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主粮化发展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5年农业部将马铃薯确定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并大力推进主粮化战略,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营养需求的多样化、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开辟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新途径的战略性决策。马铃薯是甘肃省的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文章系统回顾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引进试种到逐步做大做强产业,由单一的菜品发展到主要食物,从单一的分散种植到大面积集中优势产区的形成,从基本口粮向高端产品延伸,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主食化。针对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提出要做到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布局与主粮化进程相结合,需要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开展专用型品种选育;全面提升种薯产业发展水平;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加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发挥区域辐射集散功能;积极探索经营管理模式,稳步推进市场营销工作;强化马铃薯主粮化产品的研发工作;强化基础研究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语  国彪 《林业经济》2015,(4):42-45
2015年1月6日,来自农业部的消息称,我国将力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用土豆加工成中国人爱吃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而土豆也将成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还有专家称,只有马铃薯才能拯救人类。据农业部网站近日透露,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使其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消息一出,对于“人人抱着一个土豆啃”的画面,不少人感觉难以接受。事实上,这是对土豆主粮化战略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土豆君”从盘里“逆袭”到碗里,对确保粮食安全、缓解环境资源压力、提升公众健康水平都是好消息。当然,土豆主粮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3.
2015年初,我国提出要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了近期的发展目标。文章结合马铃薯消费和生产特性,在分析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马铃薯的消费和生产现状,显示其与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需要从马铃薯的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4.
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在京举办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以马铃薯主粮化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深入研讨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意义、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推进途径。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研讨会上指出: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积极探索。要牢固树立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主粮消费营养健康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也就是老百姓常见常吃的土豆,通常看来,实在是平淡无奇、司空见惯的一种农产品。但是,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的一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却让这寻常的作物成为焦点。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在京举办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以马铃薯主粮化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深入研讨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意义、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推进途径。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研讨会上充分阐述了马铃薯主粮化开发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农业部近期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是促进马铃薯产业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就是要以营养为指导,重点研发出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主食化;通过马铃薯主食产品营养、消费、加工、生产一体化,促进马铃薯产业的跨越发展。马铃薯主食产业化需要开展适宜品种与专用品种的选育、主食产品及其加工技术装备研发、产品营养功能评价与消费引导、综合生产技术应用、区域推进与示范推广等,利用市场推动与政策扶持,挖掘面积和单产潜力,形成不同区域发展模式。推进马铃薯主食产业化,要以"马铃薯主粮化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为牵引,加强组织协调、加强财税与金融支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示范推广与消费引导等,促进马铃薯主食产业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5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以来,已经有一批企业在马铃薯主食化上先试先行,研发出马铃薯馒头、面包、薯馕等主食产品,"把土豆不当干粮"将成历史,我国马铃薯主食化前景值得期待。可是你知道,我国的马铃薯从何而来,为何被称作"洋芋"?带着这样的问题,本刊记者走进甘肃省定西市的薯都博物馆,一探马铃薯的究竟。据薯都博物馆工作人员叶荣介绍,博物馆于2016  相似文献   

8.
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审时度势提出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些年,粮食连年增产,仓满库盈、供应充足、市场稳定。但应看到,各种资源要素绷得很紧、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人民群众对主食营养结构改善要求和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日益强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不断地创新发展思路、挖掘粮食生产能力新潜力。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主粮化是国家基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长远考虑而实施的发展战略,出台伊始便遭遇质疑,有必要明晰认识,消除误解。正确直面马铃薯主粮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加强舆论引导,从政策上给予马铃薯与其他主粮同等待遇,扶持和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壮大,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攻关力度,重点破解薯种培育、主食品开发与加工工艺、深加工技术等瓶颈制约,推进马玲薯主粮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出于粮食安全和全面营养化的考虑,我国政府开始推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马铃薯主粮化主要优势,并从需求侧和供给侧重点剖析了马铃薯主粮化的障碍。分析认为,尽管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从营养、生态、特性等角度看十分可行的,但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种种障碍抑制了马铃薯主粮化的顺利推进,马铃薯主粮化道路短期内充满荆棘。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主食消费将占马铃薯消费总量30%2月23日,农业部公布了《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把马铃薯作为主粮,扩大种植面积、推进产业开发。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相似文献   

