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宇 《中国经贸》2008,(24):59-59
金融犯罪并非一个法定概念,我国刑法中设计金融的犯罪集中表现为刑法分则第四章第四节、第五节规定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金融犯罪概念本身没有统一的界定,就是以“金融犯罪”概括我国刑法中有关金融的犯罪是否科学也受到质疑。有的论者称它为“危害金融罪”,也有的称为“扰乱金融秩序罪”等说法。本文采用通说,以“金融犯罪”作为有关金融的犯罪的类罪名。  相似文献   

2.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并于10月1日实施,这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件大事。修订后的《刑法》在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和第五节里用三十一条内容规定了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和金融诈骗犯罪。这对于严惩金融犯罪,维护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深远意义。新刑法的颁布,也进一步健全了我国金融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洗钱作为一种严重的犯罪,不仅妨害正常的司法秩序,而且损害金融管理秩序,甚至会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我国《刑法》第191条洗钱罪和第312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都是关于洗钱犯罪的规定,两罪在法条内容上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两罪在侵犯法益、犯罪对象、行为方式、主观目的等方面有实质性的区别。明确两罪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4.
刑法成文化是现代刑法的重要趋势,但却会导致漏洞的出现,甚至影响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为减少漏洞甚至对立,应正确理解犯罪的各构成要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条文表述简短而模糊,对"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等构成要件的理解应加以明确,并与集资诈骗等犯罪等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5.
许美 《特区经济》2005,(11):272-273
一、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现状 1.有关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立法状况 在1997年我国新修订的《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专列第7节“侵犯知识产权罪”,从第213条到第220条设置了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7种罪名,它们分别是: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3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第214条)、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第215条)、假冒专利罪(第216条)、侵犯著作权罪(第217条)、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第218条)和侵犯商业秘密罪(第219条)。  相似文献   

6.
潘樾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6):117-120
金融诈骗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新型犯罪,在修订后的刑法中被单列一节。深入研究这类犯罪的构成特征,对于实践中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限于当时的客观实际,刑事立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适应当前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需要,应作进一步的完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第13条是关于犯罪概念的定性加定量模式的载体,其中但书的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书是对刑法总则、分则刚性规定的矫正与平衡。但书的所具有的出罪功能使得刑法之谦抑性活生生的跃然于刑法典中。  相似文献   

8.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中较大的类罪,刑法总则与分则均有关于聚众犯罪的规定。但立法上没有对聚众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导致聚众犯罪与集团犯罪、一般共同犯罪,首要分子与主犯的关系不够明确。刑法分则关于聚众犯罪的条文,大部分明确了聚众犯罪的责任主体,但也有些条文未指明责任主体,既违背了聚众犯罪责任主体法定原则,也使得条文之间不相协调。文章探讨了聚众犯罪的立法缺陷,并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犯罪的分类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和刑法理论,以犯罪构成理论为基石来划分的.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来看,犯罪可以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从犯罪主体所呈现的特征来看,犯罪可以被分为自然犯和法定犯.根据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的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来划分,我国刑法将所有的犯罪分为十大类.由于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首先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所以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即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有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除了危害行为外,行为之对象、行为之情节、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行为所引起的危险状态也都是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但它们不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只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客观要件内容所呈现的特征来划分,我们可以把犯罪分为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情节犯四种类型.本文拟就从此种分类方法着手,对我国犯罪成立类型作一些阐释,以示与以成立犯罪既遂为标准(通说)而划分的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等犯罪既遂形态类型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分则将各种具体犯罪分为十大类,每一大类下又以不同的标准区分为许多小类或按一定标准排列,形成一个分门别类的有序体系,但是相信不少学习刑法的人或者司法工作者对分则中一些字面上有混淆的罪名常常难以区分。本文以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为论述对象,结合平时学习中的分析和领悟,对这几个罪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总结和梳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金融业务犯罪活动。为维护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打击金融业务犯罪活动,刑法设立了贷款诈骗罪。但是我国贷款诈骗罪并未将单位纳入犯罪主体,这将不利于在当今社会国家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因此在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应当包括单位。  相似文献   

