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前的学术研究表明,股市的涨跌幅与宏观经济表现为无序或者不相关的关系。我们通过研究衡量价格冲击的流动性(或非流动性)指标对代表经济总量、通货膨胀和经济景气指标的六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回归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且采用了衡量市场活跃度的流动性指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发现中国股市的新证据:股市流动性领先于宏观经济。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当投资者预期宏观经济即将发生变动时,会在大类资产(股票和债券)之间、股票资产(价值股和成长股)内部进行配置切换,而且从参与者角度来看,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会领先于个人投资者,这都表明"Flight-to-Quality"和"Flight-to-Liquidity"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股市流动性领先于宏观经济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作为股市中一个庞大而重要的群体,小规模投资者在面对股市风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因此,从小规模投资者特点、投资心理与行为、避险能力几个方面出发,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和统计学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分析。从而得知:广大小规模投资者投资行为受自身心态、外部信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表现非理性状态。并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希望投资者在不断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同时,推动股票市场向成熟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积极型投资者的交易动机与交易行为,对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活跃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科创板市场流动性溢价视角对积极型投资者交易行为展开研究,将投资者交易动机划分为“流动性动机”和“投资动机”,两者的定价机制分别为“流动性补偿溢价”和“投资者意见分歧定价”。研究发现:其一,不设涨跌幅限制的上市前5个交易日的流动性溢价主要由价格因素驱动,其充足的流动性为价格充分反映投资者意见分歧提供了支持,体现了投资动机;其二,盘后定价交易使得盘中流动性需求旺盛的股票交易溢出至盘后,而盘中流动性需求不足的股票交易收敛于盘中,盘后交易量提供了不同于盘中交易量的额外信息,满足了流动性动机。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2017,(8):94-109
本文通过放松Lucas(1978)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完全理性假设,构建了投资者的经济基本面认知偏差对证券价格影响的计量模型。当投资者主观认知和市场实际运行机制存在偏差时,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诸如消费增长率同股权溢价的相关性、累积超额收益等传统资产定价模型无法量化的诸多中国股市难题。本文还推导出了适用于非理性期望的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克服了现有GMM方法只能在完全理性期望下使用的局限性。基于该方法,本文以中国和美国为例,模拟检验了投资主体的不同认知偏差对股价和债券价格的差异性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中美投资者的主观预期形式并不完全相同。美国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信息均值的变化反应较敏感;而中国投资者却对经济基本面波动的变化反应较敏感。该结果从认知偏差角度解释了中国股价长期背离经济基本面的现象,为政府规范股票市场的发展,促进股市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2005年2月21日,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已率先分别从上交所和深交所获得了股票投资交易专用席位,成为首家获得股票投资专用席位的保险机构投资者。同日,中国工商银行公布,经保监会批准,华泰财产保险公司股票投资资金已进入工行托管专户并开始运作,首开保险公司股票资产托管的先河,这是《暂行办法》发布以来国内首笔直接投资股市的保险资金。目前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华泰、中国再保险、泰康和太平人寿已完成了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有关申报的准备工作。保险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股市在即。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对一二级市场的影响按照《关于保险机构投资…  相似文献   

6.
我国证券市场风险收益特征的行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收益具有以下特征:(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揭示的风险收益关系在我国股市并不显著。(2)我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占整体风险的比例较高。(3)从趋势上看,无论个股还是行业系统性风险占整体风险的指标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些特征根源于我国特定的投资者结构以及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特性和对私人信息的偏好特性。因此,投资者应针对上述特征,在集中投资、反向交易和降低交易频率等方面调整交易策略,提高投资收益率。  相似文献   

7.
向松祚 《经济》2007,(5):56-57
选择恰当而正确的角度审视中国经济绝非易事.主要现象尽人皆知: 其一,股市气势如虹,连创新高,尽管"股市泡沫论"不绝于耳,投资者却义无反顾,典卖家产涌入股市者不乏其人;房地产价格照样居高不下,投资或炒作房地产,依然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8.
现代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借贷投资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收益不对称和风险转移问题,这会造成资产价格膨胀从而形成泡沫。基于选择有代表性投资者的借贷投资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贷款价值比(LTV)进一步扩展Allen-Gale模型,并用LTV的动态调整来说明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泡沫生成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以及通过模拟分析后得出:利率不变时,LTV越大,资产价格泡沫程度越大;LTV不变时,利率越低,资产价格泡沫程度越大。因此,遏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关键是降低LTV,提高利率。  相似文献   

