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经济、社会、生态和景观4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对宣城市养贤乡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较好,建议尽快实施.由于该项目生态和景观效益一般,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生态和景观效益,使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目的:从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理在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保护的同时,也会对不同尺度的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国内外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经验和成果参考,但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土地整理的景观类型的科学划分;(2)构建与土地整理生态过程相关联的指数集;(3)注重土地整理的多尺度景观格局与生态耦合研究;(4)强化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规划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初探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研究目的:进行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内涵剖析,建立土地整理绩效评价体系,并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2)案例分析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对较弱.研究结论:建议从建立土地整理成果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指标控制等方面人手,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以福建省建溪流域为例,基于2010—2016年的景观类型数据和农用地整理数据,分析农用地整理对区域景观动态和生态风险的影响。研究方法:单一变量法,景观格局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研究结果:(1)2010—2016年间通过农用地整理工程增加的耕地主要在海拔高于300 m的区域;(2)农用地整理工程中的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草地、园地和林地,也有部分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由于村庄合并或矿区土地复垦等原因被整理为耕地;(3)每一种农用地整理工程类型都是一种风险源,其释放的风险压力主要有景观单一化和景观破碎化两种;(4)2010—2016年建溪流域的生态风险值介于2 386.11~2 394.76,2010年后生态风险指数逐年降低。研究结论:本文对大尺度上关于农用地整理对景观生态的影响研究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优化设计和农用地整理设计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探讨粒度变化对土地整理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研究方法: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结果:(1)对小尺度范围上的平原型土地整理区,除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呈现弱敏感性外,其他指数均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2)相关性强的景观指数变化趋势相近;(3)整理前后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可分为变化规律一致且无明显变化拐点、变化规律不一致且整理前后具有不同变化拐点、无规律变化三种类型。研究结论:为准确分析土地整理前后景观格局变化情况,首先应选择合适粒度,对于小尺度范围上的平原型整理项目区,选择10—25m粒度较为适宜;在景观分析指数选择上,应选择敏感性强、相关性低的景观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评价多集中关注于经济效益评价,对生态效应的评价较少,更没有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中。该文从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出发,结合宏观的景观格局与微观的生态过程,选取了斑块个数、破碎化指数、景观隔离度、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指数、物质循环速率、干扰频率和土壤质量8个二级评价指标,构建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应评价体系,运用归一化方法对评价指标量化,并结合天津市七里海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土地整理项目在景观格局方面得到了较好的优化,斑块个数减少,破碎化指数降低,总体景观隔离度降低,但局部区域由于修建水泥道路导致隔离度增加。在生态过程方面,植被覆盖率提高,但呈现季节性,生物多样性降低,物质循环速率和干扰频率增加,土壤质量有较大提高。总体上,土地整理项目取得了耕地面积和土壤质量改善方面较好的效益,但在生态系统方面受到较大干扰,带来了负效应。今后需要在土地整理项目中从生态学角度进行规划设计,以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黄河故道区土地开发整理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境内黄河故道区为例,评价流域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安全.研究方法:生态安全评价法、Delphi经验统计判断法等.研究结果:土地开发整理后,区内10个县的生态不安全因素普遍降低.为相似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整理提供借鉴.研究结论:土地开发整理后保持了粮食、水利、生境、水土保持等的生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为制定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结论: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指明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需要在权属管理的法理基础、权益类型和权益量化等方面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旨在为优化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与实施,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GIS为支撑,建立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土地整理生态评价为提高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结论: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可实现土地整理生态环境的定量评价,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目前我国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处于探索阶段,理论、方法研究不完善。通过分析得出,在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应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够定量反映土地整理规划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土地整理规划的环境可行性,并且通过结合小尖镇土地整理规划的实例分析,以期为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定量化技术方法。小尖镇土地整理规划实施后,由于坑塘水面的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减少了7.3%,在其规划设计中要对一定数量、面积的坑塘水面进行保护,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一些地方在开展农地整理工作时,片面强调增加耕地面积,改进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却忽视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致使土地整理后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危及土地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1.土地整理项目忽视生态效益的原因分析。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看。现阶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制定的时候往往着眼于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土地的质量、达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改善生产条件以及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对于土地整理的生态保护这一要求考虑甚少,也缺乏对土地整理规划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合理性的论…  相似文献   

12.
农地整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已由原来的数量型整理逐步向质量型整理转变.而生态型农地整理是质量型农地整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析当前农地整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农地应进行生态型整理;同时就生态型农地整理的理论基础、目标模式、措施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构建农地整理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土地权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外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研究的现状,得出我国现阶段将权属调整和规划设计相结合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基于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面的实践,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四大工程,分别分析了各个工程中涉及的权属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较大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汇总、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土地整理对区域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整理对区域耕地质量提升显著,但不同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幅度差别较大;中低等别耕地整理后质量提升幅度较大,高等别耕地整理后质量提升幅度较小;土地整理已成为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驱动力。建议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的提升幅度作为项目立项、审批、验收的硬性指标,进一步强化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管理;优先选择中低等别耕地或中低等别耕地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整理,保障和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土地整理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南方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南方丘陵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经济和社会条件,探讨了南方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的主要工程应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并应用于贵州省贵定县云雾万亩大坝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中,最后对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法律角度,提出我国土地整理尤其是农村土地整理面临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我国制定专门的土地整理法律法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已通过并实施,大力推进县级土地整治和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为科学合理地完善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运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全国县级土地整治试点规划编制工作的归纳和总结,探讨了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有关问题和做法,阐述了新时期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定位和新需求及一些注意事项。研究结果表明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应抓住本轮规划的本质目的和紧紧围绕规划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8.
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推动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应用与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内涵、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有待全面完善提高。研究结论:国外土地整治技术主要针对土地整治中的水土流失、景观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等3类问题,强调土地整理区从物种、地块到整理区的多尺度生态化整治与景观空间优化配置的统筹设计。中国现阶段土地整治技术的核心应是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其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的集成应用是主要发展方向。具体包括4方面的关键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地表值被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区系恢复与重构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生态化整治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的景观设计技术;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耦合的关键技术集成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是加强项目管理、科学评定项目真实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剖析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的内涵,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湖北省鄂州市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鄂州市土地整理项目在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项目建设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理产业化是解决目前我国土地整理资金筹措问题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今后土地整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本文从土地整理产业化的涵义、土地整理产业化的本质特征、实行土地整理产业化的意义、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的政策法律基础以及运作模式对土地整理产业化进行了探讨,并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提出了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的建议。本文从各个方面对土地整理产业化进行了详细地探讨,对今后的土地整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