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云  康迪 《成功营销》2012,(11):44-47
正随着《中国好声音》的持续爆红,作为独家冠名的加多宝集团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大赢家。同时伴随2012年广告投放、渠道、供应链等一系列的成功运作,加多宝作为"老茶新秀",不仅最大限度完成了由经典红罐凉茶到加多宝凉茶的品牌转换,也实实在在地完成了销量的提升,续写着凉茶营销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消费者发现加多宝的电视广告中不见了"王老吉"的字样,而部分户外广告也由原来的"怕上火喝王老吉"改为"怕上火喝正宗凉茶",并在显著位置突出"正宗凉茶加多宝出品"字样。随后,加多宝发布声明称,红罐王老吉凉茶产品启用新包装,是让消费者正确识别加多宝的正宗凉茶,保护正宗凉茶的单一性和纯正性。  相似文献   

3.
黄欣 《商》2013,(6):170-170
随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一纸裁定,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之间的"王老吉"商标之争已经落下帷幕。然而,因为加多宝开创的红罐包装在凉茶领域的影响力,广药收回王老吉商标后,推出了与加多宝红罐相似的王老吉红罐凉茶。由此也引发了广药集团与加多宝关于商品"包装装潢"的法律争议。笔者结合对"红罐凉茶"争夺案的分析,论述包装装潢权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加多宝用"正名"、"造时"与"取道"这三个策略,取代王老吉成为了凉茶第一品牌。而在加多宝时代,王老吉应该"比附与建渠"、"取道"和"重新定位"的策略,争取与加多宝凉茶并立于凉茶市场。  相似文献   

5.
加多宝集团是近几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民族企业,作为凉茶行业的龙头,为使其完善自己,迎接挑战和竞争,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多宝目前的营销现状,在剖析加多宝成功的原因的同时找出加多宝凉茶的营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被市场热炒多时的凉茶之争似乎并没有因为“王老吉”商标仲裁的终结而终止。5月底,由北京亦庄加多宝集团凉茶生产基地生产的第一罐新装“加多宝”凉茶正式亮相,由此拉开凉茶市场新一轮角逐帷幕。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5月,加多宝的广告投放各月均超过2亿,其中4月、5月更是接近4亿,频频超过传统广告大户可口可乐。  相似文献   

7.
2011年鸿道集团已预料到自己无法获得"王老吉"的商标权,从2012年起,鸿道集团开始全力打造全新的"加多宝"凉茶品牌,从零开始创造品牌奇迹。2012年9月,《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委托北京零点调查结果显示,喝过凉茶的消费者中,70.4%的人已经知道了"原红罐王老吉凉茶已  相似文献   

8.
一宗商业贿赂交易,让双方付出了沉重代价:两名行贿受贿的直接当事人被判重刑,"加多宝红罐王老吉"王国轰然坍塌,"广药王老吉"前路漫漫5月16日下午,中国香港加多宝集团宣布:因仲裁败诉,企业开始生产"加多宝正宗凉茶"。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的"红罐王老吉"商标使用权归还广药集团,广大消费者熟悉的"加多宝红罐王老吉"从此消失。所有这一切,起因于早已尘封多年的一宗"损了国企、  相似文献   

9.
宋春宁 《光彩》2012,(6):41-41
加多宝云王老吉化一直都体现在产品包装和广告内容上,忽略了事件营销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广药集团胜诉,备受瞩目的中国第一商标案——"王老吉"之争终于画上了句号,而失去了"王老吉"商标使用权的香港鸿道集团和加多宝公司也开始了艰难的去王老吉化征程。从3月份起,加多宝在全国媒体投放的广告不再提及王老吉,广告内容也由家喻户晓的"怕上火,喝王老吉"变成了"正宗凉茶,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加多宝突然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出一份致两会代表、委员的公开信,猛烈质疑广药向其追讨10亿元"天价赔偿"的合理性。一时间,引发"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凉茶大战"再度升级……今年以来从加多宝受限"诉中禁令"更改广告语,到如今广药对加多宝公告发布"万言书"求援的连连质疑,"凉茶一哥"的争斗就从未停息。梳理双方争论焦点,凉茶销量的界定已逐步被淡化,而民企与国企的性质之别、企业管理和口碑的  相似文献   

11.
"怕上火,喝王老吉"是国内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伴随着这句广告语,王老吉凉茶的知名度与销量也一飞冲天,坐上了国内饮品行业的头把交椅。但自2010年,"王老吉"商标之争却让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很上火"。两家凉茶龙头企业在渠道、产品、价格以及商标层面上数次法律上以及市场上的博弈以及发生了数十次之多。本文就加多宝和王老吉在北京市场价格,通过实地调研的数据结果,理论化的分析两家在产品价格这一面对消费者最直接的层面在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下是如何博弈的。  相似文献   

