学习载体,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产品的选择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药品经营与管理是一门为医药流通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实用医学概要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链接知识模块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该专业学生基础素质能力、职业素养能力、医药专业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的一项重要课程。基于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岗位胜任力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岗位胜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全面提升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国际货运代理》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货代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但是该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材体系未能紧贴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基于国际货运代理人员六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应构建以工作为导向的知识体系、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创新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7.
梁洁 《乡镇企业科技》2014,(20):239-239
本论文是以《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为例,论述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应该将课程内容岗位化,按照工作流程来设计,更实现内容与职业证书的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按照“教、学、做、评一体化”要求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由掌握单项知识能力的培养到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采用系统化项目教学法,实现该课程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应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专业岗位工作任务设置税法及相关课程。同时结合我院教学改革的经验,对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9.
魏秋兰 《价值工程》2011,30(5):274-275
高职《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文章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该课程模式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悉掌握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现代汽车电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税 《价值工程》2015,(22):140-141
目的: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强化行业职业能力出发,探索高职类基于岗位能力的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方法:通过调研结果,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行业职业标准进一步改善实训条件、制定课程标准、整合课程内容。结果:基于岗位能力,完善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的课程体系:一体两翼五配套。结论: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适合高职类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把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导入高校会计实战教学内容,逆向设计会计实战课程,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会计实战课程体系,实现会计职业能力要求与会计实战教学的融合,旨在培养满足社会会计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与产业对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对接,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这一联系,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本研究从物流业,物流人才需求分析出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系统分析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搭建模块化课程框架体系,辅之于教学做一体项目教学,立体化的教学评价,多渠道增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实现对适应企业需求物流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仓储管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从事仓储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文中对高职物流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汤霞 《物流技术》2015,(4):223-224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思路,在航运企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调研基础上,根据典型岗位工作内容选取《航运业务操作》课程内容,根据航运企业业务流程优化课程内容,采用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实施并不断优化,着重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主要岗位,构建了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框架,并提出了培养电算会计职业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文中探索从社会需求调查与职业岗位分析、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等方面说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并从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教学模式设计、实施环境创设、教学组织过程等方面阐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7.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质与核心,是实现中高职层次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和依托。文章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出现的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不清、专业课程内容重复严重等主要问题,基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就业岗位群,以能力为本位,在充分分析了该专业中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后,在分层次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构建了层次化、模块化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相似文献   

18.
赖萌超 《企业导报》2014,(15):185-186
对高职院校会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会计课堂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比较弱;会计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的会计岗位的职业品质的培养;会计课堂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网络辅导教师帮助学生认识会计职业能力;根据会计职业能力来完善会计教学模式;重视对会计课程课外网络辅导方法的创新。会计课程网络辅导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应积极推广网络辅导的教学方式;以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导向。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会计课程课外网络辅导方式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邱小燕  刘海春  范博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6):199-200,101
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的实训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具有的胜任专业岗位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岗位不断变化的职业核心能力。本文对《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实训教学在设计、实施及考核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工作项目导向,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手段,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应从分析岗位群入手,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结构由基础课程、技术核心课程、单开实践课程、自主学习课程等构成,并且需要相对应的课程群来支撑,从而实现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的动手能力及系统的职业素质三线并重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