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消费者信息处理方式研究综述:基于商品评价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  杜克田 《技术经济》2008,27(8):79-84
个体的购买决策被认为是一种信息处理过程,信息处理方式能有效揭示消费者将输入信息转化为输出结果的购买决策机制。本文从购买决策中消费者商品信息评价的视角,对消费者信息处理的具体方式、分类及其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购买决策系统是复杂性系统,文章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分析了消费者决策系统及其复杂性,构建了通过复杂性科学来分析消费者购买决策系统的一种新模式、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所有电子商务公司和学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用户行为预测的机制、 意义以及研究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学者在行为预测问题上的方法与其优劣势.最后从构造特征、 训练模型的角度出发论述深度学习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大众点评网428家在线餐饮商户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了在线负面评论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商家回复对负面评论内容评分与消费者购买决策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负面评论内容评分、负面评论者专业度与消费者购买决策呈正向相关,且星级评论者影响力度较一般评论者显著,负面评论星级评分、负面点评率与消费者购买决策呈负向相关;商家回复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呈正向调节,回复策略与回复质量则呈负向调节,且有回复、精神型回复、长篇幅回复较无回复、物质型回复、短篇幅回复更显著。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在线负面评论的消极影响,充分利用恰当的、及时的商家回复与消费者互动,再辅以其他积极的补救措施,将负面评论转化为正面口碑,以赢回负面情绪的消费者和吸引更多潜在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5.
企业冠名真人秀节目,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的方法.在文献中,企业冠名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就是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建立、强化或改变品牌形象.研究真人秀冠名广告如何影响企业及其品牌的研究却不多,从消费者购买决策观点来探讨也很少.本研究探讨企业冠名真人秀节目效果成功因素及所达到的效果,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本研究采用Likert的5点计分法的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运用数据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当观众喜爱关注冠名真人秀节目时,是有助于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的.也会影响观众转化成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此外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与品牌情感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品牌知名度越高时,越会正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品牌形象越高时,也越会正面的影响消费的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购人群的不断增长,在线评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平台如何影响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这一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结合解释水平理论,本文探讨了不同内容的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诱导作用.此研究将有助于电商企业对在线评论进行管理以及帮助消费者作出理性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是在产品出现故障情形下,研究消费者的归因对消费者情绪的影响、消费者的归因对消费者重复购买意向的影响、情绪在归因与消费者的重复购买意向之间是否起到中介作用以及产品故障时间在归困与重复购买意向之间是否起到调节作用.最后得出研究结论,给出实践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短视频社交平台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流量聚集地,为内容营销创造了新的机遇。本文从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入手,利用抖音平台38个农产品账号数据,分析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对短视频社交平台内容营销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短视频社交平台内容营销效果并不依赖于消费者单一购买决策过程,而是多阶段作用的结果,从不同阶段的组合效应来看,提升营销效果存在三个较为典型的路径,分别是兴趣和注意力阶段共同作用下的“购买意向引导型”、以兴趣阶段为核心的“兴趣驱动型”、关注行动阶段的“追求效益型”,其中兴趣驱动型对内容营销效果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产品关联短视频数量、短视频平均转发数和服务反馈分别是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注意力、兴趣及反馈三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可重点从这三个条件入手,加速提升短视频社交平台内容营销效果。研究结论揭示了短视频社交平台内容营销效果影响因素的复杂组态关系,为短视频社交平台从业者进行内容营销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网络评论为电商产品口碑传递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购买意愿。文章以在线评论为研究对象,构建纳入消费者心理依附模式这一要素的购买决策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假设,通过实证研究进行了修正和检验。最终得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价值类因素以及心理特征在购买决策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心理距离理论,以果汁和手机伤害为例,分析研究产品伤害中,时间与社交距离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实验一的结果表明,时间与社交距离都为近时,产品伤害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最大,二者都为远时,影响程度最小;在实验二中引入伤害程度后发现,伤害程度在时间距离对购买决策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但在社交距离与购买决策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说服知识模型的提出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消费者的信息处理过程,突出了消费者在决策中的主动性和应变力.文章阐述了说服知识的内涵,分析了说服知识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应用导向及应用表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消费者如何应用其说服知识判别销售人员的真诚性,进而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12.
谭刚  王毅  熊卫 《经济管理》2006,(8):24-31
本文基于顾客知识的视角,从消费者归因的内部驱动因素出发,通过文献回顾和航空旅客对航班延误归因过程的实证分析,建立并验证了“知识-归因”模型。研究证明了顾客知识对归因结果的显著影响,并且验证了信任在归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付轲 《生产力研究》2005,(10):184-186
品牌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对消费者有价值,而不同行业品牌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本文从房地产行业角度,分析了房地产品牌的特殊性,对房地产行业的品牌敏感和品牌价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CTOC环境下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企业可以根据相应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促进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城镇消费者为调查研究对象,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消费者对农超对接产品的认知条件和购买意愿。研究发现,目前还有很多消费者对农超对接不了解,与普通农产品相比,从价格、品质和安全性方面来说,大多数消费者对农超对接产品持肯定的态度,但是总体认知水平还比较低,购买农超对接产品比例不高。  相似文献   

16.
工作归因风格作为重要的认知方式,对于员工的心理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国内至今没有一套工作归因风格问卷问世。本研究开发中国背景下的工作归因风格问卷。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以及参考相关文献,形成工作归因风格问卷的初始条目。经过预测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一步修改,得到正式问卷。问卷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分问卷,每个分问卷包括5个场景,问题涵盖"内外性"、"稳定性"、"普遍性"三个维度,一共包括30个条目。对正式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问卷结构清晰,信效度检验均符合测量学标准。最后,本文探讨了工作归因风格问卷对管理实践的影响和应用,以及研究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B2C网络购物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最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网络团购风潮更是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商家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参与其中,增长速度和发展潜力受到了各界的关注.网络团购与普通的购物方式以及普通网络购物有何区别,团购消费者在参与网络团购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购买决策过程,一系列的决策环节是如何促使消费者具有更大的消费动力和购买热情的,这些都可以以传统的消费者购买决策为基础加以分析和研究.对购买决策过程进行分析,团购企业便可以利用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理解更好的开展团购业务,促进团购业务获得更大的成功,同样能够促使团购行业更加有序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孤独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以赣州市805名“空巢青年”为调查对象,探讨孤独营销对“空巢青年”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体感受到的孤独感越强,其消费意愿越强烈。企业应针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各个环节做出不同的营销策略,积极关注孤独感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会进行产品实用性功能和享乐性功能的比较。一定价格下,消费者做出最后的购买决策时,会决定产品实用性功能和享乐性功能的替换,这个决定与消费者收入、文化、个性、价值观等等一系列相关因素有关。轿车是一种典型的享乐功能和实用功能齐备的产品,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要反复比较实用性功能和享乐性功能在未来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价值,这个过程给了轿车生产企业重要的启示,这些启示对轿车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是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心程度及其响应程度两个方面将消费者群体划分成四类,并构建了一个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公司评价、动机归因、印象管理动机、社会认同和消费者购买意愿在内的研究框架。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会引发消费者对公司进行评价,最终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消费者会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行为动机归因,如果消费者认为企业利他动机居多,会增强公司评价,如果认为企业利己动机居多则会降低公司评价;有些消费者并不真正关心产品的伦理属性,只要认为有助于印象管理,就会增加购买意愿;消费者对伦理消费者身份的社会认同并不会增加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