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末位淘汰制作为绩效考核制度的一种,曾广泛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给企业带来了积极的意义,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人本管理理念的提出,末位淘汰制面临着尴尬现状,并且存在违法的可能性.基于国内外对末位淘汰制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末位淘汰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积极意义和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展望了末位淘汰制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邵晴 《辽宁经济》2005,(2):49-50
一、末位淘汰制概念 所谓末位淘汰是指企业通过绩效考评,将排列在末位的一定比例的员工裁减掉的一种用人制度。  相似文献   

3.
大约从1999年开始,“末位淘汰制”成为流行于中国各行业管理中的一种制度。如2001年底,IT大公司掀起了裁员风暴。裁员以末位淘汰制与减薪的方式进行,联想集团与FM365网站曾就人员优化工作发表了声明,联想集团称每年都会进行末位淘汰和人员优化,这是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常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慎用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是绩效考核的一种制度。有积极作用的一面.比如可以激励员工.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有利于团队建设等。但对于当前绝大多数的国内民营企业来讲,还是应抱着谨慎的态度来掌控和实施。有效合理的运用该制度避免与现行法律发生冲突,避免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5.
某食品厂生产任务不足,面临亏损困境,要进行减员,厂里把减员指标分到各车间、班组,要求以末位淘汰制的方式来压缩员工.  相似文献   

6.
斯剑 《江苏经济》2001,(10):54-55
这些年,许多企业都在探索符合本企业营销实际与企业化的营销管理方法,并总结出了不少新的管理经验,其中,在对营销员管理上实施“末位淘汰制”便是其中的一条。  相似文献   

7.
末位淘汰制和比例奖励制被许多组织作为组织激励的主要措施,但这两种制度作为激励手段,其弊是大于利的.该文就它们各自的利弊分别进行探讨,作者认为,一般情况下,都不宜被采用,并提出了一些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建立新的用工机制即实行末位淘汰制与岗位竞聘相结合的用工机制,是根据国企员工的岗位性质、职能、知识含量、岗位在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程度及在产品价值形成过程中的贡献大小,将员工划分为五级,试行一种五级动态用工机制,即A、B、C、D、S五个级别,其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会。同时,国际跨国公司也纷纷涌入中国,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毋庸置疑,如果中国企业不能适应这种竞争,那中国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而适应这种竞争,变被动为主动的措施之一就是在企业内部实行末位淘汰制。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实施研究生淘汰制很有必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困难,没有国家层次的全面干预和政策支持,依靠大学单独自主实施淘汰制是非常不现实的。建议由国家层次出台相关成熟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的淘汰制及配套措施和善后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11.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信企业有必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采用“末位淘汰”。推行“末位淘汰”,首先要统一认识,其次对关键岗位应区别对待,第三是要实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彻底打破在干部工作中能上不能下的弊端,1999年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对乡镇和县级部门领导班子及成员实行奖励、诫勉和末位淘汰的暂行规定>,在全县各乡镇和县级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中推行了奖励、诫勉和末位淘汰制度.  相似文献   

13.
八面来风     
上海高校后勤部门集体"下海"1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8所院校的后勤部门,正式从学校中规范分离,以建立实体形式,通过"并入、托管、联办、连销"等方式,分别进入新成立的"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和"上海高校后勤发展中心"。青岛考核一把手实行"末位淘汰制"从今年起,青岛市委、市政府开始对各区(市)和市直各单位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考核,成绩不佳者,单位党政"一把手"将受到诫勉、待岗、降职、免职或责令辞职的处分。敢用公车迎娶,收车没商量!针对屡禁屡犯的公车迎亲嫁娶问题,去年山东莱州市出台新规定:发现…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不小的成绩.2004年,宝鸡高新区的增量从当时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排序的末位向前跃动了10位,进入第43位;2005年后,其增量从第43位再度向前跃升4位,增速名列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之首.  相似文献   

15.
河源曾一度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最短板”,面对末位的窘境,却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开创出一条跨越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初步破解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难题,“后发争先”的河源蕴涵着怎样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浙江各地普遍遭遇"地荒",浙江经济增长持续处于全国末位.然而长期来见诸媒体的报道,则较少直言两者之间必然的逻辑关系理由就是,浙江或许可以不走粗放增长之路,但也应走集约增长之路,因此土地紧缺不应被认为是经济增长放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飞鸥 《当代陕西》2002,(1):34-35
处身纷繁复杂的社区环境,面对千家万户的居民群众,做着婆婆妈妈的平凡琐事,这就是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居委会主任被人称作"管闲事"、"受闲气"的"末位官".  相似文献   

18.
河源曾一度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最短板”,面对末位的窘境,却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开创出一条跨越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初步破解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难题,“后发争先”的河源蕴涵着怎样的动力机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方舟 《当代陕西》2009,(9):14-15
“升级晋档最硬的措施是考核结果与干部升迁挂钩,连续明年考核排在末位的,县乡书记要进行调整。牵涉‘官帽’的事,谁都不会马虎!”一位乡镇书记说。  相似文献   

20.
李焱 《首都经济》2004,(3):59-61
老百姓过日子,离不开“衣、食、住、行”。按理说,“行”是排在末位的,可在今天,“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