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武钢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1.1现行承包方案,武钢难以完成1000万吨钢的改造任务武钢是我国重要的板材基地。目前,武钢正在进行钢1000万吨能力的技术改造和配套建设。发展1000万吨钢,能够充分利用老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潜力*增加钢材供应量,尤其是板材系列产品,改善我国钢材品种结构,满足国民经济急需的短缺钢材品种的需要,从而发挥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和品种质量优势。经过多万论证,武钢I000万吨钢建设项目包括新建三炼钢、第二热轧和第二冷轧、四烧、硅钢扩建、一冷轧、大型、轧板厂改造等11项,现正着手规划.…  相似文献   

2.
<正> 一、武钢在改革中迅速发展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我国重要板材生产基地,已具备年产钢铁各8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1993年以来,共投资250亿元进行高起点的技术改造,先后建成了第三炼钢厂、硅钢改扩建、高速线材厂和四烧、八焦等一批重点工程,还有一炼钢平改转工程,使主要装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目前正在建设的第二热轧厂现代化宽带带钢热轧连轧机,投产后,其装备水平、产品精度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武钢将可生产桥梁钢、管线钢、集装箱钢、压力容器钢、冷轧薄板、硅钢片、电子用钢、  相似文献   

3.
《武钢政工》2009,(2):1-1
武钢第三次创业的阶段目标是:到2010年,武钢的粗钢年产能达到3000万吨钢以上: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综合竞争实力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10名,规模效益居中国钢铁行业前3名:成为国际最具竞争力的冷轧硅钢片、汽车板和高性能工程结构钢生产基地。战略性相关多元产业初具规模,非钢销售收入占集团合并收入的20%以上;建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  相似文献   

4.
一、武钢钢材市场营销现状分析1.高附加值钢材品种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高附加值钢材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进口量比较大的特点,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高附加值钢材品种的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反映出企业的市场营销竞争力和生产技术水平。以1997年与1995年相比,全社会钢材表观消费量从9784万吨增长到10561万吨,增长率为7.94%,武钢的生产量也从445万吨增长到484万吨,增长率为8.76%,武钢的钢材生产增长率高于全社会钢材消费的增长率。但是,武钢的高附加值钢材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不但未增长,反而是逐年下降。如冷轧薄板下降2.26%…  相似文献   

5.
2006年国庆节前夕,总投资48.8亿元的武钢二硅钢工程竣工投产,这是武钢集团公司加快硅钢精品基地建设步伐的里程碑标志,它为保持和巩固武钢硅钢“中国名牌”的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立潮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素有“钢铁工艺品”之称的冷轧硅钢片,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其生产技术代表着钢铁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上世纪70年代前,我国冷轧硅钢片生产处于一片空白,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1974年,武钢首次从日本新日铁引进冷轧硅钢生产成套设备,1978年,硅钢片厂建成投产,从此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冷轧硅钢片的历史。28年来,在武钢各级领导关心下、在有关部门和前工序兄弟单位大力支持配合下,硅钢片厂全体职工坚持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硅钢生产核心技术。目前,武钢冷轧硅钢生产能力由投产时的7万吨达到142万吨,品种规格也从最初的8个品种32个规格扩大至36个品种150个规格。成为当今世界上少数能生产所有牌号的无取向硅钢和大部分取向硅钢的专业化工厂之一。坚持自主创新是塑造硅钢精品名牌的关键,而品牌文化建设又不断提供了硅钢片厂自主创新的动力。纵观武钢硅钢生产实践与发展全过程,它凸现出以下四大特点:一、以...  相似文献   

6.
1996年,武钢在面临着市场疲软、资金紧缺的困难情况下,积极响应国务院和冶金部的号召,通过学习邯钢,继续深入开展“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年累计降低成本费用7.57亿元,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年度7亿元目标任务。在全国企业效益大幅度滑坡以及武钢内部几大重点工程陆续投产的情况下,武钢仍实现利税23亿元;利润75亿元,完成年目标的272.73%,较好地遏制了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趋势。在1995年、1996年分别有34项、32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创历史最好水平的基础上,今年且一2月再创纪录。吨钢综合能耗、吨钢可比能耗、吨铁耗矿…  相似文献   

