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机动车辆保险专业化经营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卫东 《上海保险》2006,(10):19-22
机动车辆保险占据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比例,其盈亏对财产保险公司的整体赢利能力和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的经营管理能力对于财产保险公司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对车险业务的认识(一)产品的复杂性机动车辆数量多、分布广,涉及社会家庭和各行各业。影响面大;出险率高且多在公共道路上发生,风险暴露程度高,消费者风险转嫁意识强。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以下简称车险)保源充足,但同时所包含的风险种类也多:车辆损失  相似文献   

2.
小晓 《云南金融》2009,(3):61-61
云南保监局为有效降低辖内保险公司经营风险,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切实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在对2008年9月1日起在省会城市昆明试点实施车险“见费出单”,以及对云南省机动车辆保险市场、银联公司以及银行等进行大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车险“见费出单”制度,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云南省机动车辆保险“见费出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机动车辆保险(以下简称车险)业务量大,涉及面广,是社会各界感受保险保障职能最深、投保意识较强的险种.车险从展业承保、出险查勘、定损修复、伤者医疗,到理算赔付,涉及内外部诸多环节,涵盖信息量大、复杂程度高,属于典型的管理型险种.车队业务的社会信息网络是指由与车险业务相关的各个外部环节(如汽车及零配件销售商、修理厂、公安交警部门、医疗机构等)构架而成的信息网,在其中运行的是与车险业务相关的社会信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交通设施的完善,机动车辆保险(以下简称车险)已成为财产保险中的第一大险种。以2004年为例,全国车险业务共实现保费收入744.82亿元,同比增长36.76%,并占到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68.34%。显然,车险业务在整个财产保险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经营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财产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结合车险专项稽核工作,查处了一些车险骗赔团伙和一批车险假赔案,及时移送司法部门法办,有力地打击了保险诈骗犯罪行为。通过和交管部门、公安部门合作办案的实践,我们对当前机动车辆保险诈骗案件的特点和复杂性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相信,只要重视和抓住关键环节,加强防范,警钟常呜,一定能够有力预防和及时遏制保险诈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信息集锦     
《上海保险》2009,(1):63-64
1.上海车险市场实施“见费出单” 从2008年12月8日零时起.上海正式实施机动车辆保险“见费出单”管理制度。据悉.该制度覆盖全市昕有经营车险业务的保险机构和交强险、商业车险及其附加险等全部车险业务,保险公司在全额收取车险保费和代收车船税后才向客户出具保单和保费发票。  相似文献   

7.
机动车辆保险一直是山西省财产保险业的龙头险种,随着车险制度的改革,各财产险公司推出的新车险业务相继都接受了市场的考验,市场反映良好。但在市场良性发展的同时,在承保、理赔、服务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裴光 《中国保险》2000,(6):39-39
中国保监会颁发的机动车辆保险新条款将在7月1日正式实施,将会带来车险市场新的变化。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车险产品的市场化、国际化和个性化,以及车险服务快速化、标准化进程将明显加快。落后的条款和费率,只能导致保险公司在竞争中败北。从国际车险产品特点看,将来我国的车险产品会是怎样的?我个人认为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带动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以下简称车险业务)高速发展,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07%。车险业务的不断发展,承保面的不断扩宽,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得到了较好发挥,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得到了不断增强。但伴随着车险业务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趋白热化,车险经营陷入经营成本高企、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的困局,不仅影响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究其根源,在于车险条款费率管理等制度体系不够系统、完善和科学。要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大力推进车险供给侧改革,调整车险供给政策,重构车险经营的正常秩序,确保车险经营在制度框架内规范运行、充分竞争,更好服务于广大消费者、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凯 《中国金融》2006,(2):49-51
英国和美国是保险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在机动车辆保险领域有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汲取其先进理念和技术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机动车辆保险的各项风险因素、改进我国汽车承保技术、提升车险市场整体发展水平、发挥机动车辆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因此本刊约请西南财经大学的两位学者撰文,分别介绍英国与美国车险的做法和经验,同时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探讨中国车险改革,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从7月25日零时起,上海商业机动车辆保险信息全部进入“上海市机动车辆联合信息平台”,从而在全国率先实现机动车辆管理、交通违法记录、保险理赔记录的信息共享,并对部分费率浮动实行统一的行业标准。今后,在上海地区各家保险公司购买机动车辆保险,不论交强险、商业险或附加险,均需要通过保险公司登陆车险平台进行信息查询、比对和确认后,才能签发保险单。  相似文献   

12.
天下     
《中国保险》2013,(9):4-5
开启车险新时代人保财险电子保单在京首发 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主办的“机动车辆保险电子保单首发仪式”日前在北京召开。由此中国人保财险成为国内保险业界第一个推出“机动车辆电子保单”的公司。  相似文献   

13.
机动车辆保险是我国财产保险中业务规模最大的险种,长期以来赔付率高的问题困扰着保险公司。本文以重庆人保为例,从车险承保和理赔风险入手,探讨车险经营风险控制方法,以期提高车险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4.
聂勇 《上海保险》2003,(3):21-23
为履行我国加入WTO的承诺, 国家保险监管部门宣布:自2003年1月1日以后,由各保险公司自行制定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和费率,由此我国车险市场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揭开了车险条款费率市场化的序幕。各保险人根据自身的车险经营状况分别制定了自己的车险条款和费率规章。综观各保险人自行制定的车险条款,在条款的结构、责任范围的界定、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经中国保监会批准,推出了机动车辆保险改革方案。此前,为使车险改革平稳、顺利地进行,防止出现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现象,国内经营车险业务的10家保险公司于2002年11月26日达成了行业自律协议。机动车辆保险改革实质是我国车辆保险管理模式上的变革,根本目的是通过改革,使我国的车辆保险的经营管理、产品、价格、运作模式能够尽快与国际接轨。 那么机动车辆保险改革对政府采购有什么影响呢?近期,笔者就此问题到相关保险公司进行了调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与政府采购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是近些年来保险市场上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制约机动车辆保险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和唯一的出路。回顾30多年来车险费率的变化、利弊以及市场化的前提条件等,对加快费率市场化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既要充分认识车险费率市场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摈弃那些保守怕乱的错误认识,从市场经济和市场化对接的高度理解车险改革特别是费率改革的迫切性,又要认真做好思想准备、技术准备、人员准备和流程准备工作,积极搭建适合费率市场化操作平台的步伐,坚定不移地走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新疆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经达到了8.7万公里,拥有机动车119.5万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使“车轮经济”越跑越快。新疆机动车辆保险资源丰富,但目前承保率仅为50%,预示着新疆车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车险由于其自身业务特点,需要投入人力多、管理成本大,客观要求车险应首先进入科学化管理阶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简称交强险)的正式实施,机动车辆保险(简称车险)赔款计算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大幅提高。既繁琐又难解的车险赔款计算常使业内专业人士出错,更使保户及社会公众困惑难解,保险纠纷常因之而生。本文拟介绍一种巧用图形和数学符号的方法,力求破解车险赔款计算难题,为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9.
机动车辆保险理赔服务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保险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多,车险费率的市场化,车险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部分保险公司在车险市场争夺中,采取降低保费、提高手续费、扩大保险责任等手段承保机动车辆保险,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市场呈现出迅速扩张的势头,车险成为提升最快的险种之一。目前作为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机动车辆保险,在促进财产保险业发展的同时也成为整个保险业的重大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在对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市场发展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各个因素对于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的影响。根据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并结合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提出相关的政策与建议从而发掘机动车辆保险市场需求潜力,并根据模型得出的结论对未来几年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保费收入做出相应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