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强  杨一文  刘雅凯 《价值工程》2019,38(5):192-196
采用月度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作为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代理变量,借助GARCH-MIDAS模型研究了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ARCH-MIDAS模型较好的拟合了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市波动之间的关系,并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波动率对股市波动的长期影响大于其水平值。另外,本文还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主要与当时的经济环境相关。在政策启示上,政府应保持一定经济政策稳定性与持续性,提高政策的透明度,进而降低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股价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市调控政策研究--历史、走向与市场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风险高收益”地利用股市为经济发展服务,无疑是政府股市政策的终极目标。因此,规范和发展将是我国股市政策的永恒主题,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侧重点不同。股市政策的有效性除受政策本身是否科学、是否得到正确实施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股市政策引起股指的短期波动,宏观经济政策的松紧却决定了股指运行的基本走势。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海外版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石建勋结合近期许多专家学者的诤言,总结提出十个方面稳定股市的政策建议,供决策层、管理层和全国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行为金融的角度,考察股市政策对风险厌恶的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其结论是:若股市政策不明朗不稳定,过度自信投资者将比理性投资者买入或卖出更多的股票;若股市政策明朗稳定,过度自信投资者与理性投资者均要比股市政策不明朗不稳定时买入或卖出更多的股票。长期中,过度自信投资者对股市政策的自信程度能够影响两个投资者群体的规模。具体而言,当过度自信投资者更自信时,过度自信投资者群体规模上升;反之则下降。基于此,我国股市低迷的现状得到了言之有据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航空经济是基于航空运输的激发、以速度竞争为核心行为的航空指向性的新经济形态,已成为社会经济快速转型新模式。航空经济成长中的政策层级试图将政府管理社会的行政层级、政策作用层次与政策效应广度有机统一,形成一定的政策层次与政策体系。以航空经济区域发展政策、航空经济产业发展政策、航空经济企业发展政策为政策效应主体与空间范围,并可分为国家层级的航空经济政策与地方层级的航空经济政策。同时,航空经济成长中的政策创新还需要政府基于转换职能,发挥因势利导作用,需要一系列、多环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汪蓓蕾  武静 《企业研究》2012,(24):128-129
本文分别从经济金融化程度、金融效率和股市规模和流动性三方面研究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证明FDI与经济金融化、金融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效应,但是FDI与经济金融化、金融效率的联合效应却为负。然而FDI与股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与前者相反。在此基础上,论文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曦 《中国新时代》2012,(11):45-45
《中国新时代》:您认为股市与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股市的涨跌与哪些因素相关?张云涛: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是影响股市涨跌的主要因素,当然不是唯一因素。在效率比较有效的市场里,这一点愈加明显。比如发达国家的股市。除了经济因素,胺市的涨跌还跟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资金供应量水平、市场内在结构、大类资产之间的相对吸引力对比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德培 《上海企业》2011,(11):42-42
王德培在2011年经济形势专家交流会上谈:股市上半年的纠结、僵局并非只是紧缩政策惹的祸,股市制度层面建设的滞后以及市场资金配置的嬗变同样不容忽视。其实中美股市的复杂波动都具有周期特征,中国股市大周期8年左右,中周期4年,小周期1-2年;美国股市则在人口和消费周期作用下形成40年的大周期,在企业投资影响下形成10  相似文献   

9.
禾鱼 《企业研究》2001,(4):24-26
一、2001年A股市场特征1、2001年A股市场政策特征:①政府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将用收入政策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产业政策将更加体现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并注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宏观政策和微观经济稳定发展支持股市平衡向上运行。②政府将更加重视证券市场的作用,总体上管理层会继续对股市采取扶持和鼓励的政策。支持股市在今年继续走出牛市行情。但证监会也将努力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规范包括民营投资机构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打击市场操纵行为和违规行为,禁止大股东操纵利润和披露虚假…  相似文献   

10.
娄权 《四川会计》2000,(7):16-19
经济政策与会计政策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 ,学术界鲜有研究 ,本文就此提出浅见。一、经济政策的内涵及渊源政策 ,是国家、政党在一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规定的行为依据和准则。[1]经济政策是为实现既定的目标 ,政府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调节、控制经济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2]一般地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主要通过分析国民经济中有关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如何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充分利用资源 ;而微观经济学通过分析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合理配置资源。相应地 ,经…  相似文献   

