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开封市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景观生态质量评价可以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开封市景观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其景观生态状况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于生态绿地的缺乏及景观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并依此提出了相应的景观生态建设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AHP的城市景观生态评价与优化——以开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城市景观生态评价可以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以地处中原城市群中特别地位的开封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景观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开封市当前生态城市建设的状态,并依此提出了相应的景观生态优化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重庆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以重庆市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分析重庆市景观生态现状和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内容,对重庆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提出一些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沛县15个镇为评价单元,根据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土地生态特征,从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的结构状态以及土地的景观生态特征三方面,共选取14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受不同资源禀赋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2010年沛县各镇的土地生态质量状况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等级差距,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以江汉平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研究土地整理的生态影响.研究方法:景观生态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包括景观分类、数据处理和景观指数选择三方面内容;(2)整体景观尺度上.土地整理后景观变得更规则、结构更简单,但景观多样性下降;(3)景观类型尺度上,土地整理改变了耕地、坑塘、农村居民点、道路及沟渠等景观类型的特性,一方面可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坑塘等景观的生态作用.研究结论: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是一种定量反映土地整理生态效应的方法.可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地貌具有景观美学功能,人工化的人造地貌和人工叠加地貌构成了城市生态地貌系统,城市生态地貌对上述两方面进行研究,它们又构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论述了后工业时期随着人们对城市人居环境及对城市景观美学要求的提高,上海城市生态地貌多样性的再造。  相似文献   

7.
以泉州市东海新区为例,通过确定规划区主要的景观过程,划分生态功能区域与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建立保障地域特色的生态基础设施,在宏观尺度上建立洪水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和游憩景观安全格局等规划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和形态,并整合这些安全格局以引导和框限城市新区的总体空间发展格局。通过研究提出了以山、海、江、城为地域特色的景观格局,以"三源四廊"为景观结构的生态与景观安全格局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江绿地景观设计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城市滨江绿地景观地域性特征不足导致生态产品同质化严重、生态产品市场缺乏吸引力。从城市滨江绿地景观工程设计出发,以衢州市信安湖鸡鸣湿地和青龙码头为例,探讨城市滨江景观设计与地域性特征的结合对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并从城市交通网络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和滨江绿地景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3个方面提出城市滨江绿地景观设计相关的保障措施,旨在为城市滨江绿地景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乡村聚落景观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聚落景观的规划设计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75个典型乡村聚落景观研究样本,借助Google Earth与ArcGIS10.2,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5种地理研究模型,分析湘西州典型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聚落景观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等4个层面,构建包括18个指标在内的乡村聚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对湘西州175个典型乡村聚落景观质量展开评价。[结果]湘西州175个乡村聚落景观总体呈集聚分布,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农村常住人口和总产值与乡村聚落景观个数之间的地理联系率分别为81.6和80.5,乡村聚落景观的分布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存在较紧密关联。质量评价发现,聚落质量评价分值为7.01,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通过对乡村聚落景观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聚落景观的分布与人口、经济、交通密切相关。[结论]湘西州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异呈现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高、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低,以及中西部集聚的特点,应稳固现有乡村聚落景观建设成效,并注重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现代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区域绿地生态网络与生态功能优化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方法]文章以徐州示范为例,在城市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异质性研究分析基础上,探索城市规划区城乡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路径;运用经济学与生态学原理,按“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理念,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优化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从市域与城市规划区视角,合理配置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景观组分,进而优化区域绿地生态网络。[结果]研究得出2005—2015年研究范围城市化造成大量耕地消失,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加,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快速推进,林地面积占比大幅度增加;地表覆被变化直接表现为景观格局的快速破碎化和景观多样性的下降,景观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度急需提高,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也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重点提出了强化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完整性与连通性,挖掘潜在生态功能等的区域绿地生态网络一系列优化方案。[结论]文章为研究区及延伸的城乡区域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和生态系统服务优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噪声污染的加剧,工业废气及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导致城市生态质量急剧下降。同时,大量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以及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系统又使得绿化面积越来越少。因此,城市景观的美化,城市生态质量的改善,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屋顶绿化作为新兴的绿化方式,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解决城市绿化空间匮乏,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事关亿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中国未来巨大的城市化前景,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俞孔坚教授前瞻性地提出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战略。通过这些景观战略,建立大地绿脉,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在创建"生态市"的大背景下,江苏省各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城市生态质量。通过在PSR框架下建立的城市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TOPSIS(理想点)法对江苏省13个主要城市进行生态质量评价和城际差异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空间布局而言,苏中生态质量较差,苏北中等,而苏南较好;就具体城市而言,南京生态质量最好,而淮安最差。  相似文献   

14.
