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别引入楼宇经济和集聚经济的基本概念,论述了楼宇经济集聚发展的理论基础、形成过程和带来的规模效应,最后建议通过政府的科学引导和规划布局,优化集群结构和平衡群内企业的利益,引导楼宇经济发展呈现集聚正效应,避免出现负效应,从而增强该地区的经济集聚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志海  徐建华  董山 《经济师》2008,(4):225-227
文章从楼宇经济的空间集聚形态出发,通过实证分析楼宇经济空间集聚效应、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楼宇经济带来的金融集聚、贸易集聚,以及联动产生的会展经济、旅游经济、餐饮经济等的发展,它们共同发挥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楼宇经济向更成熟高效稳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CES模型的宁波服装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是近年来国际上重要的经济现象,它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对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越来越成为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宁波市服装产业为例,以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对宁波市服装产业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等指标的回归,测算宁波市服装产业的集聚效应。本文从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三个方面对宁波市服装产业集聚效应进行了因素分解。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苏州市金阊区为例,在总结楼宇经济高集聚、强辐射、超产能的功能效应基础上,着力分析老城区在发展楼宇经济中存在的规模总量、管理水平、产业支撑、设施配套等方面问题,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现有关于我国区域差异原因的研究大多忽视了地区间的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效应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本文将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效应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下来考察我国区域差异的变化情况,通过将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纳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建立了同时涵盖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本地市场效应和要素流动的集聚经济模型.数值模拟的结论也显示,在要素流动条件下,当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和本地市场效应达到一定水平时,经济活动趋于完全集聚是稳定均衡,这说明如果考虑集聚经济效应,地区间的要素流动不但不能使得区域差异趋于收敛反而会促使区域差异不断拉大,从而很好的解释了1990年以来我国区域差异扩大的特征事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楼宇经济"一词逐渐成为公共管理热门词汇.它是以商务、商业楼宇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出租、出售等方式,集聚、衍生、扩散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动.由于其可拓展中心区产业空间、促进产业集聚、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各地政府均较为重视楼宇经济的发展.多数实践案例已表明,片面追求楼宇数量,将造成楼宇同质...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普遍认为产业集聚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通过对某一地区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等指标的回归分析,测算该地区的集聚经济效应,并从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三个方面予以进一步分析。利用该函数对浙江省的产业集聚效应进行测算,发现浙江的这三个要素呈现正值,表明浙江省在产业集聚中体现了规模经济,工业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相互协作以及产业链的衔接比较好,但是经济聚集效应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从空间计量的角度出发,考察了2000―2009年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动态演化趋势以及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融合的效应。研究发现,电子信息产业呈现“高集聚、低相关”的空间分布特征,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程度在逐年提高,而区域经济差距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演化趋势;我国省际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非随机空间集聚效应和条件趋同效应,趋同速度的不一致将导致经济呈现块状分布;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先表现出集聚效应后表现出扩散效应,过大与过小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都不利于经济增长,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只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通过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从微观理论着手将面板模型拓展至空间维度讨论了中国产业协同集聚的规模效应和拥堵效应,并深入探讨了产业协同集聚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中国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与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间也存在先促进后阻碍的非线性关系。机制研究证实了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潜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因地区间差异明显,东、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关系,而中部地区则呈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结果,本文给出了推动中国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对进一步优化中国产业结构布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平湖市通过"三个坚持",成功推动从楼宇工程到楼宇经济的升级发展.但也面临着楼宇"二次招商"困难大,专业楼宇发展滞后等问题.因此,要把引进和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平湖楼宇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发展方向,强化"三个平台"、"三个集聚"和"三个措施",全面推动楼宇经济成为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6—2015年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但过度集聚会对周边地区经济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在东、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西部的本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在中部地区存在负面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人力资本投资、基础设施改善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也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行了测算,并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集聚对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在经济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提升效果更好.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集聚带来的促进效应并不理想,而在长江下游地区和上游沿江中心城市则提升效果显著.