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制度的完善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承包经营权应是一种新型用益物权,目前,主要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其内容欠缺物权法定,其效力欠缺物权法定,其变动缺乏物权公示法定,其法律规范具有债权法性质等问题,笔者认为,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济权物权制度的目标模式,应该是依法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一种具有完全物权特质的新型用益物权,对此,本文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客体,内容,设立,变更,消灭等基本内容方面探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制度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只能依据法律而设定,禁止当事人自由创设物权。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在保障经济安全、促进交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该原则与私法自治精神之间的冲突及其保守与僵化的弊端随着社会情势的发展而逐渐显现。从物权法定的基本内涵及局限性分析出发,阐述物权法定缓和说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的基本形态是以不动产为基础的各种有形物和无形物的综合,旅游资源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我国物权法对包括旅游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物权属性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旅游资源稀缺性和公益性等特点,使物权法对此调整还显过于笼统和原则。我国物权法对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主体、私权保护和使用权的规范仍不十分明确。以建立旅游资源特许物权制度为基础完善相关制度,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则是有关资源利用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律保障。其中明确规定了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等权利的物权性质。结合《物权法》的有关规定,研究基于物权法律关系及其物权化两个方面,对自然资源所涉物权属性进行探讨,分析了立法对司法实践可能带来的积极意义,同时也阐述了该立法所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我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的依法行政,特别是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确立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物权保护理念,确保其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贯彻物权法的立法精神和有关规定,有效地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物权,防止执法侵权行为的发生,是各级行政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拟抛砖引玉,谈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6.
物权分立还是合一:一个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物权法的目的是要定份止争、发挥物的效用,《物权法(草案)》却对物权之“物”缺乏明确界定,法学的“一物一权”原则涉及到该问题,但是对于“一物”的认识并不统一。其实,法学的物权与经济学的产权概念相对应,从经济学的角度,如果交易双方信息完全,物权的设置不会引起矛盾和纠纷、影响物的效用发挥,物理形态上多个物的物权可以合一、也可以分立;如果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物品的替代和互补程度以及所处市场结构不同,物权的设置将影响物的效用发挥,并易引起矛盾和纠纷,必须视具体情况进行物权设置。  相似文献   

7.
物权公示原则是现代各国物权法关于物权变动所奉行的重要原则,物权法理论一般将物权公示理解为物权变动本身的公示,本文认为,物权变动公示不仅包括物权变动的公示而且应当包括物权本身公示和其公信力,而物权公示其旨在表明权利人通过公示使不特定的第三人知悉其权利。  相似文献   

8.
康纪田 《经济论坛》2007,(22):133-136
一、物权行使的自然发展会导致物权"垄断" 保护权利主体对物的归属和对物的利用,是物权法的基本功能.如果说只从微观方面去认识物权法的功能时,那么,物权法是一部物权关系自然发展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存的单一诉讼时效体制不利于时效制度的完善,不适应现代社会对经济效率与安全的更高要求,非规定取得时效不可,遗憾的是实施不久的《物权法》并没有规定取得时效制度。中国取得时效制度的客体不仅包括所有权,还包括几类主要的用益物权;不动产所有权方面也不仅限于未登记的不动产。取得时效应规定在物权法总则编而非所有权编,诉讼时效则只规定在债权编。  相似文献   

10.
物权变动在物权法体系中占据支配地位,而物权行为又是物权变动所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方面,物权行为以其所蕴含的深邃的法学思想和高超的法律技术,在理论上独树一帜;另一方面,它也以其所具有的保障交易安全、促进交易效率提高、维护交易公正的功能价值,在实践中对物权变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即将制定的物权法应当肯定物权行为理论,确立物权行为制度。  相似文献   

11.
曹清 《时代经贸》2011,(18):73-74
我国《物权法》第28条规定,因人民法院法律文书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生效时发生效力。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能够直接引起物权变动的人民法院法律文书的范围却存在争议。本文讨论的范围限于法院判决引起物权变动的情形,而在法院各类型判决中,只有形成判决才能直接引起物权变动,而给付判决和确认判决则不具有此效力。本文还对能够直接引起物权变动的形成判决作了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坚持平等保护物权与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物权”问题是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并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中提出来的。《物权法》明确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保护物权首先表现为法律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坚持平等保护物权”,这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际结合所作的新的实践和重要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为保全将来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的请求权的效力,我国物权法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然而,该制度对预告登记申请的条件由于规定得过于严苛和简单,不但缺乏相应的指导作用,反而限制了该权利的行使。以强制与自愿申请相结合和有条件地单独申请为原则,以存在可以申请预告登记的债权请求权和当事人就不动产物权变动达成的协议书或者生效的法律文书为条件,当事人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预告登记的申请。  相似文献   

14.
任祖荣  刘玉杰 《经济论坛》2006,(23):133-135
一、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之争议 物权请求权又称基于物权而生的请求权,指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侵害或有被侵害之危险时,物权人得请求妨害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恢复物极圆满状态的权利,具体分为返还请求权、除去妨害请求权、妨害预防请求权。在《物权法》的起草过程中。关于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我国学者争议颇多,概括而言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为否定说,以王利明先生为代表,认为物上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15.
侵权责任方式与物权法规定的物权保护方法有立法上的重合,学者们有不同看法,通过分析各类观点,笔者认为,立法上虽然有一定重合,但意义不同,而且更突显出侵权责任法作为民事权利保障法和救济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不区分物权登记效力与合同效力,合同的效力就有可能由一方当事人决定,这显然有悖于民法理论。因此,坚持区分合同效力与登记效力,是遵循民法基本理论、保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物权登记的效力由《物权法》规范,合同的效力由《合同法》决定;登记效力指向物权,合同效力指向债权;合同效力取决于合意,物权效力取决于登记。科学认识和运用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效力,正确行使物权,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物权法》确定的“定分止争、物尽其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物权法》对于可作为权利质权标的之债权的种类和范围限定较为狭窄,其中对于应收账款的设质,规定了书面合同加征信机构登记生效的公示制度.本文认为相关规定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解释和细化,完善相应的物权公示和时效制度,使权利质权的实现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无权处分合同存在有效、效力未定以及无效三种学界争论,在《物权法》、《合同法司法解释》纷纷出台的背景下,反思三种观点,其所依据的理由未免有些过时。中国物权形式主义要求善意取得物权下的无权处分合同为有效;合同法相关司法解释的立法意图佐证了无权处分合同为有效;现今合同法的发展趋势为规定无权处分合同为有效合同。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价值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佳  李红叶 《经济论坛》2006,(18):113-114,137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满足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生活需要和从事家庭副业生产的需要而分配给其家庭使用的住宅用地及附属用地。由于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所有权的主体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此农民获得的宅基地使用权着眼于宅基地的使用价值,属于用益物权的一种。作为物权法草案规定的物权种类之一,有关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设计应该体现出公平、秩序、效益等物权法所倡导的法律价值。同时,作为实体法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设计也应该考虑到民事诉讼程序法的要求,以保证有关宅基地使用权的纠纷诉诸法院时,法院能够在坚持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及时的解决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安定秩序。  相似文献   

20.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民法中关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重要制度,它以风险防范为价值取向,旨在保护物权变动合意达成但尚未履行前,以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性请求权。我国《物权法》首次确立了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一项独特的制度,是物权法领域和债法领域相交叉的制度,它采用了登记这一物权公示的手段,保障债权的实现。当然,能得到这一制度保障的债权必须是特定债权,即以不动产或特疏动产的物权变动为内容的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