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金融系统演进趋势与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系统是经济的核心和基础,其模式选择对于一国经济长期增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市场主导型及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加以比较,对国际金融系统演进趋势给予分析,之后对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改革面临的约束条件予以归列,最后,提出转轨时期我国金融系统的改革应选择银行主导型模式,使银行在金融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并提出若干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2014年金融结构指标数据均值,实证研究文化差异对这些样本国家金融体系结构选择的影响.总体来看,金融体系受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和长期导向的影响较大,而不受个人/集体主义导向和宽容与约束的直接影响.具体而言,高权力距离国家支持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低权力距离国家支持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高不确定性回避国家偏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低不确定性回避国家偏好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长期导向国家偏向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短期导向国家偏向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这一研究结论为各国选择金融体系结构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具有高权力距离、低不确定回避和长期导向文化特征的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明示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二元结构"的金融体系的不同特点,研究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不同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的金融结构当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更多是受到股票市场而非银行的影响,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才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因素,另外银行主导型以及市场主导型的金融制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方向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系统演进趋势及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系统是经济的核心和基础,其模式选择对于一国经济长期增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市场主导型及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加以比较,对国际金融系统演进趋势给予分析,之后对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改革面临的约束条件予以归列,最后,提出转轨时期我国金融系统的改革应选择银行主导型模式,使银行在金融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并提出若干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5.
武志 《新金融》2008,(10):20-24
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与市场主导型制度各有优势,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补而非替代关系,实践中各国金融制度的演进也呈现出一种同化趋势或趋中模式。转轨经济国家的金融制度从单一银行体制演变而来,其中银行居于主导地位,但随着经济发展,证券市场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凸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于渐进式经济转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推动我国金融制度从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方向积极转变过程中,证券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并正在成为破解政府、银行、国企铁三角关系及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6.
李伟 《中国金融》2007,(21):76-77
筹融资方式的国际借鉴两大经济集群特征及其市场要素比较对于国际市场的微观经营主体,其筹融资方式可以从主导权的角度分为两大类,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是以商业银行中介活动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金融功能观,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这两种金融体制都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从释放经济增长所累积的风险,避免发生经济危机角度看,银行体系非但不能提供一种将风险释放到系统之外的内在机制,而且其自身内部风险的最终释放还得依赖于金融市场提供的流动性和风险分担功能。因此,目前中国应当选择市场主导型金融体制,才能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从而避免金融、经济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引入分工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以中国和OECD国家的数据对融资结构问题实证得出,虽然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受到了巨大冲击并遭到一定的质疑,但市场主导型融资结构及融资过程的"脱媒"趋势仍然与工业化国家普遍的经济发展阶段、居民储蓄倾向、产业结构等因素相适应.随着经济发展,中国金融系统必将从单一的银行主导结构向银行和证券市场并重的混合型结构过渡.  相似文献   

9.
不同金融系统中企业福利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一种比较分析的框架,对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和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中的企业福利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同金融系统中,在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公司主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但企业福利却区别甚微。同时,随着金融系统相互融合的发展,互补的金融系统更有利于企业福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究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基于50国的面板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重新估算了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与真实人均GDP之间的相关性,并阐明经济增长对金融中介和市场发展存在差异化的边际需求弹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估计OECD国家的最优金融结构,测算了金融结构缺口及其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国金融市场形式主要有两种,即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前者如德国,后者则以美国为代表。就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而言,应属银行主导型。这种形式与我国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的发展路径是否匹配?或者说,在全球金融变革、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们更适合选择怎样的金融模式?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变革与崛起——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2.
浅议美国、日本、韩国金融对结构调整支持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会对产业结构调整给予怎样的支持是由各国的金融体制决定,目前,世界上有两大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体制,即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和资酝市场主导型金融体制,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金融体制向市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又恰逢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肯这次产业结构调整以立以对他国的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做法进行学习是不无必要的,这里以美国,日本和韩国为例,着重通过研究他们各自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政策手段来获取一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武志 《新疆金融》2010,(9):135-143
<正>一、两种金融制度: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Barth,Nolle and Rice(1997)对英、美、日、法、德金融制度结构研究后发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一般地,根据某种类型的融资契约在承担金融系统核心功能方面所占的主导地位可以将金融制度结构划分为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与市场主导型金融制度,这构成了我们研究金融制度结构的起点。当然,把金融结构简单化地划分为这样两种类型,难免存在一定的含糊性;但就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情况来看,证券市场在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0—2014年6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系统研究了金融结构对一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并检验了双向FDI中介效应的存在。研究表明:(1)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更有利于推动一国的技术进步,克服了内生性和经济波动的影响后,结论依旧稳健。此外,随着一国技术层次的提升,金融市场对其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呈依次递增趋势,但金融市场在金融结构中的比重并非越高越好,一国需要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最优金融结构。(2)中介效应整体检验发现,双向FDI是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促进一国技术进步的两个渠道,OFDI发挥的中介效应要大于FDI。(3)分组检验发现,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向FDI均存在中介效应,但发展中国家双向FDI发挥的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贡献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因此金融体系的选择也就显得迫在眉睫。就目前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以美英为主的市场主导型和以法德日为主的银行主导型两种金融体系。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很大程度上讲都是内生的。由于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外生性,因此金融体系的外生性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又由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金融效率、风险配置及兼顾公平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必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主导之争     
对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研究表明.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前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后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近些年来.情况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总体说来.这一分类标准基本上还适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情况稍微复杂一些.存在银行主导型(如中国).市场主导型(如马来西亚).还有银行与市场都不发达型(如孟加拉国)。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同发展。在对金融影响产业结构的过程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当前我国银行(信贷)主导型金融模式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建立银行为金融体系主体、市场力量配置金融资源为主的新型金融模式。  相似文献   

18.
孟祥林 《金融论坛》2000,5(5):57-61
风险投资是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一种与产业资本运营相结合的金融创新活动.德国属于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制,美国属于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制,两国的产融结合模式不同.从宏观上看,美国的金融环境为其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德国的金融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其风险投资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具体分析,美、德两国由于其金融环境不同,使得风险投资在资金来源、投资方向退出方式和风险企业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限制了风险资本的来源,同时对风险投资的退出也形成制约.因此,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应从增加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及建立第二板市场入手.  相似文献   

19.
对于“银行是什么?”这一问题,经济学家已经持续地探讨了上百年的时间,关于银行许多人给出过不同的定义.早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学者Macleod (1856)就提出了银行不是简单地贷出它吸纳来的资金,而是在创造信贷.这种信贷创造学说认为银行并不是借出他们的存款,而是通过扩大其信贷而创造了存款.实际上,对银行的这种认知在经济学界的主导地位持续到了二十世纪50年代,随着金融中介理论的提出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中促成这种转变的最强推手是托宾,他认为银行并不特殊,它们和其他非银行机构一样都是金融中介.此后,银行的金融中介观代替了信贷创造观,并形成了主流的货币银行理论.  相似文献   

20.
金融投资中介化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并成为市场的投资主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机构投资者等金融中介间接地参与金融市场投资.如果我们把银行储蓄理解成投资者通过银行的间接投资,那么整个金融体系实际上出现了投资中介化的趋势1,也就是说,投资者特别是家庭部门直接参与的金融投资是相当有限,整个金融体系的投资实际上是以金融中介的代理投资为主.显然,与直接投资相比,金融中介的代理投资使得投资者要面临与金融中介之间由于责任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所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AgencyProblems).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金融投资中介化及其引发的委托代理问题已经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和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