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把煤矿矿难的当事人看成理性的“经济人”,可以看出矿难是当事人追逐利益及监管失灵的结果。要预防矿难发生,就要加大对违规矿主和监管者的惩罚力度,严惩煤矿事故背后的腐败,并辅之以其他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煤矿生产事故原因及对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产煤大国,但是煤矿生产事故却频频发生.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热点问题,矿难发生原因引起了专家学者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了解我国矿难的产生根源,做好矿难的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矿难频发已构成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稳定因素。文章从企业生态学角度出发,认为在中国煤矿所处的特定生态背景下,地方政府、煤矿经营者、矿工等煤矿相关利益者的长期博弈形成了"矿难死循环"。而导致"矿难死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遍存在的以物为主的价值观、对生命价值的忽视、极度的贫困和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并就价值观转变及制度设计提出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矿难治理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但总结其成功经验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认为安全生产的总量指标控制是一种降低中国煤矿企业矿难死亡人数的有效方式。笔者手工搜集了2002—2006年中国煤矿企业矿难死亡人数和省级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数据,并与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发现单个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同地区其他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之间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间存在指标竞争现象。广义双重差分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指标越少的省份,企业间指标竞争越激烈。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超标省份或者主管官员晋升的关键时期,指标竞争更加激烈。最后,单个煤矿企业死亡人数与异省邻市矿难死亡人数不相关,排除了矿难导致监管加强的“威慑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安全生产总量指标控制对企业安全生产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郑风田  冯伟 《经济学家》2007,(4):108-113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矿难频发,产权不清被认为是根本原因.基于这种认识,山西省部分地区启动了煤矿产权改革试点.本文在对改革试点评述的基础上,认为当前的产权改革不但解决不了矿难问题,反而有使国有矿产进一步流失并使非法所得合理化的趋势,需要谨慎对待这一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矿难治理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但总结其成功经验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认为安全生产的总量指标控制是一种降低中国煤矿企业矿难死亡人数的有效方式。笔者手工搜集了2002—2006年中国煤矿企业矿难死亡人数和省级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数据,并与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发现单个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同地区其他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之间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间存在指标竞争现象。广义双重差分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指标越少的省份,企业间指标竞争越激烈。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超标省份或者主管官员晋升的关键时期,指标竞争更加激烈。最后,单个煤矿企业死亡人数与异省邻市矿难死亡人数不相关,排除了矿难导致监管加强的“威慑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安全生产总量指标控制对企业安全生产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雅琴 《大陆桥视野》2011,(22):125-125,127
当前中国煤矿矿难频发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本文试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提出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矿难事故频频发生,据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05年全年就有7000人死于矿难。矿难频发,尤以煤矿事故居多。经事故后的调查表明,很多矿难其实是可以避免和减少的。就拿常见的瓦斯爆炸来说,按我国目前的防治能力和技术水平,只要把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瓦斯爆炸事故应该有能力避免,即或是矿难发生后被困矿工如能及时得到外界的救助并配备有高效实用的保护逃生装备,其生还率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经济法视角对我国矿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难频发是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严峻的问题,尤以煤矿矿难最为突出。在分析和总结法律与矿难的关系时,我们不得不反思经济法律体系中某些制度中的缺失或不足。为了有效地减少矿难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的经济法律对策有完善矿产资源法律体系;理顺矿产资源法律关系中国家、地方政府和各开发利用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完善税法,发挥税收杠杆对矿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功能;完善矿业权市场化法律机制;实现有效的政府监管,发挥政府对矿业安全投资的宏观调控功能等。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不仅是中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本文首次利用1982-2014年九个产煤大国的跨国面板数据,从经济学的角度检验了煤矿监管模式和政治体制对矿难的影响。结果表明:(1)煤炭安全生产的集权监管有利于减少矿难死亡率。一个国家的煤矿安全监管模式由分权改成集权,可以减少近一半的死亡率。(2)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不会直接影响矿难的死亡率。这说明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主要是一个监管体制问题,而不是一个政治体制问题。(3)在发展中国家,集权监管模式对降低矿难死亡率的效果更明显。(4)在转型国家,监管集权和改进政府问责都能降低矿难死亡率。本文的结果对于矿难的跨国比较分析以及遏制矿难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粟勤 《经济》2006,(11):44-45
