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效率优先”,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兼顾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不仅仅能分配结果的公平,更重要的是指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公平竞争)。在中国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应突出效率优先;在中国收入的再分配领域,则要求从宏观上调节收入差距,以实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
改善体制环境,发挥中国加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加工制造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使中国早日成为“世界工厂”,近期应着重推行以下改革: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继续创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3.
孙婧 《商周刊》2013,(1):38-41
关于养老金替换率的公平,教育的公平,医疗的公平,分配的公平……我们的理想有太多事关公平。对政府而言,最难的也最值得花大力气去做的是“规则的公平”。通过制度建设达成规则公平,是政府重建社会公平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收入分配公平与教育公平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入分配公平与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收入分配不公平和教育不公不仅客观存在,而且二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并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首先应把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的结合作为改革的总体目标;其次要调整和完善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尽可能消除教育不公平的收入分配成因;最后,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真正发挥改善收入分配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王小旺 《新经济》2003,(3):64-67
改革是什么?是对旧有价值观的坚定不移的“叛逆”,是对安于现状的大多数人的意志的违背;改革又是什么?是循序渐进的实施,是因势利导的执行。坚定的“叛逆”与温和的实施成就了羊城药业向现代企业的成功转制,在胜率不高的国企改革中独树一帜,也为千千万万希望改革、需要改革的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国际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发展的“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是一张促进社会进步的“安全网”。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实践“三个代表”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姜波 《经济》2006,(10):32-34
近一段时间,关于效率与公平争议不断持续升温。在党中央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要求以后,有人基于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认为这是对实行了十多年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的矫正,甚至对一些改革措施也提出质疑。还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效率与公平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范畴,一个是经济政策目标,一个是社会政策目标;一个是初次分配,一个是再次分配;一个是企业的事情,要提高投入产出率,一个政府的事情,要维护社会穗定,等等。  相似文献   

8.
因林权纠纷,使林权制度改革无法实现100%“确权发证”。林权纠纷的现状有村屯山界界址纠纷,多次协调未能解决,引发毁林;国有林场和周边村屯山界的纠纷;因历史遗留问题或林改实行不公平,引发林农与林农纠纷。解决纠纷的方法有以林业“三定”为依据,实际经营为标准;没有资料档案、从来没有界址的维持原状;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摆事实讲道理协商解决等。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激发主体,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这是我们应该确立的教育理念。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主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陈永成 《经济论坛》2006,(11):92-93
一、引言在200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蔚华、姜德明、周红玲及全国政协委员刘家琛、王志琼、赵学铭分别提交议案和提案,提出现行法律规定的800元个税起征点应该调高。从此,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改革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为1600元人民币。然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什么意义?本文认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但体现了效率,更在于公平。二、什么是税收什么是税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概括起来有两种定义法。一种是我国“国家分配论”的税收定义,即“国需说”;一…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理论经济学的若干热点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刘国光经济学新论”之争 2005年7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国光教授回答采访者的题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谈话,先在网上传播,随后在《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9期和《经济研究》第10期公开发表,他就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内容包括:当前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状况令人堪忧;造成西方经济学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下降的原因;关于意识形态领域两个相互联系的倾向性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问题;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教育究竟是意识形态的教育还是分析工具的教育;关于经济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以什么理论为指导的问题,即究竟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以及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的问题,要不要提出反右防“左”的问题;克服目前倾向性问题的一些意见。刘国光的“谈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排斥和边缘化、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现状表示不满。与此同时,持不同见解的学者也发表了文章,公开反驳刘国光的观点,将争论推向了高潮。这是我国理论界的一场大争论。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30):F0002-F0002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引下,养老医疗户籍等各项改革快速推进。这一年,民生事业强基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覆盖面将过半,5亿农村人口将享受更高水平的县域医疗服务;这一年,民生事业促公平。《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正式实施,为数以千万计的派遣工送去“同工同酬”的温暖;  相似文献   

13.
论发展战略、宏观政策的调整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建勋  张鑫 《经济问题》2005,(10):13-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非均衡发展存在许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调整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1)调整国家宏观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点,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效率优先、注重公平”;(2)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回归均衡发展的总体战略,变单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和谐发展”;(3)政府的职能需要再造,政府要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4)发展的标准需要重塑;(5)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的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信息》2009,(7):104-105
什么是奢侈生活?居则700米别墅豪宅、穿则Chanel套装、行则宝马代步……然而.当你在通向奢侈生活的路上奋力前行时。潮流却已转向去寻找奢适生活!“奢”还是要奢的,但要“奢”得“舒适”.更重要的是要“适合”——买贵的,更要买对的!于是,事关品位!  相似文献   

15.
一、1994年税制改革的回顾 1994年税收制度改革是在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当时,我国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按照市场经济对税收制度的要求,实现初步同国际接轨、淡化原税制的计划经济痕迹。改革的主要内容为:在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上,统一实行规范的增值税,从而形成新的流转税;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继续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修订并统一实行新的个人所得税;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到全部矿产品,新开征土地增值税,取消合并部分税种,将屠宰税、筵席税的征收权下放等。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之一,是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调节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服务供给的不充分与不对等等状况的存在是导致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主要原因,其表现的主要形式为西部与东部的高等教育质量和发展的显著不平衡。对口支援政策是政府为逐步解决上述问题,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罗尔斯原则基础上的“普惠”和“差异”,探讨了以教研室为单位的多元对口支援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期提供一条更有效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与和谐发展之路。最后以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信教研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可持续改革开放的新拐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着的“泛市场化”误区,本文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面临四大战略转折:从数量建设为主转向侧重质量建设;从制度移植、引进和模仿型经济走向自主创新经济;从外向型及投资主导型增长转向以内需拉动和消费主导型增长;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更多地注重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转型、注重结构优化、提高增长质量、改进利益分配、提高居民消费率是现阶段的首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走向校本教研,“为了学校“、“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已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政府价值取向决定了政府追求的价值目标,进而决定了政府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价值取向也要进行新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注重经济发展向关注民生转变;从与民争利向让利于民转变;从“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  相似文献   

20.
吴伟忠 《经济前沿》2004,(2):i008-i00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走向校本教研,“为了学校”、“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已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