12.
靳羽葆 《魅力中国》2014,(24):302-302
食品安全犯罪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应当在保护食品安全领域充当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食品安全的概念、刑法保护的现状等介绍,指出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两个立法缺陷:法条罪名设置过于单薄和资格刑缺失。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保护机制,提出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将食品安全犯罪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扩充食品安全犯罪罪名和增设食品安全犯罪的资格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总则中的明知和分则中的明知含义不尽相同,因此检察人员对于"明知"的具体解释和适用在司法实务中难以把握。本文以一个个案为切入点从犯罪的主观方面、注意规定和刑事推定的适用三方面分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的犯罪的主观方面的"明知"。  相似文献   

14.
曾照雷  王伟 《魅力中国》2011,(5):152-152
我国刑法第193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该罪设立之初对打击贷款诈骗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刑法对该罪规定的疏漏之处日益暴露出来。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新的贷款诈骗行为越来越多,尤其是贷款诈骗罪的竞合犯罪给司法部门认定这类行为造成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中对于中止犯罪的规定过于严苛,使得为犯罪架设后退的"黄金桥"变成了"独木桥".为了弥补这一漏洞,文章借鉴日本刑法中关于共犯关系脱离理论.对组织犯、实行犯、教唆犯和帮助犯四类犯罪人能否成立脱离及其脱离成立条件分别加以论述,借以对于完善我国刑法总则中对犯罪形态规定的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姚金龙 《魅力中国》2011,(20):149-149
我国刑法中有关劳动刑法的规定总共是有4个罪名与“劳动刑法”有关:重大安全事故责任罪、强迫职工劳动罪、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恶意欠薪罪。随着经济的发展,凸显出我国有关劳动刑法的规定,还有些不完善之处。本文通过对中国刑法中国有关劳动刑法现状的分析,以及借鉴国外的有关经验,提出了对中国刑法中有关劳动刑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胡修谱 《魅力中国》2014,(10):302-302
共谋罪是英美刑法中一个极具特色的罪名,在香港刑法中亦是如此。设置共谋罪地目的是为了防止犯罪在未达到未遂阶段之前实质性犯罪的实施,是将有组织的犯罪扼杀于萌芽状态。但共谋罪的适用规则也存在着处罚犯罪扩大化、追诉时效的无限延伸化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8.
寻衅滋事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其中“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是法律规定的四种客观行为之一,而该类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伤害的情况屡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区分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两罪之间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如果定性不准确,就会出现量刑上的不公正,不仅损害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也影响我国刑法的统一适用性和稳定性。因此,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不同的特征对二罪加以区分,并对区分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标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洗钱"一词最早源自美国,由英文"money laundering"直译而来,法律意义上的"洗钱"则来自上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黑帮为发展自己的犯罪企业,谋取巨额经济利益,将非法所得的钱转为合法收入,简而言之"洗钱"就是把"黑钱"合法化.洗钱的本质在于掩饰、隐瞒其犯罪所得及其产生收益的性质和来源,使非法收益变为合法所得.如今,全世界每年"洗钱"量大概在1.5万亿至2.8万亿美元之间.追根溯源,洗钱罪应该是伴随着现代社会有组织犯罪日趋严重而出现的.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毒品犯罪、走私发展,特别是金融犯罪等有组织犯罪日趋严重.由于受各国和地区金融管理制度的限制,许多犯罪所产生的巨大非法收益无法随意转为合法收益,而洗钱作为某些犯罪的下游犯罪,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因此洗钱的犯罪集团孕育而生,而且热衷于把犯罪的目标投向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其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体制不健全等漏洞进行洗钱犯罪,这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甚至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巨大的危害.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金融安全成为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而洗钱罪侵害的正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进而危害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金融电子化的背景下,本文从洗钱犯罪对我国国家金融安全的危害出发,以洗钱犯罪和金融安全问题的一些理论研究为基础,探讨反洗钱金融监管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和如何健全完善我国反洗钱金融监管制度,以期望为建立一个稳定的、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而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0.
毒品犯罪是严重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一类犯罪,近年来我国此类犯罪一直居高不下,并有扩大蔓延的态势,学界和实务界高度重视,同时也争论颇多。以容留他人吸毒罪为视角,要对容留他人吸毒罪这一重要罪名的构成要件、立法缺陷、完善建议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