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日益突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而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教育,由此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政府为了禁止择校行为,推动教育公平提出的"单校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却推动了学区房的溢价。"多校划片"政策作为政府缓解学区房热的创新举措,对学区治理的创新有一定的作用。本文环比南京30所名校学区房2018年11月价格,得出2018年12月30所名校学区房中16所名校房价有所下跌,总体来看政策推出有利于学区房价格的回落。但其作为一个补充性的政策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沈理文 《楼市》2014,(7):69
正对于许多家长而言,"学区房"的价位始终飘在天上,很多初为父母的购房者只能在人间望房兴叹。而融科·瑷骊山20万左右的首付,让学区房的价格终于"天上人间"了,项目也进一步引爆了市场关注。在融科营销中心营销经理张琨看来,"学区房"的开发更能体现一个房企的公共意识,融科·瑷骊山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市场认知度,除了项目本身的品质与优势,还因为融科在企业利润与社会效益之间,找到了一个杠杆支撑点。  相似文献   

3.
自2017年广州市提出"租购同权"新概念后,就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但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天价学区房始终存在,2019年的住房租赁工作要求中指出租购同权政策将持续加码,对此,学区房市场将会做出如何反应,到底如何解决学区房价格扭曲,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思考。  相似文献   

4.
《楼市》2013,(16):28-29
2013年6月,北京学区房再创"天价";景山东街一套400m2的学区房,报价1.3亿,折合32.5万元/m2如此高价的原因。在于这里能就读"北京最牛小学"实验二小,这一新闻,使"学区房"这一热门话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从某种惫义上讲,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5.
俞琳 《楼市》2014,(7):84-86
正由于教育资源优势明显,导致"学区房"价格始终坚挺,普遍比同区域其他房源要高。无论是首次置业还是二次择校而居,都一定要量力而行。购房者需结合家庭实际经济情况,选择适用的房型和楼盘,以免对家庭生活造成过大影响,因此购买"学区房"应了解以下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冀萧然 《楼市》2011,(13):60-62
盛夏7月,又到了家长忙着为孩子升学入学操心忙碌的时候。不少开发商或中介公司抓住时机,大打"学区房"这张王牌。家长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在名校附近到处找房,举家迁移的现象正悄然兴起。"孟母三迁"的现象,昭示着"学区房"无疑成为了时下最刚性的需求之一,可是在挑选的过程中却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扰。选择一个正确的"学区房"成为了广大家长共同的心愿。  相似文献   

7.
当前各地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旨在破解择校难题,追求公平教育。已有研究与实践经验表明学区制背景下教育资源"资本化"现象确实存在,并带来教育资源的内生性,强化了"学区房"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基于此,阐述"学区房"内涵以及基础教育资本化实证经验,结合天津市中心城区"学区房"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学区房"不均衡分布的溢出效应,进而提出改善"学区房"不均衡布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微观     
正#天价学区房#日前,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就近入学政策堵住了择校"拼爹"的口子,但马上催生了更疯狂的"拼房"门槛。享誉京城的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位于西城区狭长的胡同里,学区房不少都是老旧的平房,但价格已经被炒到了每平方米近30万元,并且房源稀缺。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单间,要价税后实收3∞万元,不还价。中介表示:"不是一房难求,甚至一平难求。""如果学校之间教育差距大,就近入学也是句空话。"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应该优先于就近免试入学,现在堵住"递条子",也难解"拼房子"。  相似文献   

9.
《楼市》2014,(7):88-93
正在当前楼市下行的背景下,"学区房"仍然有着很强的需求。开发商洞察"教育"商机后,迅速寻找和"制造"卖点,"学区房"也顺理成章成为热炒的一个概念,客群云集。然而,一些家长在买了名校附近的"学区房"后,却被告知子女无法就近入读,从中衍生出的各种"学区房"纠纷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买房时遇到纠纷,如何通过维权保护自己的权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商品房交易中,买卖双方的信息往往并不对称。开发商、房产中介及买卖双方的口头承诺、不同学  相似文献   

10.
搜楼     
《楼市》2014,(7):104-108
为满足读者对于杭城各个区域学区房的了解,《楼市》杂志搜罗各大板块学区房,整理出基本信息、最新动态,将杭城热点关注的学区房楼盘呈现于各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购房者朋友们面前。  相似文献   

