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基于内蒙古1995-2015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工业化和能源强度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进行协整分析之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动态方差分解法,对工业化和能源强度这两组变量的交互动态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探索内蒙古工业化与能源利用率的内在联系、长期发展趋势与短期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内蒙古工业化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均衡发展,而提高工业化水平并非一定要大量消耗能源。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辽宁省1978~2008年的GDP和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应用协整技术对辽宁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并得到两者长期的协整方程。通过Granger检验,发现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发现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说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最后通过分析比较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是我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1978年~2007年能源统计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进行了因果关系和协整性的研究。发现中国存在单向的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的因果关系,以及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的双向因果关系。短期与长期中能源结构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都要大于经济增长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已有大量文献探讨了这种关系,但结果没有一致性.本文使用ARDL等方法考察了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GDP的增加会引起能源消费的增加,但能源消费的增加不能引起GDP的增加,从而适当的限制能源消费并不一定会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大力开发新兴能源,提高能源承载力则是保持中国国民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5.
随着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一直是能源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稳定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1953~2007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存在着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应大力提倡合理用能、节约用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会导致对能源消费需求增加1.641%。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存在着从城市化到能源消费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这表明城市化水平提高是能源消费量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可再生能源消费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际高油价时代的来临,使得各国更为重视替代能源的经济研究,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相关依据.本文通过对1953~2006年的年度数据,运用Eviews5.0统计软件,具体分析了以水电、核电、风电为代表的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与实际GDP之间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得出1953~2006年间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同时得出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是GDP增长的单向显著Granger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姜磊 《电力技术经济》2011,23(1):31-34,49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互相影响关系一直是能源经济学领域关注的焦点。应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广东省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广东省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通过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判断存在经济增长到电力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能源消费与能源需求影响因素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多数从中国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能源价格等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中国能源消费与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林伯强应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建立中国能源需求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能源需求的决定因素,得出能源总消费、GDP、能源价格及结构变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路正南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有极大的相关性。但是对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多变量分析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拟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甘肃省1985~2007年能源消费和各变量的时间序列.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0.
"十三五"规划开展以来,陕西省大力发展出口贸易活动,同时能源消费增速也呈逐年回落的趋势。然而,能源消费总量的持续攀升,严重制约着陕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研究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对促进陕西省以及整个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协整分析的理论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就陕西省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分析,陕西省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表现为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从长期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稳定均衡的协整关系。陕西省出口贸易的当期波动对能源消费有显著的影响,能源消费短期内可以增加出口贸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评估各种因素在碳排放中的贡献程度对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因素,促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计算了我国不同分类情境下的碳排放量,并将排放影响分为不同板块,利用LMDI分解模型,以3大能源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板块的排放贡献和影响因素。能源分解模型说明能源结构板块和生活板块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造成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能源结构调整对排放强度影响很小,节能板块对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此外,无论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还是滑坡,均都是源于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起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均能耗的变化。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业化尚未完成的中国,人均能耗以及由此带来的碳排放在短时期内都会有所增加,但幅度会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2.
基于Kaya公式的中国CO2排放影响因素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Kaya公式的分析框架,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因素分解法分析了能源碳排放强度、单位GDP能耗、人均收入和人口因素对我国1978—2009年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人均收入的高速增长带来了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人口对于CO2排放量的拉动作用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单位GDP能耗的持续下降对抑制CO2排放起到了持续而显著的作用,能源碳排放强度变化微弱。因此,在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发展新能源产业,调整现有能源结构,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吴瑾 《河北工业科技》2013,30(4):239-243
从生态需求与供给的角度着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动态测度与比较分析,探讨了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过去的2000—2011年共12年里江苏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小,生态赤字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即人们的生活强度超过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已处于不安全状态,导致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进出口分析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抗  卢雪梅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8):28-36,108,109
本世纪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和进口额快速上升,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从能源/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份额的变化,以及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且人均耗油量很低的国情出发,文章认为我国有降低能源/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和大幅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空间,但存在着增加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的刚性需求。十余年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和金额的双攀升不但没能制约经济发展、反而成为促进其快速增长的因素之一。预测近中期我国油气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仍将持续上升,且在2015-2020年可能成为世界油气第一进口国。为此,应提高国内油气产量和使用效率,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以广义多元化的方式保障油气进口。文章还认为,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的大小与能源安全不存在简单的对等关系,建设足够的储备和参与国际合作是最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对2000---2008年我国能源强度、电力强度变化的情况及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行业能耗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符合这段时期我国重化工业化的特征;行业电耗变化和结构变化同时引起电力强度的变化,但行业电耗变化起主导作用,这与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从整个工业化进程角度如何看待这一经济现象,如何揭示经济高增长与能源需求间的规律性关系需要深入研究。文章以我国工业化道路和工业化所处的阶段为背景,通过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务业化中期阶段的能源消费经验;从定量角度具体分析了我国在该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的对应关系,得出经济高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刚性需求这一规律性结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今后我国的能源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LMDI模型的CO2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Kaya及其扩展模型将CO2排放影响因素划分为产业能源强度、生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均产出、人居收入和人口总数7个方面。根据1995~2009年江苏省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部门的12种能源消费数据,利用LMDI模型分解计算出7个因素的CO2排放量和贡献值。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9年江苏省CO2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产出、人居收入和人口总数对CO2排放起到正向驱动作用,产业能源强度、生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起到负向驱动作用,人均产出和产业能源强度分别是影响CO2排放的正向和负向主导因素。降低CO2排放量,需要通过提高产业能源强度、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促进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2004~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面板数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碳排放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OFDI增加了我国的碳排放量,即OFDI每提高1%,人均CO2排放量增加0.012%左右。但此种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即OFDI对中部地区碳排放增加效应明显高于西部,而东部地区碳排放效应为负且不显著;与此同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对我国碳排放量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6 年底,中国发布了《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 2020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拐点,在“十三五”的经济背景下,检测这一能源消费目标的可行性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量、产业结构、城乡人口结构4个维度预测了 2020 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其中基于产业结构维度预测了 2020 年中国生产能源消费量,基于城乡人口结构预测了 2020 年中国生活能源消费量,最终得到 2020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个预测值依次为46.3亿吨标准煤、50.1亿吨标准煤、50.4亿吨标准煤。最后本文认为能源消费“十三五”规划目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Rising affluence in major developing countries (principally China and India) and increasing divers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for energy production (USA and Brazil) sharply increase agricultural resource demand. Food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changes during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using resource-based cereal-equivalent measures. Diet upgrades to livestock products require fivefold increases in per capita food resource use, reflecting a consistent pattern which is only marginally affected by land base. Food consumption increases exceed production during early development, leading to imports. Consumption eventually stabilizes at high incomes, but production falls short in land-scarce countries. Pork and poultry consumption increase the most; less efficient beef and dairy production command a majority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