7.
《冶金财会》2006,(11):F0004-F0004
战略目标:经过2001、2002两年的筹划运作,2003年提出了调整“十五”发展规划,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步骤第一步.2003年生产400万吨钢;第二步,2004年生产580万吨铜;第三步.到“十五”末,产钢700万吨以上同时,通过工艺和产品结构调整优化,提升莱钢整体竞争力。到2005年基本形成四大系列产品:板带达到30%,11型钢占30%,特铜占15%,螺纹钢降到25%以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武钢在扩大外贸出口、走向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自1992年以来,武钢出口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1992年、1993年和1994年出口创汇额分别达4522万美元、1.03亿美元和1.88亿美元。而更让人惊喜的是,1995年该公司直接出口钢铁产品港埠公司装船外发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高达102.8万吨,产品覆盖东南亚、欧美和澳洲等地,出口创汇额达2.95亿美元,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是什么原因使武钢的出口工作在1995年再跃新高度、再创新局面呢?这其中,除了国家加强市场经济建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外部条件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武钢决策层以着眼于世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10年,中国石油工业再创骄人业绩国内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天然气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并实现两位数增长;炼油总产能突破5亿吨/年;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约8.5万千米,四大战略通道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合作快速拓展,权益油产量首破6000万吨;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炼化对外合作项目明显增加;各石油公司与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的战略合作继续加强。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整合资源,一批专业性公司或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石油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数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大奖。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发展质量大幅改善,规模实力、盈利能力和在世界大企业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及更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板坯工段是二炼钢厂的主要生产工段之一,现有职工189人,下设9个生产大组,主要设备是一台年设计能力24万吨的超低头板坯连铸机和与之配套的两座25吨LF精炼炉,担负着二钢厂近一半的浇钢任务。几年来,按照公司和厂的要求,不断深化完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机制,下大力气抓班组核算,推行“日核算、旬分析、月总结”制度,使钢坯成本不断降低。1992共生产大板坯24万吨,实现了连铸机的达产目标,吨坯可比成本比1991年降低9.91元,全年降低成本额238万元;1993~1996年,生产大板坯27.81万吨、39.01万吨、47.96万吨、51.…  相似文献   

11.
目前,面临世纪之交,冶金行业内外研讨钢铁工业如何发展,各抒己见,本文拟就3个问题发表一孔之见。一、从以7数字变化来看我国钢铁大国的地位1949年建国时,我国钢产量为15.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0.l%,居世界第26位;1978年产钢317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4%,居世界的第5位;1994年,产钢9261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2.6%,居世界第二位,并形成年产1亿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生铁产量达9741万吨,占世界生铁产量的19.5%,居世界第一位;1995年,钢产量达9400万吨,生铁产量为10100万吨,继续保持钢铁大国的地位。二、从以下数字来…  相似文献   

12.
<正>一、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继续下降10月末,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59.44点,再创历史新低,已不足20年前钢价的60%,环比上月下降1.75点,降幅为2.86%。八个主要钢材品种全部下跌,其中热轧卷板、冷轧薄板和镀锌板跌幅最大,价格环比分别下跌77元/吨、97元/吨和109元/吨,跌幅高3.39%-3.58%;中厚板、角钢、无缝钢价格也下跌明显,环比分别下降45元/吨、68元/吨和86元/吨,跌幅2.15至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规模宏大的新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在50年的前进道路上,武钢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齐头并进,不仅生产出亿万吨钢铁,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还培育和形成了不朽的武钢人精神。这就是引领千千万万武钢人建设武钢、发展武钢、壮大武钢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从严求实、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是当前钢铁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障碍我国钢铁企业组织结构是大中小相结合的。按照1995年的工业普查资料,全国共有钢铁生产企业17181个,其中大中型企业75个,乡及乡以上小型企业700多个,乡以下小企业16000多个。在这些企业中,有炼钢生产工序的1600多家,其余是炼铁、轧钢和金属制品企业。目前,我国拥有年产钢5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46家,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5%。在46家企业中,有4家年产钢500万吨以上(宝钢、鞍钢、武钢、首钢);29家年产钢100~500万吨;13家年产钢50~100万吨。此外,还有年产钢50…  相似文献   

