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很好的机遇.我国应循序渐进,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逐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融入世界金融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一环.目前,"两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形成,人民币力量仍显不足,但疫情后美元霸权的三大基础可能丧失,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历史性机遇;同时,国内经济贸易平稳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夯实基础.为此,宜在有效管控资本账户的前提下,构筑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功能""交易功能""计价功能"三大支柱,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提升人民币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刘再杰  李艳 《新金融》2016,(12):35-4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刺激经济复苏、提高通胀水平以及维持汇率稳定。负利率政策正式成为部分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工具。随着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多个国家的主权债券收益率降至负值,并拖累全球债券收益率持续走低。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债券不断受到投资者青睐,人民币国际债券的认可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我国要把握当前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利用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等有利条件,力争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同时从打造人民币国际债券拳头产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相关制度建设以及提升债券市场国际化水平等维度发力,促进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可以优化全球货币体系,避免类似于"美元危机"现象的发生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货币国际化的最高阶段和终极目标。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  相似文献   

5.
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病,改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全球经济界和金融界的普遍共识: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快、影响力日益上升的经济大国,既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切身利益相关者,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解决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经济大国地位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打造与经济实力相当的国际化货币,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徐建国 《上海金融》2012,(4):3-7,116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根本性失衡,无法充分完成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功能,导致全球失衡和一系列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可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但是人民币长期稳定的国际化依赖于自身币值的稳定。在贸易结算和国际直接投资中推广使用人民币的试验,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但是不能替代促进币值稳定的基础性改革,也不能代替寻找稳定汇率和通货膨胀的政策机制。总之,人民币国际化与否,应基于具体的利弊分析,而不是顺应所谓的全球化趋势。币值稳定对于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性不应低估。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根本性失衡,无法充分完成国际贸易和投资功能,导致全球失衡和一系列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可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但是人民币长期稳定的国际化依赖于自身币值的稳定。在贸易结算和国际直接投资中推广使用人民币的试验,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但是不能替代促进币值稳定的基础性改革,也不能代替寻找稳定汇率和通货膨胀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8.
杨涛 《金融博览》2011,(6):14-16
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有一些过于偏激的观点,如过分强调货币之间非此即破的替代关系,这不利于确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合理方向。总体思路推动人民币跨境流动,实际上也就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有一些过于偏激的观点,如过分强调货币之间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这不利于确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合理方向。目标:应实现中国与全球的共赢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背景,是现有的国际货币格局已经与国际经济格局日益不匹配。这主要表现在进入21世纪后,美国经济模式中的深层次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其经济活力、规模和影响力都陷入了衰退。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的地位不断提升。我们知道,一种国际货币的背后,最重要的是一国经济实力的支撑。正是由于国际货币体系没有反映出各国综合实力的变化,因此产生了调整货币  相似文献   

9.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实质上就是国际货币形态变更和汇率制度安排,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传统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必然趋势,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完善金融法律体制,增强金融危机的监控和应对能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扎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货币境外交易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特征。本文综合考虑货币发行国和目标国的特点,使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分析国际货币境外交易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传统引力模型大部分引力因素对国际货币交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斥力因素影响不确定;文化距离对国际货币使用具有显著抑制效应;目标国金融市场发展及开放程度、货币区效应等金融因素对国际货币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货币发行国政治稳定性是该货币国际使用的重要支撑因素,而目标国政治稳定性越差,货币替代效应越强,该国国际货币使用越多。这些因素大多对人民币境外交易空间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人民币国际化可利用引力模型效应推动人民币周边化和区域化;推动金融市场发达国家或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张三宝  周宇  李增来 《新金融》2015,(12):20-23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汇率制度如何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相协调,成为货币当局和学术界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主要国家货币国际化历史进行梳理,得出结论:货币国际化的早期阶段应该保持汇率的稳定。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人民币能够走出去,人民币汇率应该保持稳定,落实到汇率制度,保持稳定、适度升值的管理浮动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境外自贸区建设相结合,从人民币汇率的区域影响力角度研究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通过两区制FTP-MS和TVTP-MS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与RCEP区域10个目标经济体货币汇率间的联动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不仅影响RCEP区域内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的波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西兰等发达经济体货币汇率的波动,且人民币汇率对这些货币汇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性区制转换特征。本文建议,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掘RCEP红利空间,积极支持人民币在RCEP区域内发挥融资货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作用,成为该区域的“货币锚”,并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建立多元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是大势所趋,但是这一体系仍然不稳定,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目标模式应以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特别提款权(SDR)作为共同储备货币,与美元、欧元和人民币并存,即"3+1+n"体系。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动人民币加入SDR篮子;与此同时,应苦练内功,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阴云弥漫,现行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再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事实告诉我们,建立在单一主权国家货币基础上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再适应世界金融经济的发展。接连召开的G20华盛顿金融峰会和伦敦金融峰会以及后续的金融峰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已经并将继续成为重要的议题。一直遵循"韬光养晦、不出头"外交政策的中国这次终于在G20伦敦峰会之前提出了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构想而变得"有所作为"了。这与正在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是什么关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否给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某种机遇?这种背景下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否恰当?还存在那些掣肘的因素?人民币国际化如何巧妙地与区域货币合作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很好地结合?本期银行家论坛邀请到几位著名的国际金融问题专家,为我们解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推行国际化以来,在国际货币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职能安排上依然欠缺。本文在人民币推行计价职能国际化的诉求下,结合中国对亚洲主要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影响力不断加强的现状,通过HP滤波分析及Granger检验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对亚洲主要国家汇率产生的影响,发现人民币对某些亚洲主要货币具有影响效应,并探讨了该效应产生的原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般汇率政策不服务于货币国际化。整体上看,汇率贬值冲击人民币国际化,也会给一些业务带来发展机遇。通过国际收支的资产方业务建立新型人民币输出途径。着重分析了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并与此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国内外备受瞩目的议题。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一带一路"战略等事件的推动,更是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动力。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今后人民币国际化能否顺利推进,取决于在跨境人民币业务、金融市场改革、利率汇率政策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等各项政策之间进行有序的安排。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美元、德国马克、日元三种国际货币,分析、比较三种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变化的特点,发现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主要国际货币在其国际化进程中都经历了升值过程,货币升值是该国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保持汇率稳中有升、维持经常项目顺差、关注美国货币政策影响,并根据国际化的不同阶段灵活实施汇率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其对区域货币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汇率政策的选择,对于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考察近年来人民币与世界主要货币及东亚其他货币的联动关系,分阶段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东亚货币的影响,指出人民币有条件地成为本地区潜在的"锚"货币,但现阶段这一功能只能通过保持与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得以实现,人民币要想独立成为东亚区域性关键货币,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某种程度上替代美国成为区域内最终产品的市场提供者。同时,现阶段东亚地区制度化的汇率合作应当缓行,但有必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汇率政策协调,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应当考虑区域合作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国际化是实现中国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支撑,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增强背景下坚定不移推进双循环新格局构建,需要成熟稳定的人民币资本项目支持。从货币国际化推进路径及人民币当前所处的国际地位来看,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不断升温的整体背景下,石油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助推作用,推动人民币在石油领域计价结算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有力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