12.
王老吉、加多宝这对凉茶怨侣无意中成了一场营销大战的共谋,针锋相对却又创意十足。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纠缠越来越精彩了,恰如美国民俗学家汤普森所归纳的文学"母题"中最经典的类型:背叛、复仇、战争……爱听这样的故事似乎是人们的天性。最近一次的战火燃起于2014年末——这也是临近春节凉茶销售旺季的时间节点——广东省高院一审宣判,红罐装潢权由拥有王老吉品牌的广药集团所有,加多宝公司败诉,并需赔偿前者1.5亿元。审判暂时结束,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公关战再次开  相似文献   

13.
赵卓  王媛 《大经贸》2012,(8):82-86
随着"红绿之争"继续发酵,未来凉茶市场的格局将有望被打破。广药与加多宝"王老吉之争"的战火继续蔓延。8月28日,记者参加广药集团半年业绩会,王老吉新闻发言人倪依东向记者称,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广东民商法学会会长周林彬,广东知识产权法学会副会长关永宏,广东知识产权法学会副会长黄丽萍等多位专家律师联合发表意见并出具意见书,认定王老吉凉茶知名商品特有的红罐和红瓶包装装潢权自始至终都属于广药集团,加多宝继续使用红罐包装侵犯了广药集团的权利,属于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案件目前处于上诉阶段。此前,面对广药"抢商标"、"抢广告  相似文献   

14.
阳爱星 《中国品牌》2013,(12):72-75
在同质化严重的大竞争时代,定位是战略的核心,是一切经营的前提;加多宝品牌能够成功,与定位战略密不可分凉茶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我们及时明确了加多宝属于凉茶的品类。凉茶是一个很有区域性特征的产品,虽然加多宝代表凉茶,但是不容易在全国形成认知和接受,必须要为凉茶进行重新定位。我们邀请特劳特公司给我们做品牌定位战略咨询的时候,对全国的市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大家发现,"上火"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5.
<正>受经济影响饮料行业整体增速已出现放缓。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指出,过去几年,凉茶品类复合年增长率为22.7%,但是在2014-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将下降至15.4%。两大凉茶巨头的持续"互掐"或会进一步改写凉茶行业格局。2015年12月,广州市中院已对凉茶"怕上火"案做出一审判决。根据判决,加多宝公司需停止使用"怕上火喝加多宝"、"怕上火,喝正宗凉  相似文献   

16.
李毅彩 《现代商业》2013,(17):66-67
中国凉茶行业的第一品牌东莞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红罐装“王老吉”凉茶在2012年5月更名为“加多宝”凉茶品牌。更名后的加多宝凉茶,在短短的半年内不仅品牌认知度遥遥领先,且仍然是终端销售最好的凉茶品牌产品。本文在分析了加多宝在更名后所采用的营销策略,认为其在品牌宣传上采用了借助于消费者“怀旧情感”的营销策略,极力打追加多宝=王老吉的情感认知公式,继续维持原有的强大销售渠道覆盖,从而实现了消费者心智阶梯中“王老吉”到“加多宝”的顺利转换。  相似文献   

17.
周瑞华  康迪 《成功营销》2014,(10):56-59
正加多宝与好声音的合作,更多的是以一个投资人的身份在"培育"好声音这档节目,将自己与节目永久地绑定,以一句"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让加多宝和好声音成为一个"共生体"——说到好声音,必加多宝;提到加多宝,必好声音。2012年,加多宝"切中"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用6000万冠名费用,让当时还在凉茶之争中的加多宝确立了品牌印象;2013年,携两个亿冠名费的加多宝打败了诸多对手,再续"好声音"的缘分;2014年,2.5亿冠名费和内定的身份,让加多宝与"好声音"的恋爱再次升级。  相似文献   

18.
凉茶成功申遗五周年暨凉茶文化与产业发展峰会召开。以红罐王老吉生产企业加多宝集团为首的50余家企业的代表还在峰会上共同签署了《凉茶发展公约》,为进一步保护凉茶这一国家文化遗产,继续推进凉茶产业的全面发展,号召全行业共同参与和执行。  相似文献   

19.
张向君 《消费导刊》2013,(12):22-22
加多宝作为一个新兴凉茶饮料类品牌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和消费者的考验,在与“广药”的战役落下硬伤后,如何使“加多宝”这一品牌如“王老吉”般迅速的被消费者所接受是加多宝集团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粮食流通技术》2016,(21):127-128
正2016年11月1日,国内两家凉茶生产龙头企业——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厮杀",在鏖战数年之后突现出现转折:加多宝开始全线收缩。但对中药材行业来说,最为关注的则是,这一转变是否会对相关凉茶原料行情产生影响。中药材天地网调研显示,目前的"凉茶风波"尚未波及相关原料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