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村落体育发展具有很强的地方传承性,村落体育与文化艺术结合紧密,村落体育与民族文化融合一起.但是.体育设施和场地缺乏.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影响和制约着村落体育的发展.因此,建议加大政府对村落体育发展支持力度,为村落体育发展培训并投入大量的指导人员.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的根基在农村底层,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主要是农村的社会发展问题,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体内容也正是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国内学界如经济学界、政治学界、社会人类学界关于乡村社会、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以及对中国的城市化与乡村工业化、市场化过程中的村落经济重组、社区变迁的研究、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促进农村发展的社会结构因素、村落社会结构对村落发展的作用等,已有相当研究,给人以很多启示。而新近读到的由浙江箩社会科学院杨建华研究员主编的《经验中国——以浙江七村为个案》更是让我惊喜,手不释卷,欲罢不能。这是一部厚重的农村社会变迁的著作,是积聚着相当理论功力与实证经验的学术创造。  相似文献   

3.
郭杰忠 《老区建设》2006,(11):46-47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有了人类,必有文化。村落,是历史上人类最早的聚集地,作为农民基本的生活空间,是农村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农民在村落里与大自然搏击,在村落里休养生息,在长期的适应环境,学习技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的生存、生活、生产实践中,人的思想、意识、观念注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给人类留下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村落文化正是这种文化最原始、最自然、最朴素的形式。青年学者任映红所著《现代化进程中的村落文化———当代温州村落文化研究》一书,选取村落这一世代繁衍生息着中国绝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4.
王光伟  黄晓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68-171
发展民宿成为很多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的有效手段,通过发展民宿能够增加经济收益、推动传统村落修复、促进文化传播以及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民宿的规模化发展实现村落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的有效融合,提出要从服务水平、文化融合、社区参与等角度提升三个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浙江经济》2022,(3):F0004-F0004
松阳县地处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浙江第二大流域--瓯江上游,自古就有“桃花源”的美誉,是全国旅游创新发展的示范地、全国最佳的养生休闲旅游名县。松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古村老宅和乡土文化资源,致力于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先后获评全省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优秀县、全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和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松阳全力打造“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全县有75个古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全国首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全国唯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  相似文献   

6.
农村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农村文化工作的重点应该紧紧围绕“满足农民文化需求”这一目标。目前中国农民的文化需求表现出求知欲强烈、传统性浓厚、村落性明显、归属感深厚等诸多特点,而农村文化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这些文化需求。因此,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工作需要进一步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重视乡镇文化站的软件建设,进一步地将工作重心下移到村、到户,同时需要高度重视对民间文化的发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散布在广大农村的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承载着我们的乡愁。很多人住在充塞着摩天大楼、现代文明的的霓虹都市,却向往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生活。而这些村落正在快速地衰落甚至消亡。该拿什么来保护你,我们的乡愁?本刊编辑部请到中国旅游研究院、四川省社科院、云南省社科院、四川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发展中心的专家共同探讨西部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旅游开发、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明朗 《宁波通讯》2014,(15):57-57
<正>农村文化礼堂,这个古老而又新鲜的事物在我市推广仅一年,已经如雨后春笋遍布乡村。说她古老,上年纪的人也许还存留着旧时农村祠堂的记忆,那是一个家族、一个村落举行议事、祭祀、庆典等盛事的场所。但时过境迁,特别在文革"破四旧"之后,绝大多数祠堂已经衰败或消失。说她新鲜,农村文化礼堂显然是对旧时祠堂的扬弃,其内涵和外延都有着革命性的创新和发展。一个濒临灭绝的事物再度兴起,必然有其迫切的现实需求。一位农村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种很特殊的"城市包围农村"现象,即在城市化过程中,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借助于城乡二元结构,低价征用城郊农村的土地,逐渐将一部分村落包围在建成区内.这些村落起初还在城市郊区,进而位于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的持续扩张,最终蜕变为"城中村".  相似文献   

10.
近100多年来,传统村落逐渐瓦解,国家力量直接介入农村生活,国家意志取代了从前传统村落的自发意识,村落组织成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对村落组织的演进历史的梳理表明,传统村落组织存在及其瓦解、演进具有其合理性。技术进步、意识形态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等环境因素是促成近代以来村落组织蜕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农村空心化程度严重,大量自然村消失,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少数民族村落,民族村落的减少是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促进了对民族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的保护,从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鄂伦春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特色村的保护与发展,促进了鄂伦春族民族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区村落标准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了中国城镇化道路和对传统发展经济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社区村落标准化与城镇化的关系,认为农村社区村落标准化与城镇化的并行发展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一是着力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兴国县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在“一组两会三站”的运作下,按照“联建、共建、联管”的要求,大力抓好自然村落社区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便民超市、农资网点、医疗诊所、邮政快递、金融代办等社区功能服务一应俱全,真正实现农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理”。  相似文献   

14.
村落是我国农村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它包括自然村落和行政村落两种(本文所说的村落主要指行政村落)。村落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以至整个国家的稳定,而村落的稳定与否则取决于村落社会秩序的好坏,村落社会秩序的好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落社会控制机制的健全与否。由于改革以来农村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村落一级的社会控制软  相似文献   

15.
<正>实现民宿业、文化产业、公司带动发展模式演进,松阳初步走出了一条复活乡村的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最繁重的任务又在传统村落上。松阳有中国传统村落78个,数量位居华东第二、全国第五。松阳以拯救老屋保护传统村落为切入点,采取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复活乡村的道路。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探求浙江农村经济成功发展的原因可以发现:浙江民营经济十分发达,普遍实现了地域专业化分工,基本做到了"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或"几乡一品",由生产带动销售,形成了浙江经济的典型特征"专业市场"经济模式。农村专业市场村落的形成也正基于此。本文试从农村工业品市场发展演化的一般过程出发,来探寻浙江农村市场型村落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日渐兴盛,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传统村落旅游项目作为一种新兴方向越来越被人们所追捧。传统村落旅游的开发是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价值和现代经济价值的结合。而在传统村落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开发的过程中却产生利益分配、保护和开发等各方面问题。文章通过将利益主体研究作为廉村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一个切入点,在多层次、多方面的研究思路下,探讨该如何建立一致的利益分配机制,以便加强各主体的协作,实现传统村落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奚建武 《乡镇经济》2009,25(3):89-93
农村自然村落改造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实证调研,分析了上海农村自然村落改造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结合当下的宏观经济背景和社会发展形势,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村落文化是特定社会背景下人类社会实践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乡村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中国社会中,村落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模式和功能支持着乡村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并以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一个民族的延续和发展.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尤其是在工业化、现代化大力推进的过程中,村落文化日益走向衰落.笔者认为,与它一起衰落的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共存的方式及其文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视角,对江西省2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查,根据“三生”测量关系构建影响传统村落发展程度的SEM模型。结果表明:生产水平和生态质量对传统村落发展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生态质量影响程度最大;生活状况中旅游收入占比对传统村落发展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宗亲观念强烈程度和家庭老年人口数对传统村落发展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据研究结果,提出基于“三生”视角的传统村落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