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尤登威 《商场现代化》2008,(15):388-390
公共物品理论的现代扩展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公共物品都是由政府提供。本文通过对博弈论理论的扩展,分析了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有效性。"囚徒困境"的重复博弈结果表明,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作用下,博弈可以走向帕累托最优条件下的纳什均衡;智猪博弈的结果则表明,在双方由于提供公共物品的收益分配不均时,会出现纳什均衡,私人提供公共物品也是有效的;而斗鸡博弈及其动态博弈结果同样论证了,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公共产品理论及义务教育中政府的职责1、公共产品理论。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是区别于私人产品的消费和占有的排他性,私人产品由市场提供,公共产品不能通过市场供应,但整个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是必需的,只能通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形态有有形的物品形态和无形的服务形态,政府提供的公共安全保障,环境保护,卫生服务,教育服务等等均属于公共产品,教育分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初等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在社会十分落后的时候教育是私人产品,如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塾,孔子以三条干肉作为学生的学费,带有明显的私人产品特征。在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私人产品,而是带有更多的公共产品特征,尤其是基础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例外,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对部分学生实施免费,或者对学习成绩优秀者提供各种奖学金。我国的科教兴国的方针也体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现阶段实行的义务教育反映了其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2、义务教育政府投入的经济学分析。政府介入教育必要性分析首先是出于收入分配的考虑。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公共物品政府提供的困境入手,分析困境,提出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可行性依据,同时对私人提供模式作出限制,最终完善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机制,达到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物品需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市场和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失灵情况逐渐凸现。第三部门兴起,逐渐成为与政府和市场比肩而立的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公共产品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探讨了第三部门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弥补政府不足、提高效率、协调政府关系、纠正政府市场失灵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也应摆脱政府单一供给的局面,实现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  相似文献   

5.
付大源 《商》2014,(18):146-146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准公共物品在社会中的必要性,并且着重通过数理模型分析为什么准公共物品可以促进社会分配更加公平,通过模型退出当准公共物品领域国有经济较多时,社会中的富人阶层消失,贫富差距缩小。最终得出结论,当政府对准公共物品的控制增强时,即国有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时,可以使社会公平得到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正在从政府一元化供给模式向政府、私营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变,这是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回应经济主体多元化的转变。政府、私人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合作关系。最优制度安排的标准就是在多中心体制中寻求静态的稳定性和动态的适应性,以综合的供给模式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最优架构,达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激励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地方政府既可以供给民生型公共物品,也可以供给发展型公共物品.本文通过模型求解找到了影响地方政府供给民生型公共物品和发展型公共物品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之所以重视发展型公共物品供给而轻视民生型公共物品供给,除了因为现行的激励结构使得发展型公共物品的"政治价格"大大高于民生型公共物品的"政治价格"以外,还因为民生型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风险高于发展型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商》2016,(6)
<正>在现代社会,政府将承受更多的职责,因为人们随着社会发展有了更多的一致性追求目标即公共需求增多,而这些追求很难由个人集体或某个组织来实现,而政府作为公共利益诉求的产物,被视为首先考虑对象,尽管存在着种种责难。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同时公共物品的首要特性(非竞争和非排他性)注定私人很难主动提供,搭便车的心理抑制了私人投资欲望。但是政府不是一个生来只会做好事,不会做坏事的道德楷模,其一旦产生就有了与公共利益不一  相似文献   

9.
公共物品对于公共场所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大众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在公共场所保护好公共物品,合理使用公共物品,面对着如今的社会发展趋势,公共物品的供给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如何确定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化改革成为了改变公共物品重要发展的部分,所以我们要正确的面对公共物品的市场化变革,只有按照市场化改革,才可以使公共物品的供给更加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74年,科斯的《经济学中的灯塔》一文通过对英国灯塔供应的现实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挑战,提出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观点。本文在对科斯的观点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共物品的不同产权安排的效率分析,认为要根据公共物品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产权安排方式,建立合理的产权结构,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1.
唐祥来 《财贸研究》2011,22(3):79-85
公私伙伴关系(PPP)是政府与私人伙伴之间关于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协议。PPP理论从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公共经济学基础理论:首先,提倡政府与市场是一种合作关系;其次,它从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创新、放松所有权约束、强调服务供给效果和提升公共支出效率等方面丰富了公共产品理论;再次,它将交易成本经济学、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结合起来,置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于一个"市场"内,融合并发展了公共选择理论。  相似文献   

12.
在综述国内外有关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借助绩效指数、绩效差异指数和绩效改善指数等评估工具,对安徽省17个市的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17个市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绩效从"九五"期末到"十五"期末"呈现出"低位爬升"、地区差异性扩大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相对滞后性等特点,据此提出健全硬性的公共产品投资分担机制、完善省以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公共产品供给"塌陷区"扶持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世俗文化对中国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财贸经济》2006,(6):69-72
公共产品提供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西方各国不同的公共产品实践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在农村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同样要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其中特别是中国社会世俗文化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政府提供最基本的农村公共产品.政府同时要考虑到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世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政府的主要职能应是提供公共物品,但公共物品却并非只能由政府来提供。政府直接供给公共物品面临诸多困境,如政府的经济人特征、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以及如何由个人效用函数得出社会的福利函数及政府自身低效率等问题。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生产缺乏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及多重代理特征决定其效率低下难以克服。  相似文献   

15.
In spite of world-wide movements towards market systems, public provision and subsidy still dominate those industries which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whose consumption yields spillover or external benefits. After briefly critiquing some assumptions and outcomes of such non-market policies as direct subsidy, compulsory exchange, public provision, and access control, the paper discusses alternative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spillover benefits in two industries: business education and the theatrical arts. Horizontal cooperative promotion appears to be a viable Strategy for marketing the spillover benefits of business education. The use of matching agents and price bundling appear to be promising strategies for marketing the spillover benefits from the consumption of theatrical events. Although many such spillover benefits are uncertain and symbolic,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perty rights in these benefits may help facilitate the use of marketing alternatives to non-market policies.  相似文献   

16.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社会过渡,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同基本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不到位成为阶段性突出矛盾。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加快制度创新,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已成为我国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本文从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现实需求出发,结合改革开放30年中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的实际进程,对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并提出了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相关体制安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孙开 《财贸经济》2005,(6):40-44
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提供,对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从方式、范围和数量方面看,我国农村在各类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存在着诸多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在构建农村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各类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处理好体制框架建设与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关系,为县乡基层财政逐步解困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补贴概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议题,其复杂性不仅表现在概念上,也表现在它可能产生的效果上。补贴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其受体的利润水平;可能对国际贸易产生扭曲效果,其影响也可能仅限于国内;可能有助于政府实现其意欲达成的目标,也可能背离其初衷;可能增加或降低政府收益,也可能无影响。把补贴宽泛地界定为有可能在短期、中期或长期对其受体的利润水平产生影响的政府作为(或不作为),有助于使决策者把关注重点转向补贴效果,从而有利于其做出应否维持、增加、减少或消除特定补贴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实现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一直是三农问题关注的焦点,而且政府承担着主要的供给责任。对于具有需求偏好差异的农村区域性公共品而言,政府完全主导的供给模式却是导致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并结合浙江省村级公共品的调研,本文提出实现农村区域性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新模式———政府诱导供给模式,即通过税收惠免、财政奖补等激励政策,诱导私人或村集体积极参与农村区域性公共品供给,弥补县级政府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