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诱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吴郁玲  曲福田  姜海 《经济地理》2007,27(1):145-148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存在功能定位不清、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开发区的土地浪费与低效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江苏省开发区,也存在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文章利用Eviews3.0统计软件,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不同。而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上,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率、地均投资强度以及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发育程度和工业用地出让的市场化率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从提高开发区投资强度、优化用地结构、积极培育土地市场发育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激励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性较为显著,城市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地均投资强度、GDP建设用地增长弹性以及地均科研投入、环境因素等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最为重要,且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应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积极制定相应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配置开发区生态用地,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呈负相关,与土地开发程度呈正相关。在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开发区生态用地数量配置及空间配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关系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该文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进行总体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权重构建模型,定量化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潜力。利用多因素评价法,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土地投入产出水平较高,土地承载相对合理,土地利用生态效应良好。对土地投入产出潜力和土地承载潜力的测算,得出土地利用潜力增加的空间较小,土地供应已经无法跟上苏州高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的结论。在上述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特点,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产出水平和土地生态效益四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值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2005~2009年间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得出结论:(1)从时间变化特征上看,2005~2009年间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2)从空间变化特征上看,由于受区位因素及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南向北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差异,苏南地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最后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珂  石小平  曲福田 《经济地理》2008,28(5):821-825
土地的有偿出让极大地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配置和集约利用.目前关于我国土地市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土地制度、地价以及土地市场中政府角色的定位等方面.文章在回顾相关市场化测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来定量测算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程度.在把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土地市场发育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并不必然带来土地市场的梯度发育;事实上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政策导向的特点,而土地市场发育的自发性和政策性相结合宜成为今后土地市场培育的重要方向.最后,文章给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38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对评价结果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不同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存在空间差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模呈正相关.最后.为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强调的是土地投入产出的关系,同等的土地投入获得的产出越多,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开发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现代工业的集聚中心,在用地类型上主要以工业用地为主,其他用地为辅.与城市比较而言,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更加趋于集约.  相似文献   

9.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对于新一轮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按照国土资源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通过对桂林洋经济开发区进行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在对评价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评价规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综合指数模型的焦作市土地集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持续利用四个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焦作市2000—2009年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焦作市土地利用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增加趋势,但是存在阻碍土地利用集约利用的因素,建议从合理调控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增加土地投入强度、提高土地持续利用等方面促进焦作市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1.
空间收敛视角下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收敛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2006—2016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空间差异的演进特征进行定量刻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启示。结果表明:(1)无论是全国层面、区域层面,还是省域层面,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研究期内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2)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层面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出σ收敛特征,σ系数在考察期内都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总体差异逐渐缩小。同时,全国层面和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地区分布还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东北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但不存在条件β收敛;(3)土地资源禀赋、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变量对不同区域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空间收敛过程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4)应该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重要参照,通过规划约束、市场引导等抑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无序扩张。同时探索城市存量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理论和方法,指导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及新增建设用地空间配置。  相似文献   

12.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发展路径。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为例,从区域空间的角度,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9个武汉城市圈城市和5个非城市圈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整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但圈内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不均衡。本研究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各地应发挥地域比较优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合湖北省主题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力提高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等。  相似文献   

13.
宣璇 《经济研究导刊》2011,(33):140-143,186
研究开发区用地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对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州南浔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规模指标、集约程度指标、经济效益指标三类共10个评价因子,通过协调度模型测算开发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现状与规划目标理想值之间的协调度。结果表明:其土地利用协调度为0.58,经济效益一般。针对此结果,分析南浔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均衡与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情景分析法和市场供求均衡分析法,基于对土地市场不同发育程度、不同市场结构下市场均衡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分析,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研究表明,随着土地市场由完全竞争向垄断竞争、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转变,市场化程度在降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在下降;市场发育越不完善,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干预越过度.越导致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的进一步降低.因此,应转变土地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市场创新,使市场成为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构建以市场配置建设用地为主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尽量消除土地资源配置中的政府失灵,全面提高建设用地的配置效率,缓解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的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分析云南省坝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指标对促进区域行业用地集约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是对工业用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也是保护云南省坝区耕地、缓解用地矛盾、实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手段。文章以坝区典型工业企业用地数据为基础,通过行业用地集约评价、统计与计量分析等方法,尝试探讨分析坝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指标。结果显示:(1)从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投入和用地产出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测算出的综合分值显示坝区不同工业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总体上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处于中等集约水平,工业用地集约发展潜力较大。(2)通过岭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与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实际评价结果提出各行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建议控制值,如容积率和投资强度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各行业均有所有提高,建筑系数控制下限提高到40%,绿地率等指标可按国家标准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以长三角为例,分别建立土地集约利用及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1999—2008年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重心迁移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及两变量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从重心迁移模型看,两重心较为集中地分布在苏州市域内,在迁移变化过程中,其相对距离不断缩小;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从低层次的不协调逐步向高层次的协调发展模式演变。从两系统的空间相关性上看,2008年两系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局部自相关来看,上海、苏州、无锡和嘉兴属于"高—高"热点区域;扬州、泰州、镇江、常州和台州市属于"低—低"区域;南通、湖州、绍兴和舟山市属于"低—高"异质性区域;南京、杭州和宁波市属于"高—低"异质性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对上海市国家级、市级开发区2007年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可分为四个等级;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明显高于市级开发区;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凶素是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地均工业生产总值、地均利润和地均税收.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中原经济区域内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社会生活平均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滞后及区域创新缺乏协同性等问题。中原经济区未来应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兼顾社会生活、资源环境与科教文化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建立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集约利用机制、农村人口转移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调整区域自主创新模式,从而真正实现中原经济区域内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熵值综合评价法和耦合法,研究了2002—2011年西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和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总体上,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水平不够高,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西北民族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城镇化超前,土地集约利用滞后的勉强协调发展特征;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度存在区域差距,但呈趋同趋势;就土地利用而言,发展大中型城市有助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政策建议:若要集约土地利用,则应大力发展大中型城市;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广泛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集约利用土地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我国中部有色金属城市安徽省铜陵市为例,根据铜陵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结合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特点以及资源开发状况,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采取综合评价法对铜陵市2002-2006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得出2002-2006年铜陵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由极不集约向集约转变的发展过程,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城市发展条件的差异和城市发展动力因素的不同是其内在的主要动因,因此应及时采取对策尽快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