11.
学区房风波     
正2016年开年,家长们又开始为寻找学区房忙碌了。近日,记者走访了太原市龙城居业、我爱我家、兴麟房产等多家房屋中介机构,发现市区内学区房热销,且房源较为紧缺,房价呈飙升趋势。面对价格居高不下的学区房,一旦选择失误,不仅会耽误孩子就读优质学校,更可能会造成资金损失。  相似文献   

12.
天价学区房     
《中国地产市场》2009,(10):74-75
学区房,世界上最昂贵的房子。学区房,是指公办学校学区内的房子。公办学校入学原则是"就近人学",因此学区的划分以学校附近的几条路为界限,路围成的区域就是学校的  相似文献   

13.
郭建玲 《楼市》2014,(7):80-83
不少家长买了名校附近的"学区房",却被告知孩子无法入学,"动态调整"之下,如何顺利买到合意的"学区房"?随时关注新政和动态才能成为真"达人"!  相似文献   

14.
张秦燕 《楼市》2015,(Z3):40-41
有人曾经说:"学区房"三个字就代表着一切,只要某楼盘是名校学区,不管周边的配套多烂,户型多差,房价多贵,它都不愁卖不出去。以安吉路小学为例,它周边的老小区,即使是1989年建造的老小区,如今的价格都是近30000元/平方米,2004年建的小区现在的二手房价则有40000元/平方米。可见,学区房的魅力有多大。今天看的这个楼盘,可是实打实的名校学区,从幼儿园到初中,12年的优质教育资源,套用那句很俗的话: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个楼盘就是杭房·钱江御府,位置在秋涛路与候潮路交会处北。  相似文献   

15.
郭建玲 《楼市》2014,(7):76-79
学区房是政策性非常强的房子,想要购买到真正的学区房,让孩子顺利入学,其中的"门道"还很多,稍有不慎,所有付出付之东流。因此购买学区房前,摸清政策是首要。  相似文献   

16.
第三个故事     
《楼市》2014,(7):30-34
正我是地地道道的杭州人,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今年已经五岁了,9月就要上幼儿园大班了,随之也面临了"幼升小"的问题,而选择一个优质的学区房也提上了日程。为了能够让儿子未来顺利进入名校,我们一家迫不及待地起了置业的念头——买套重点学区房。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15年北京市六环内的居住小区二手房房价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特征价格的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房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六环全域和分环线区域分析中,学区房显著影响房价,总体上学区房平均价格显著高于非学区房价格(约10%),这表明合理配置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至关重要;地铁站点、商场、休闲娱乐设施等因素对房价的影响随距离增加而减弱;居住小区的绿化率和房价呈正相关关系。而依靠市场调节的超市、便利店等基本生活设施对房价影响并不显著;医院对房价影响的不显著是因为北京现有医疗机构服务对象已不再局限于本地居民,应按照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布局优化调整;公共汽车等出行方式对房价的总体影响并不显著,表明优化公共交通资源配置、促进公共交通出行是北京城市发展应该努力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国民对教育的重视,使得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特有的房产类型——学区房。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学区房的购买热持续发酵。学区房并不是专有名词,而是交易市场中使用的一种俗称,是指跟一些优秀教育资源即所谓的学区挂钩的房产。目前房产市场中所称的学区房,主要是指能帮助获取较好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资格、享有优秀教学资源的房产。一、二手学区房的特点成熟的学区、优越的教育资源需  相似文献   

19.
《东南置业》2014,(3):32-32
学区房,本来就是抢手的“香饽饽”,现在越发变得火爆起来。为了孩子入读名校,许多家长会选择学区房,以为只要冲着有名校的楼盘去购买一套住宅或者购买学区房附近的二手房,就一定能读上名校。但购买学区房也要当心学区房“陷阱”:业主买房时开发商承诺会在小区建学校,但入住之后却发现学校一直未动工;有的家长在学校附近买了房子,却发现孩子无法上学;有的置业顾问口头承诺买房就能读名校,实则根本就没此事……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以来,由于限购令的影响,居民对于学区房、高档住房等具有一定教育和公共资源优势的类型房屋需求不降反增,以上房屋价格并未受到限购政策的影响。因此,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中低档房屋价格下降而学区房和高档房屋价格未受影响甚至上升的类似马太效应的现象。本文利用数据挖掘所形成的35期数据,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以上效应,并且分析了这一效应的成因,最终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