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西北地区由于生态脆弱、森林资源稀少、生态公益林比重较大、林业发展资金匮乏等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林业发展状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融资必须兼顾保护生态效益的原则性与追求经济效益的迫切性.本文对西北地区林权融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有助于开拓西北地区林权融资视野.  相似文献   

2.
庞淼 《经济研究导刊》2012,(20):102-103
集体林权改革深化进程中触及到诸多制度性障碍,制约着完善林权配套改革和探索林权流转与林业经营利用的新型模式的尝试。从融资与保险制度障碍的层面,着重分析集体林改后盘活林业资源的融资与保险方面的进一步突破,分析现行制度性障碍可能对集体林权改革带来的重大影响,并以四川为例,提出突破林业融资与保险制度性障碍的政策思考,对进一步完善四川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提出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针对秦巴山区自然地理概况、森林资源特点及林改现状分析,提出该区森林资源属于生态公益林。林改在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后,应处理好"生态林的规模化诉求与集体林权改革形成林地细碎化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生态林的周期长诉求与集体林权改革形成的林户短期利益追求之间的矛盾"、"生态林的公益性多重功能诉求与集体林权改革形成的林户单纯经济效益追求之间的矛盾"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秦巴山区生态公益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林业生态安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方法,从林业基础资源、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资源发展潜力、林业生态投资、森林主要灾害等五个层面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的广西林业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广西林业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广西林业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为继续提升广西林业生态安全水平,文章还从林地破碎程度加剧、经营者利益诉求有待增强、挖掘林业资源发展潜力、控制森林主要灾害等方面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5.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碍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改革过程中依然面临林权流转不规范、林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林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和林业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障碍。总体看,应在经济先发地区推广林地"均股均利"政策,在经济后发地区继续推行分林到户政策及构建林业发展和森林碳汇联合组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完善林业服务体系,强化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规范林木采伐限额管理。  相似文献   

6.
对东源县生态公益林现状进行分析,根据东源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生态公益林建设必须做好建立生态公益林管理体制、投入机制、补偿机制,加强生态公益林采伐管理、林地管理、营林措施等工作,并提出实现目标考核制度、树立标志、加强生态工程区进出人员管理和病虫害的预侧预报及防治是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东源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推进、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建立已成为湿地生态补偿的先声。资金来源单一,资金不足已成为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实践开展的最大障碍。本文主要运用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法,在实地调查了解洞庭湖湿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生态补偿的三大原则,探讨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的投入机制,尝试解决补偿资金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了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补偿政策的理论依据,认为政府政策创新是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补偿的基础,政府应制订公益林生态服务交易制度,明确规定公益林生态服务的权利和义务;并且提出政府要规定企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标准和公益林水文生态服务补偿主体,制订自然保护区配额交易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对林权改革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解析,以已有研究成果及相关二手资料为论据,探讨了集体林权改革对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影响方面的几个问题,其中重点探讨了生态效益。认为,林改对促进集体林经营水平提高,增加林农经济收入,带动林区经济发展等会产生积极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集体林区发展缺乏活力的问题,但不一定能解决长期困扰集体林区的低效率问题;林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问题;在生态上,林改不会造成乱砍滥伐现象,不会降低森林生态服务的效益。最后提出一些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权流转的多维动因分析与激励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南方集体林的绝大部分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承包责任制催生林地流转,小规模林地经营状况为林地流转创造条件。当前,林权流转呈加速趋势。林权流转的动因包括三个层次,劳动力城镇化转移、林业的比较效益低、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微观层次原因,林地规模经营、林区经济发展等中观层次原因,林业实现国际化、林区家庭承包制继续稳定发展、国家的政策法律等宏观层次原因。所以,可以选择以下路径激励林权流转的加速:稳定和强化农户的土地使用权,强调承包权能的独立存在;加强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建设;建立市场中介组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系市场;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职业教育,转变农户传统经营观念。  相似文献   