15.
正宝斋     
有12万职工的武钢,1993年率先推出了“精干主体、剥离辅助、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改革,喊出了“七万人不吃钢铁饭”的响亮口号。 1993年以来,武钢成功地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剥离辅助,下岗分流,剥离76139人,减员46565人。武钢从业人员由11.2万人减至14850人,钢产量由475万吨增至708万吨,人均产钢由42吨增加到470吨,9年上缴利税182.45亿元,资产保值增值率达261%,职工工资增长284%。 剥离、减员十几万人却波澜不兴,没  相似文献   

16.
物流管理公司硅钢成品库现有职工61名,下辖一、二、三硅钢三个库区.主要担负武钢拳头产品——冷轧硅钢片的存储和外发工作。由于五年前独立组建时,库区超过三分之二的职工或抽调自其他成品库.或招聘自集团公司改制单位,或为新进职工,还有来自北湖的顶岗劳务人员,员工构成属典型的“五湖四海”型混合库。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当前机遇,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推动科技进步,强化企业管理,迎接市场挑战,实现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在上述总体要求下,1998年的工作目标是:1.保持生产稳定增长。按照国家计委要求,产钢10700万吨,产钢材9700万吨。出口不低于上年水平。产销率100%,市场占有率提高一个百分点。2提高科技贡献率。改善技术经济指标,连铸比达到67%;喷煤总量达到?50万吨,节能400万吨标准煤。增产高附加值产品顶替进口20…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00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的净进口量分别达到5983万吨和978万吨,净进口量合计达到6960万吨,原油进口量猛增92%,突破7000万吨,来自西非和中东的原油大幅度增加。2000年中国成品油出口量创历史最高记录,从1999年的645.14万吨增加到827.18万吨。其中汽油出口量从1999年的413.83万吨增加到455.10万吨;石脑油出口量从不到10万吨骤增到68.74万吨。成品油进口总量减少13.3%。俄罗斯和韩国成品油在中国进口市场的份额有所增加。对现贷市场的严重依赖使中国的购买活动对亚太地区石油价格走势的影响尤其突出。中国需要改进购油作业,以便更好地规避价格风险,降低进口成本。应继续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避免因炒作引起的假象需求刺激过量购买原油;另外还应增加原油和成品油库存能力,增强库存调节能力而非加工量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原料是构成产品实体的物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物资的流通由过去的少渠道、多环节、封闭式变为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这就给企业提出了怎样到市场上找出路的问题,需要原料供应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对策予以解决。 一、原料供应面临的三个挑战 1.市场扩大的挑战。 从1984年起,国家统配的原料供应量按指令性计划下达,武钢实际生产量则是按自己的指导性计划去完成。二者之间一年差额31万多吨钢的产量,这些差额产量所消耗的原料近115万吨,需武钢自己到市场上去购买。武钢“八五”规划的钢铁产量要达到“双七百”万吨,将有大量的原料要靠武钢自筹。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下,滏水河边,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矿井——峰峰集团有限公司黄沙矿。黄沙矿投产于1971年10月,年生产能力为60万吨。近年来.这座饱经沧桑的矿井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铸就了新的辉煌。2005年完成煤炭产量72.6万吨.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利润比计划增盈958万元,员工人均年收入21866元。这些成就的取得都要归功于矿长赵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