11.
经济政策的走势已随中央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会”闭幕而定调,“调结构”、“扩内需”毫无悬念地被摆到首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将成为明年政策调整的主要特征,尽管在大的方向上“两会”高调宣扬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但总体上政策动态仍将保持“鸭子划水”式。不过,对形势的争论却不会因“两会”结束而趋于平静,即便中央已有定论,但其影响力仅局限于政策层面,而影响形势的不仅仅是政策,还有国际形势、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2.
正"熊"了七年的中国股市突然启动牛市行情,与一路下泻的国际油价走势形成鲜明对比。一向被通称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似乎并没有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相一致过,相反却被看作是典型的"政策市"而备受诟病。但是,目前的行情不仅与利好政策相关,更多地似乎愿意从中国经济的走势和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中寻找逻辑,分享改革红利,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过去将近七年,世界经济还在探寻复苏之路,过  相似文献   

13.
股市、大宗商品或资源的趋势到底会怎样?关键一点是看中国的政策选择!趋势一:继续超发货币,将经济大萧条如果中国继续超发货币走投资拉动路线,资源马上就会上涨,华尔街会助推一把往上拉,实现泡沫对接,然后等着捅破泡沫,等资源暴跌后展开大收购,而中国也将从此陷入经济大萧条。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  相似文献   

14.
《企业研究》2007,(8):5-5
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举行的“2007年第2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讨论会”上,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指出,政府要淡化对股市指数的调控。经济学家许小年也表示,中国股市仍没有走出政策市的圈子。  相似文献   

15.
政策性因素对我国股市流动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我国股市2001~2004年间6个具有代表性的政策事件为样本,利用事件分析法对各政策事件发布前后股市流动性的变化进行考察,分析政策事件从整体上是否影响股市流动性的走势。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政策对股市流动性有显著影响。当利好政策出台后,股市累积异常流动性明显上升,而当利空政策出台后,股市累积异常流动性大幅度下降。同时也证明中国股市存在信息提前泄露,以及中国股市的流动性具有非常大的波动性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易宪容 《数据》2009,(10):26-27
当前中央政府会不会再出台新的刺激经济政策?这是国内外密切关注的大问题。因为一次大的经济政策的变化就预示着将有一次新的重大经济利益的调整。但是,要判断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了解政府一些部门对这种经济形势的判断,这样才可推测中央政府可能会出现的政策倾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股市规模不断扩大,股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使股市健康、稳定地发展,防范股市泡沫风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货币政策作为两大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股市的不断发展,如何完善货币政策,怎样将股市泡沫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近几年来,股市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但是,我国股票市场还不成熟,非基本经济因素起着很大作用(如“内部人”操纵,“炒作式”披露等不规范做法,投资者的非理性等),使股市价格变动不稳定和波幅太大,极易产生泡沫现象。中央…  相似文献   

18.
对于前几年的次贷危机和经济危机而言,近一年来环球经济终于迎来了春天,全球股市都有着明显的回升和反弹迹象,股市的复苏少不了宏观经济的抬头回暖,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经济的增长以及经济周期理论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经济复苏、经济增长、GDP增加是每个国家都要追求的最重要的长期目标,将介绍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运行的。  相似文献   

19.
立足中国区域经济政策制定层面的演化,结合相应时期历史背景,能够得到四点结论:第一,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有三次重大的演进,分别为国家完全主导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国家与地方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共存及国家与地方制定区域经济政策互动三个阶段。第二,在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国家的重要定位不能忽略。第三,以胡焕庸线为界,各地区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能力差异极大。第四,国家与地方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方面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20.
《辽宁经济统计》2010,(5):29-29
明金维在中新网5月10日撰文指出,近来,国际上有经济学家妄言,中国股市反弹乏力,大宗商品价格下滑,预示着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而中国经济也将随之“崩溃”。应该说,担忧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是否健康有一定道理,但认为这将导致中国经济“崩溃”无疑言过其实。事实上,中国政府为解决这方面问题一直在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并显现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