11.
我国林权改革制度窥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引言林权即为林业物权,是有关森林资源以及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和根本。从纵向上分析,林权权利人的权力包括林业资产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从横向上分析,它包括森林、林木的采伐利用权,林上、林中、林下资源的采集利用权,森林景观的开发利用权、补偿权、收益权、流转权、抵押权、担保权和品种权等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公益林经营目标的公益性.公益林经营的资金主要只能由非市场的方式给予补偿.财政资金是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基本资金来源。由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别.在公益株生态补偿资金需求上存在明显的差别,本文以全国的数据和东、中、西部的代表省区为具体例子,测算这些差别的情况.为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态公益林补偿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中央和地方自2001年以来安排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护进行补偿,这些财政资金是否达到了其支出的预期目标是当前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从论证生态公益林补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大意义入手,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贵州省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现状,并采用DE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从生态公益林补偿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状况提升效率两方面进行了生态公益林补偿财政支出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贵州省生态公益林补偿的财政支出无论在"生产有效性"方面还是在"管理有效性"方面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钦  魏远竹 《技术经济》2007,26(4):82-84128
首先,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论证了公益林生态补偿能够促进公益林保护从“非帕累托改进”转化为“帕累托改进”;其次,运用产权理论论证了我国公益林产权残缺、界定困难、得不到有效保护,政府应当在明晰公益林生态产权的基础上,制定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促进产权收益实现;最后,应用公平理论论证了我国公益林保护存在不公平现象,必须建立公益林保护费用公平分担机制,促使受益者对受损者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5.
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产权市场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生态公益林产权市场化可能的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阻碍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产权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生态公益林产权市场化运行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明晰和优化公益林产权,加强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创建有利于公益林产权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离不开农户的积极参与,农户作为集体林区林地的重要经营主体,分析其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林业经营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对揭示异质性农户参与意愿的行为动机、促进集体林资源的盘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福建省三明市和南平市580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DEMATEL-ISM模型,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业态,分析风险态度、森林资源管制对农户林业经营行为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森林资源管制、风险态度、家庭禀赋特征是显著影响农户林业经营行为的关键因素。其中,林地总面积、生态公益林面积比重、经营森林旅游/农家乐、林业经营培训为表层因素,家庭禀赋、风险态度为深层次因素,森林资源管制为直接根源因素。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改革涉及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变化,通过模型分析,研究制定了林改综合评价标准和监测指标;通过林农对林改的政策意愿分析表明,林农对林地仍具有依赖性,家庭经营仍然是农民的首选模式;通过林改对林农家庭收入的影响分析表明,林改成为影响林农收入的重要因子;试验区研究结果表明,集体林改后资源增长,林农经营林业收入增加,但经营模式和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宁夏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治理与保护的瓶颈之一就是资金不足。本文在分析了宁夏农地存在的生态问题和原有投资效果的基础下,结合生态保护和治理的特殊性,提出了新的融资模式和投资机制。融资模式可以采用基金会融资模式和准项目融资模式,以保证融资渠道的稳定长效。投资机制上应该考虑到生态退化程度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投资途径以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  相似文献   

19.
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建设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建设是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建立的基础和前提.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建设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补偿与激励,林权制度改革进程决定了森林碳汇交易机制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应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从林权和森林碳汇交易的各个环节入手,明确林权流转和交易相关规定,确定森林碳汇生产标准、计量标准、认证标准和交易规则.理顺管理思路及相关交易的操作流程,尽量简化操作程序及审批时间,并建立严格的交易监管体系.在林权流转和交易以及森林碳汇交易机制运行的同时,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交易模式,推动林权改革与森林碳汇交易机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权改革实施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戴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103-104
全国掀起了集体林权改革的浪潮,其核心就是实行集体林木林地家庭承包,使林农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因此,从政策学的角度分析林权改革政策,对于进一步制定集体林改政策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