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平等、共同、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文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应在以自然资源环境为对象创造和享受社会财富的同时,促进自然资源环境的循环、更新、稳定、持续发展,形成共生、包容、协调、统一的人地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兼顾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认识、制定战略、总体谋划,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制、机制,补充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将人类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李向阳 《林业经济》2012,(1):16-18,22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认为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体现。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物质基础与文化基础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进消费模式等方面科学建设生态文明,同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建设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是改变领导者的政绩观、生产者的生产观、消费者的消费观,实现思想与认识水平的生态化;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是政策和法律体制的生态化;建设生态文明要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生态文明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精髓,较于传统文明是“绿色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性。生态文明致力于构造一个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立按照生态系统规律运行发展的经济体系,建立遏制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机制,切实增强生产过程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就显著,已经由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向追求经济发展质量转变,但是人口持续增长与资源紧缺的矛盾长期存在。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对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预测,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服务。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复杂研究,从概念界定、指标取舍、数据采集等方面努力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构建了生态文明-区域经济压力指数,与全国其他省市进行对比,找准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功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要以农业技术创新为切入点,推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此,各级政府在制订和落实相关政策时应该注意: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农业技术创新要统筹兼顾;理顺各类主体之间的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化理念起着某种先导作用。企业生态文化将生态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容,转变了以人为中心的经济价值观,在企业中形成“人-自然”的整体价值观和生态经济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层声音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乡村工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生态经济、制度、教育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化路径,以期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大林业观的提出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结果,是对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肯定。其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文章提出大林业观统领下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个人层面和国际层面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在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因此,思考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深入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丰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环境良好"是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生态差距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 生态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最艰巨的任务。为此必须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 精心谋划林业工作。必须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森林经营, 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根本宗旨, 积极推进林业生态、经济、文化三大体系建设, 全力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履行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3.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国家层面的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区位重要,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探索绿色、和谐发展的新道路。为科学指导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十分必要。研究借鉴国内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家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构建了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意识与文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为准则层、33项指标层组成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近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已完成2020的目标值的77.02%,较2013年有明显提升,但在生态文化培育与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并依据评价结果,分别尝试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文化与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其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引导水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的基础。探索构建适用于乡村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水生态文明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研究当前水生态文明研究发展进展,建立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同时以评价乡村水生态文明现状和未来水生态文明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关键文献指标高频统计和主观补充筛选出适合于乡村实际的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建立了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结果 建立了以“水生态、水管理、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安全、特色指标”7个维度的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确定了包含22项评价指标的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9年数据对典型乡村进行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结论 构建的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5.
安顺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安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和重大任务。基于生态文明内涵,阐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从安顺市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频繁、居民水生态保护意识薄弱、旅游持续发展5个方面分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及目标,探讨了安顺市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提出安顺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京生态文明沟域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山区以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山区沟域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文从生态文明沟域建设战略出发,阐述了生态文明沟域建设的背景,即开展首都山区生态文明沟域建设是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北京山区已经具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态文明沟域建设是当前北京山区发展的迫切需求,生态文明沟域建设是沟域经济发展转型的内在需要等4个方面。同时,该文梳理了生态文明沟域建设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系统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论等。特别是从理论高度对生态文明沟域建设进行了战略思考,提出了生态文化引领战略、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区域和沟域统筹发展战略以及幸福导向型战略等四大战略。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经济增长范式的革命性思考,党的十八大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下国土空间开发应遵循七大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基础,以集聚开发提升空间效益为重点,以点轴开发促进面上保护为主线,以重点开发促进区域均衡为目的,以促进陆海统筹和纵深开发为导向,以综合整治优化空间格局为平台,以节约集约缓解资源瓶颈约束为手段。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必须适度创新,加大对现行空间规划的集成力度,开展国土规划,将“开发、保护、整治”三项主要内容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包括生态保护压力、生态文明建设状态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3个子系统、17个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样本城市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了我国主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地区差异,并提出进一步保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