12.
在粮食安全保障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下,马铃薯主粮化成为必要。本文从生产、社会和技术的视角分析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可行性,并结合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引导人们改善膳食结构,扶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良种研发和设备研制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玉米、水稻、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因其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而在157个国家种植,又因其营养丰富被很多国家作为主粮食用.联合国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并将其称为"地球未来的粮食".2015年1月,我国启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战略,将马铃薯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进行相关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新形势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新兴国家发展迅速,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通过总结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分析现状,突出马铃薯主粮化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位置和作用,在广西马铃薯产业供需格局与发展现状特点基础上,剖析制约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不良要素,提出加速广西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提议。  相似文献   

15.
正去年,玉林市引入产业链龙头企业,推进马铃薯"北繁南种"模式,结合产业化精准扶贫工作,推广冬种马铃薯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5年,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将马铃薯列为第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为了推进主粮化战略,去年,玉林市引入产业链龙头企业——光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成立广西昊华农业有限公司,投入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昊华冬种马铃薯示范基地13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耙梳,分析马铃薯在塑造现代世界过程中发挥的功能,研判新时代健康中国语境下马铃薯主粮化所承载的使命和实现路径。驯化与种植马铃薯,使古印第安人从狩猎采集者变为农牧的随从,奠定了印加文明的根基。在欧洲,因马铃薯提供高产的食物,西方工业文明得以崛起,进而重塑世界格局;与此同时,马铃薯晚疫病重创爱尔兰,改写了其发展轨迹。马铃薯与美国文化相遇后"合成"西式快餐,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裹挟着人们对现代化的想象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迅速流行。中国历史上,马铃薯对土地开发利用、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著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马铃薯的价值被重新认识,秉持"营养是新时代饮食转型升级核心"的理念,统合关照经济效益与生态影响,农业农村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从品种创制、区域布局、主食设计开发与消费引导等方面,以科技创新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落地。马铃薯主粮化是以健康中国为立足点和目标的自觉选择和本土化创制。马铃薯将在健康中国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力量,引领新一轮饮食革命。  相似文献   

17.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多变的全球局势增加了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为丰富国家食物供给体系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当前马铃薯主食化产品的产业性开发已具备一定市场体量,但其在满足食物基本需求层面的结构、制度、认知等方面的定位仍较为模糊。本文基于嵌入理论优化食物供给体系框架的约束条件与范围边界,通过分析马铃薯嵌入食物供给体系框架动力机制,围绕马铃薯种植布局优化与定位重构,多角度探讨马铃薯嵌入食物供给体系实现路径,形成上接粮食安全框架、中连马铃薯定位纾困、下通食物供给保障政策反馈的马铃薯嵌入食物供给体系方案。为充分挖掘马铃薯边际价值、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丰富食物供给体系理论研究提供学理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5年6月18日,由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主持的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正式启动,这是财政部、农业部为推动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而设立的专项科研项目,希望以此为推动力,促进马铃薯及其产业加快实现由"原料生产"向"产业化系列加工产品生产"、由"副食"向"主食"、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的三大转变.  相似文献   

19.
正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近日,农业部下发《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三五"时期马铃薯产业开发的重要意义、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通过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科学引导消费,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潜力的分析是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方法]在马铃薯主粮化目标下,基于产品开发构建居民视域下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潜力的发生机制,并以居民的感性认知、理性认知、经济认知与家庭特征为重要支撑,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研究表明,居民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品尝体验效果、马铃薯馕价格支付意愿、家庭收入与消费能力对其市场潜力的形成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居民的马铃薯营养认知、年龄、健康禀赋与马铃薯食用方式也对激发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潜力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居民相较于农村居民更容易接受马铃薯主食产品,对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潜力形成的贡献较大。[结论]加强关于马铃薯营养认知的宣传及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多元化研发,以形成居民对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认可度,进而提高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