9.
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否抑制股市泡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7,(10):82-97
本文理论部分结合资产泡沫理论的贡献,将资产价格分解为基础价格和泡沫价格两部分,具体指出了泡沫价格存在所需要的条件,并进一步证明货币政策冲击对资产价格的这两个部分理论上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价格之谜"现象提供了合理的理论解释。在实证分析中,通过理论推导并运用构建的可变系数SVAR方法,研究并刻画我国货币政策对于股市资产价格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互印证,表明当股市存在一定泡沫、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的持续时间较长时,中国股市泡沫驱动型资产价格的上升幅度要大于基础资产价格的下跌幅度,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会起到进一步助长泡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产企业的上市重组,不仅被股市投资者关注,而且也被房市投资者关注。还没有上市的地产企业通过重组实现上市首次发行融资,已经上市的地产企业通过重组实施增发再融资。就投资者而言,重组是股市投资的利好;就地产企业而言,重组是为了把资产卖个好价钱,实现最大限度的多融资。可以说,在地产企业通过重组而进行价值重新估值这一点上,地产企业与投资者不谋而合。也正是这种"不谋而合",推动了地产上市公司的过度、过高估值。而这种过度、过高估值,不仅加大了股市地产板块的投资风险,而且加大了房市的投资风险,其所诱发的"股市房市双重风险"一旦扩散,极易拖累商业银行并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现代金融市场中,海量的信息与投资者注意力的有限性使人们不得不有选择性地配置注意力,选择注意是投资者获取投资信息的前提,也是投资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我国证券市场相关的实际数据,间接实证注意力配置对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股评信息确实吸引了投资者注意并作出了反应,股评信息发布的形式、位置、表述方式等与股评内容一样影响着注意力配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外国直接投资、国内资本与投资者甄别机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构建了一个政府向各种不同实力的投资者“售卖”投资环境的投资者甄别机制模型。通过分析本文认为 :政府追求“剩余”最大化的结果使不同实力的投资者产生了分离 ,其中实力最强的投资者所面临的投资环境质量符合社会最优水平 ,其投资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 ,而其余投资者所面临的投资环境质量均被扭曲且低于社会最优水平 ,其投资需求受到抑制。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所以 ,它未能将规模巨大但十分分散的国内资本有效整合 ,从而使国内资本在与FDI竞争投资环境的过程中处于最为不利的位置 ,结果出现了FDI持续涌入而国内资本却投资不旺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股市波动特征构建了中国股市的两类机构投资者(积极投资策略和保守型投资策略的机构投资者)投资理性模型。随后,借助计量软件对上证指数的时序数据和这一模型生成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分析这两个有限理性投资者对上证指数的超额波动所起的作用。最后,利用格兰杰检验法.检验这些变量之间的解释程度。  相似文献   

14.
投资者决策行为与股价形成及波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行为金融学为主构建了投资者行为与股价形成的解释模型 ,认为决定股价形成的因素很多 ,可能有企业真实价值、投资者对企业真实价值的认可程度、市场制度约束变量、市场资金充裕供求关系变量等 ,这些变量之间可能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此 ,仅用表征投资者的变量解释股价形成是不够全面的。文章建立了在股价上升、下降、整理状况下 ,买入者与卖出者预期不一致时的市场变量组合 ,从而从逻辑上说明投资者意见分歧与股价的关系 ,并通过数学模型实证说明投资者意见分歧与股价并非同向单调关系。从市场变量组合还可得出 :投资者意见分歧大小与股价波动一致 ,因此用意见分歧变量解释股价波动更合理 ;投资者意见分歧与交易量变化是非同向的 ,因此以换手率表征投资者意见分歧大小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刘璐  洪剑峭  张新 《经济管理》2020,42(5):158-172
本文基于2014—2018年发布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深度研究报告,考察了分析师报告中关于估值方法的描述,探究分析师估值模型的选择是否会对其投资意见的信息含量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采用绝对估值模型能够提高评级调整的市场反应,具有一定的增量价值。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在公司成长性较高、不确定性较大、券商实力较弱、分析师之间的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使用绝对估值模型对于提高分析师评级调整的信息含量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理解分析师估值过程的价值和有效性以及分析师研究报告信息含量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投资者如何使用和评价分析师研究报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生命周期投资消费模型中首次考虑了投资者二套房投资。利用动态规划原理,在特殊的两期情况下进一步假设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具有层次性,给出投资者首次购房决策的一种简便方法。另外,还对近年来住宅市场快速增长的内在动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Islamic and conventional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across different financial market regimes and provides an optimal choice from an American investor’s viewpoint during the period 2002–2014. Using a bootstrap-based stochastic dominance (SD) test and monthly MSCI prices of Islamic stock market indices and their conventional counterparts in 38 countries from North and Latin America, Europe and Asia-Pacific regions, we find that S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slamic and conventional optimal-diversified portfolios change systematically according to investment region and market regime. Essentially, for all regimes, US investors are indifferent between Islamic diversification and its conventional counterpart, which implies that arbitrage diversification opportunities are rare and short lived in all regions. However, across all regions, especially in a crisis regime, Islamic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can be a good substitute for conventional diversification. Islamic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in North and Latin America, Europe and Global regions is an optimal choice for the risk-averse American investors. Finally, results imply that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among Islamic market indices can be a good hedge, offering investors superior investment alternatives during any financial meltdown or economic slowdown due to the conservative nature of Sharia-compliant investments.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于现有主流理论把投资者的动机和预期理解为投资者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的计算过程 ,本文认为投资者的动机和预期表明投资者对于投资决策的一种参与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解释框架。这一解释框架把投资者动机和预期所包含的对于投资决策的参与态度及感受定义为参与指数 ,不同的参与指数形成不同的投资者群体 ,而不同投资者群体的互动 ,决定着对投资决策最终发生实际作用的投资秩序的生成与演化 ,不确定性正是刻划了投资秩序生成与演变的主观性和非设计性。  相似文献   

19.
持续性研发投入能否真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价值?基于2008-2020年A股高新技术企业数据,通过构建真实研发增长指标检验研发投入价值相关性,考察战略投资者和管理层研发操纵行为对价值相关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研发投入提供了正向影响买入并持有收益率的盈余无关信息;②战略投资者可以提高研发投入价值相关性;③部分企业管理层为调节市场反应作出研发操纵决策;④当企业研发操纵行为被市场识别时,研发投入价值相关性下降。该结论表明,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利于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和提高公司治理效果,研发操纵无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结论对于政府优化创新激励政策和创新监管政策,引导企业调整创新策略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机构投资者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外部监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将公司治理传导效应纳入机构持股与企业创新关系及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基于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内部控制有效性、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和管理费用控制是机构投资者促进企业创新的3个重要传导路径。另外,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相较于财务型机构投资者更为突出;同时,机构投资者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国有企业整体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