煤炭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清,这是我国煤矿滥采滥挖、矿难频发的根本原因。山西的改革是对症下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频发的矿难以其带来的惨重伤亡后果,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思考,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造成矿难频发的原因。煤矿安全生产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煤矿安全事故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运用经济、技术、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对于煤矿事故进行综合整治。财税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手段。应在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中,对现行的煤矿安全财税政策必须进行重大调整,以相应的激励或限制政策遏制或减少煤矿事故频发,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企合谋与矿难: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矿难成为中国最大的公共治理难题之一。本文首次利用1995—2005年省级层面的国有重点煤矿死亡事故样本,检验了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之间的合谋以及其他因素对矿难的影响。特别地,本文主要用三个变量度量政企合谋的程度: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省长是否本地人、是否在任期的第五年以及任现职时是否超过50岁。结果表明,1995—1997年,当国有重点煤矿由中央政府管理时,政企合谋没有对煤矿死亡率产生显著影响;1998—2002年,当国有重点煤矿下放到省级政府管理时,政企合谋显著地增加了煤矿死亡率;2003—2005年,当负责煤炭安全监察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升级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从而与地方政府以及煤炭生产脱钩时,政企合谋的影响变得不显著。本文的结果说明,选择年轻的异地主管官员并且增加其流动性、提高安监机构的独立性对于降低煤矿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第一位。19世纪末美国的煤炭产量超过英国,开始位居世界首位。到了20世纪后期,美国的煤炭产量始终维持在10亿吨左右,仅次于中国。美国在生产大量煤炭的同时,煤矿矿难死亡事故却很少,在20世纪最后10年,平均每年死亡仅49人,真正实现了"安全与生产并不矛盾"的最佳状态。但纵观美国煤炭生产历史,在20世纪前30年也曾矿难频发,每年死亡人数在两三千人左右,重大恶性矿难事故接连发生。借鉴美国治理矿难的经验,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通过对生命权观念的强化、监管部门独立有力的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及新技术的开发,尽量减少事故甚至避免事故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瓦斯即甲烷,是煤矿事故的罪魁祸首,国内煤矿矿难70~80%都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瓦斯事故主要是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瓦斯窒息伤人等,此类事故一旦发生常常影响巨大,不但给矿井局部带来毁灭性损失,影响煤炭生产的正常进行,更给企业员工、矿工及其家属带来难以估最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据我国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自2000年7月至2008年底,我国共发生瓦斯相关事故2699起,死亡12291人,造成了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政府为遏制矿难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并没有达到根本目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矿难的根源是采矿权人追求超额利润的冒险性.以法律制度规范采矿权价格,从根本上遏制超额利润,是遏制矿难频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认知失调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研究成果,其含义是人们对负面信息倾向于忽略、抵制的态度,从而往往低估自己面临的风险.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在<认知失调的经济后果>一文中,应用这一理论解释了矿难发生的现象,他认为矿难的发生是因为矿工对所面临的风险认知失调.笔者认为,这一解释与我国的国情不符,我国的矿难频发,关键在于矿主对风险的认知失调及一旦矿难发生矿主蒙受的损失较小.本文借助社会心理学认知失调理论及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给出我国矿难频发的一个行为经济学解释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说起瓦斯二字,人们立刻会与“煤矿爆炸”联系起来。的确,瓦斯已经成为煤矿死亡事故的“罪魁祸首”。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听起来让人害怕的瓦斯,却是一种清洁和经济的能源。专家发现,开发瓦斯既可缓解能源紧张,又可提高煤矿安全,还可保护环境,可谓一举三得。当接踵而来的矿难使国人心惊胆战时,人们对瓦斯的治理思路也渐渐的从“排空”转向“综合利用”。仿佛一夜之间,曾经声名狼藉的“矿难第一杀手”成为能源新贵,瓦斯产业涌动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矿难问题的社会规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飞  穆献中 《当代经济》2009,(18):42-44
近年来,我国矿难事故频繁发生,不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更严重影响了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在国内外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有效地治理矿难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本文从规制经济学角度切入,运用产权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政府实施矿业社会规制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矿难问题社会规制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矿难频发,提高社会规制效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日来,矿难和火灾接踵而至,使得安全问题骤然升温,根据专家分析,一些地方特别是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安全管理有死角,安全制度责任不清、落实不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