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本文运用静态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湖北省产业结构演变及竞争力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湖北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客观分析湖北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发展路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产业结构阶段性判别、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分析四川省宝兴县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三十年来,宝兴县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一、二、三"型转换成2007年的"二、一、三"型;按照Chenery"标准模式"评价,宝兴县经济水平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但产业结构仍停留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转换滞后干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逐渐形成以畜牧业、石材加工业、建筑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由1990年的"中等"发展到2007年的"较重"水平,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效应表现出差异,农业、林业、轻工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效应逐年降低,重工业、畜牧业和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果,GDP总量由1980年的46.3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0056.6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由1980年的2.7∶5∶2.3变化为2014年的0.4∶4.5∶5.1.本文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对成都市不同历史阶段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成都市三次产业进一步均衡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智能成为新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的背景下,智能化生产作为制造业创新的重要方式,为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本研究基于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人工智能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合理化水平具有促进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在区域层面体现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在时间维度上体现在德国"工业4.0"概念提出后,而在产业领域上体现在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等产业;机制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可以提升整体经济生产率并且创造新兴产业就业岗位,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生态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构建产业生态环境影响指数(IIISNE)对2001—201 5年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测评。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剧了其环境污染程度,广西环境污染的加重主要源于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和其他制造业比重的提升,而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比重的降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广西生态环境恶化速度。  相似文献   

6.
人口结构变化所形成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大量流入为新疆建设兵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形成了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新疆建设兵团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但随着新疆建设兵团人口红利的不断减小乃至消失,应在充分把握人口红利效应的同时,加强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优化结构实现经济转型是现阶段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共识。文章基于青海省1998—2013年相关数据,在产业结构及贡献率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应用计量经济模型和因子分析模型对青海省三次产业结构及内部各行业的贡献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省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实证研究了区域政策和人口结构对广东省三次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是推动三次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区域政策的变动与第一产业的经济增长呈负向关系,对第二、三产业则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区域政策对各次产业的增长效应,当人口结构发生改变时,区域政策对第三产业的增长效应不再显著.针对区域政策变动和人口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演变产生的影响,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安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底因素,且在湖域城市群表现得尤为明显。基于2000—2019年环鄱阳湖城市群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分析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利用门限模型考察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门槛特征。研究表明:(1)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受湖泊分区影响,呈现出由环湖核心区—边缘区—外围区逐渐递减的特征。(2)受生态安全的约束,FDI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完全中介效应,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出显著的负向部分中介效应,表明生态安全和外部投资具有替代效应。(3)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以FDI为门槛的非线性效应。具体来说,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单门限效应,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双门限效应,随着地区FDI水平的提高,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因此,湖域城市群可以借助生态优势汇聚外来资本,进而达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许晴 《经济视角》2013,(1):48-52
产业结构是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它的组合与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效益与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本文综合运用生态足迹、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吉林省1990-2009年三大产业产值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三大产业产值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均呈正向相关性,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11.
产业生态: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第四个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活动与环境的冲突成为现代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产业生态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破解,也丰富了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对产业经济学的创新性研究。论文将产业生态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第四个研究领域,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区域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对产业生态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产业扩散理论与经验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祥 《技术经济》2012,31(8):80-86,99
遵循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研究路径,对国内外学者就产业扩散所做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主要涉及产业扩散的动因、机制和经济后果。在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美岭 《财经研究》2016,(10):179-189
近代中国工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但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区位分布也出现了由口岸及沿海集聚向内陆扩散的现象。文章利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工业调查数据,从区位优势与产业集聚效应的角度实证考察了近代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原因。研究表明,不但贸易优势对地区工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产业集聚效应也是影响工业发展与区位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因为地区商品贸易的发展可以为工业提供资本积累并提高劳动者收入及地区购买力水平,所以发达的贸易可以成为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并吸引企业的进入与集聚,从而促进工业发展。然而,产业的过度集聚也会降低工业的区位优势,促使产业向集聚区外扩散。文章的结论可以为当今中国合理引导产业转移与平衡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产业集群整体品牌的名称术语规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产业集群”概念清晰地揭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产业特性”和“地域特性”,是概括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的最适宜名称术语。将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形成的集群整体品牌命名为“区域品牌”,具有明显的缺陷。“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或“区域产业品牌”概念术语全面彰显了“区域”、“产业集群”(或“产业”)和“品牌”三大元素。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包头市钢铁、电力、铝业、稀土和机械制造五大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发展应当立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应当立足于产业链的分工和产业生态化,进而提出了包头市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构造以及产业生态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冯子标 《经济问题》2007,336(8):121-123
能源原材料定价方式的市场化及其相应的价格变化是2000以来山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上升的主要原因.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既不具有可控性也不具有可持续性,因而,是非常脆弱的.在创新能力与资本积累都没有明显改善的条件下,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实现山西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政府能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子彪  李少帅 《技术经济》2017,36(10):38-46
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数据,基于产业链整合和创新视角,绘制了三次产业中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图谱,并结合最新发展趋势分析了京津冀的产业创新合作发展。结果表明:京津冀在第一产业、五大二次产业、三大三次产业上的创新合作具有复杂性、优劣势并存的特点;京津冀产业转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产业合作链条整合空间极大,但目前产业合作链条的创新效能发挥欠佳。最后,对京津冀的产业创新合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罗浩  孙宏  卢晓勇 《技术经济》2007,26(12):12-16
鉴于外商直接投资的重大的经济意义和对市场影响力的增强,本文主要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提升的效应做了较为具体的实效分析,首先,简单阐述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基本理论;然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以及对我国产业所产生的经济实效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依据全文分析结果就如何引导和控制好外商直接投资,发挥其积极的产业效应提出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创新的理论综述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产业创新理论是创新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产业创新和产业创新系统两大部分。本文阐述了国内外产业创新理论的研究现状,探索了产业创新理论的学科发展方向,并分析了我国产业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我国东部欠发达地区如何构建工业园区产业链问题,论文在分析了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产业链生命周期概念,在企业自生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链发展能力概念作为构建产业链的理论基础,认为园区产业链的构建是在产业链不同生命阶段培育相应产业链发展能力的过程,最后对山东省临沂市工业园区产业链的构建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