邓媚 《农家之友》2009,(14):76-77
本文从道路绿化景观及道路环境污染两方面,介绍道路对城市景观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喀斯特地区典型高原湖泊-红枫湖为研究对象,依据景观生态学及生态风险评价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3S”技术、野外调查验证和生态风险评价及格局优化等技术手段,从土地利用变化演变及景观尺度上就红枫湖湖岸周围的生态风险进行探讨,定量分析湖岸周围格局演变及生态风险变化特征,针对性地提出湖岸周围格局优化的调控措施。本文对丰富喀斯特地区高原湖区景观生态格局及风险评价的研究内容、指导红枫湖流域及类似高原湖泊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沈阳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索城市化影响下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的现状,分析其空间差异,为耕地保护及城市周边耕地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耕地的生产、生态、社会和景观4个功能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加权求和法计算单一功能和多功能值,并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对沈阳城市周边50个乡镇(街道)的耕地多功能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沈阳城市周边耕地的多功能性空间差异较为明显。生产功能远郊平原区最强,远郊山区和近郊区较弱;生态功能总体偏弱,个别乡镇较好;距离城市越远,社会功能越强;景观功能近郊区较强,远郊区较弱。(2)耕地的生态、社会和景观功能主要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生产功能受地形和距市中心距离的双重影响,而多功能则受地形、距市中心距离及各乡镇(街道)耕地主导功能等的综合影响。(3)沈阳城市周边的大多数耕地以农业生产为主导,景观文化功能整体相对较弱。近郊区耕地生态功能所占比重较大,但社会功能比重较小,远郊区则与之相反。[结论]沈阳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性空间差异较为明显且不均衡,应科学规划城市周边耕地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协调耕地各功能的关系,促进耕地多功能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DPSIR模型的市域土地空间配置优化——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适合城市地域土地空间配置优化的综合定量研究方法,为相关规划与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 GIS空间分析法,综合适宜性评价与景观健康评价。研究结果:基于DPSIR模型分析天津市域土地利用的主要压力与影响因素,评价其综合适宜性状态,基于此划定经济发展优先、生态保护优先和协调发展三个土地空间配置方案,并对三个方案进行景观健康影响评价,发现以协调发展方案进行城市建设对未来景观生态健康的影响最小,因此建议选择协调方案作为天津市域土地空间配置优化和功能分区的首选方案。研究结论:基于DRSIR模型进行市域土地空间配置优化研究,不仅有助于研究者针对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特点选择评价内容与指标,而且可定量化评价土地空间配置方案的潜在生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地空间配置优化方案选择中的人为主观因素,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分析,介绍了景观河道对于城市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性,论述了景观河道构建的基本原则,从而对城市的景观河道构建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出了自身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是在长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由自然土地或农业用地改造而来、反映城市景观替代自然景观或农业景观结果的土地.城市中的生态单元,如山体、水体、绿地、广场等对土地价值或房地产价值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景观,特别是自然景观,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事关城市土地价值的增减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在景观基础上,描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对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产生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步骤可以概括为研究区的界定与景观分析、受体分析、风险源分析、暴露与危害分析以及风险综合评价等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