同时,经济集聚有助于提高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存在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高附加值一般贸易企业转变的可能.机制检验表明经济集聚是通过促进地区信息化发展和国内中间品投入比例的提高实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增加.此外,地区经济集聚有助于推动国内中间品市场的扩大和深化企业国际化参与度.就外部性影响来看,要素市场的成熟和市场服务的完善也有助于强化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二、三产业在空间上的转移和集聚,对地区经济差距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以南北方区域经济分化作为背景,从制造业角度切入,利用2008-2019年我国各省市的相关数据,分析南北方在GDP总量、CDP增速、人均GDP以及产业层面经济差距拉大的特征性事实,通过洼地效应、溢出效应、创新效应、关联效应对产业集聚和南北方经济分化进行多效应分析,计算区位商测度区域产业集聚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振兴北方经济、缩小南北方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五个维度构建了国家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了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一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但两者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渠道有所不同。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国家之间存在异质性,即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增加能够明显改善非OECD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但对OECD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影响不显著。此外,FDI对制造业集聚与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以及对服务业集聚与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分别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和负向调节效应,而人力资本水平对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与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何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次浪潮的发动机"。浙江推进服务业的集聚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分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来看,前者集聚的经济效应更为显著。从地区间横向比较来看,浙江消费性服务业集聚的经济效应较全国平均水平高,但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经济效应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许平祥  杨森  王树春 《技术经济》2019,38(12):105-112
融资租赁是金融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其行业发展呈现:高速增长但发展水平较低,区域极度不平衡的同时向特定地区集聚。基于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来考察融资租赁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融资租赁存在空间集聚与溢出效应,并且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创新产出均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低集聚区域促进效应不显著,而高聚集区域具有显著性,说明空间集聚是创新效应显著性发生的重要原因,这是理解“融资租赁—创新”效应显著发生的关键。进一步地,对高集聚区域的Marshall和Willianson效应检验发现,Willianson拐点已出现,意味着融资租赁发生了过度集聚。鉴于此,在低聚集区域,应坚持引导租赁企业空间集聚策略;而在高集聚地区,需要构建金融、信息、信用和人力资本的有机生态系统,充分挖掘融资租赁的集聚效应以延缓Willianson拐点。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薇 《中大管理研究》2007,2(4):142-154
本文在诠释Martin和Ottaviano的“增长与集聚”关系模型基础之上,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产业集聚通过市场规模效应、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以及社会资本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区域经济增长又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集聚,二者进入循环累积因果过程。最后建立了我国各省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制造业产业集聚度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验证了它们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短期来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会为当地带来税收供应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和资本放大效应(任永菊,2004)。但是从长期来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可能会影响我国经济安全,涉及多个方面,比如技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安全、产业安全、外汇储备安全、能源安全等等。本文将重点讨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对基于经济安全的我国技术安全造成的影响。鉴于技术安全既涉及技术本身,也涉及其背后的人,因此本文将从技术安全和高级专门人才安全两个层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经济增长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受到行业结构、地区差异和城市规模的约束: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小城市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更适合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生产性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模式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东部、中部、西部)都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本不仅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也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伯强  谭睿鹏 《经济研究》2019,54(2):119-132
本文使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在超效率DEA框架下构建能够评价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指标,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经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了解决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由于反向因果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各城市地形起伏度以及1933年是否通铁路作为经济集聚度的工具变量,主要发现有:经济集聚度大小合理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主要表现出集聚效应),当经济集聚程度大于临界值时影响是负向的(主要表现出拥堵效应)。分行业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与整体集聚度的影响类似。经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高级程度以及环境规制起作用的。在加入东部地区虚拟变量、中部地区虚拟变量或东部地区虚拟变量和经济集聚度的交叉项,采用ivTobit或Fractional Response模型,以及剔除四个直辖市的数据对模型系数重新进行估计后,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结果的稳健性。因此,现阶段中国经济要继续增加集聚程度,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当地经济和基础设施的承载力,防止集聚度过大带来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