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业银行成功上市后,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均已转变为公众持股银行。如何提高综合竞争力、打造优秀上市银行随之成为国内银行业的一大新课题。虽然业内对于优秀上市银行尚无公认的统一的评价标准,但优秀上市银行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资产质量好、资产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文化先进等。相比之下,我国上市银行虽然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表现较好,但总体上离优秀上市银行仍有一定差距,急需转变理念、重塑文化、夯实基础,以提升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资本充足率是资本净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以表明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由于资本充足率指标反映了银行最基本的损失承受能力,因而成为监管当局一个很重要的监测指标。一、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意义银行资本金的多少,决定了银行实力和支付、清偿能力,如资本充足,不仅可以  相似文献   

3.
张峰 《上海金融》2015,(3):105-107
本文选取了在我国主板上市的16家银行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年第三季度末的公开数据,从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三个角度选取了能够反映银行竞争能力的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国有银行以其强大的盈利能力和领先的规模,总体竞争实力排名靠前,股份制银行则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风险和回报的基本关系,本文检验了以会计指标为主要计量尺度的资本充足率和以市场指标为计量手段的市值资产比例是否能够代表银行风险。研究发现,会计指标在没有被操控的情况下可以预测银行风险。虽然资本充足率也能够反映银行风险,但市值资产比例对银行股价回报的解释力更强,尤其在危机时期。本文建议,监管机构依然可以坚持选用资本充足率这样的会计指标监控银行风险,同时辅以市场指标,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受到人为因素和政策因素干扰较多,股票价格不一定如实反映内涵价值,还应该坚持以会计指标为主。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绩效国际比较评价体系的设计及其实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建军 《金融论坛》2004,9(9):34-39
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国际比较指标体系能够相对准确评判各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和由绩效水平反映出来的综合实力以及相对竞争优势,该比较评价指标从银行的规模实力、经营业绩、安全性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设计,采用同等规模银行并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加以量化.2003年资产规模在1000亿美元以上的全球最大的85家银行中,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绩效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规模实力具有比较优势;从国别比较结果分析,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体绩效水平在18个国家中列第10位.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安全性和发展能力是增强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雨 《金融博览》2008,(5):50-53
2007年,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等五家股份制银行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多项指标已比肩国际先进银行,堪称我国股份制银行“五小虎”。从其涉足资本市场的时间看,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上市较早,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这三家银行发展提供了机遇。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虽上市仅一年,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相似文献   

7.
禄雪焕  程茜 《征信》2021,39(6):78-86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背景下,银行业对外开放对国内金融风险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从银行资产规模、外资持股比例和银行盈利能力三个角度,分析梳理了外资进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门槛效应机制,基于2009-2018年全国3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了面板门槛回归.研究发现,银行业外资进入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当银行资产规模、外资持股比例以及盈利能力比较高时,银行业外资进入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当银行资产规模、外资持股比例以及盈利能力比较低时,银行业外资进入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会加剧银行风险.因此,国内大中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强的商业银行都应当提升对外合作水平,国内银行业应当坚持放宽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也需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齐浩诚  王胜 《时代金融》2009,(1X):41-43
规模经济是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商业银行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企业,规模经济效应更容易形成。由于经营管理成本的存在,决定了银行规模不能无限制扩张。同时,银行业的规模经济也受到进入壁垒、银行管理、金融创新、市场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资产利润率、资产费用率、人均利率、人均费用等几个指标对中国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几点建议,以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国际比较指标体系能够相对准确评判各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和由绩效水平反映出来的综合实力以及相对竞争优势,该比较评价指标从银行的规模实力、经营业绩、安全性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设计,采用同等规模银行并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加以量化。2003年资产规模在1000亿美元以上的全球最大的85家银行中,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绩效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规模实力具有比较优势;从国别比较结果分析,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体绩效水平在18个国家中列第10位。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安全性和发展能力是增强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许文兵 《新金融》2005,(11):50-52
六家境内外上市银行上半年度财务报告均已公布完毕,纵观这些银行的经营成果,既有资产规模较快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的一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资本充足率偏低,资本储备不足限制了上市银行资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张。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存贷利差收入占比居高不下,业务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在不良贷款占比持续下降的同时,逾期贷款和非应计贷款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仍然存在一定隐患。  相似文献   

11.
王晓  李佳 《金融论坛》2021,26(3):48-59
本文以中国银行业为研究样本,考察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显著促进银行盈利增长,并且该效应对于非上市银行与规模较小银行更为显著;对于资产流动性结构更为合理、风险承担水平更低、资本充足状况及经营绩效更好的中小银行而言,资产证券化对盈利能力的正向效应更强;同时基于时间变化趋势的检验显示,在发行首笔资产支持证券之后,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盈利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谭政勋  黄东生 《金融论坛》2012,(1):23-28,45
本文运用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3~2010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稳定与信息披露的关系。中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在逐渐增强,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银行稳定性。进一步发挥信息披露的市场约束作用,需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环境和市场基础。银行资产规模以及利润的增长有效地促进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国有银行有国家信用的担保,而股份制银行具备相对完善的治理制度,两者的稳定性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别。政府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及时、真实的财务信息,加强信息披露的市场约束作用,加强对银行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探讨银行承担社会责任对其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承担社会责任均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并且正效应存在一定的持续性;大型银行承担社会责任对银行竞争力的正效应更强;银行承担社会责任能够通过金融创新和信贷供给两条渠道,改善银行服务的"质"与"量",最终促进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volution of bank profitability from 2005 to 2016, with a focus on the period covering both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euro area crisis. To accomplish this, we constructed a dataset that includes financial statement information from 310 euro area banks. Using a dual approach – a ‘bottom-up’ approach as applied by bank analysts and macroeconomists' ‘top-down’ approach, we find that the profitability of euro area banks was hit by two shocks of different nature. The Lehman Brothers collapse affected mostly big banks with diversified portfolios via losses in their securities investment. The subsequent euro area debt crisis and economic recession hit more traditional banks specialising in retail lending activities, mainly through increasing impairment costs. If the first shock had a one-off impact on bank profitability, the second shock is far more long-lasting and is still depressing the profitability of banks in peripheral Europe.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redit rating agencies have started rating firms who have not asked for a rating. Recipients of unsolicited ratings argue that the assigned ratings are too low and reflect a lack of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the rated firms. We set out to examine these claims using a comprehensive and international sample of 1,060 bank rating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s of ratings, and the shadow group has lower rating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banks that received shadow ratings are smaller and have weaker financial profiles than banks that have other ratings. This explains, in part, the lower ratings. In addition, we develop a model to explain bank ratings. The two‐step treatment effects model shows that bank size, profitability, asset quality, liquidity, and sovereign credit risk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determining bank ratings.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Fintech on the banking industry. Results suggest that, for commercial banks, development of Fintech leads to increased profitability,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improved control of risk. Overall, by using financial technology, commercial banks can improve their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 by reducing bank operating costs, improving service efficiency, strengthening risk control capabilities, and creating enhanced customer-oriented business models for customers; thereby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We also find that levels of such outcomes vary with levels of respective bank’s us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数模型,对2009年工商银行与10家国际大银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2007年以来,工商银行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与国际大银行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净利润、总市值和品牌价值已成为并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资产质量大幅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进入前列;但产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西部21家城市商业银行2012年的指标数据,运用SPSS19软件,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西部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和排序。对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指标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了阻碍西部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资本安全因素、结构流动性因素、盈利性因素、资产配置和资产收益因素、成长发展因素、公司治理因素,进而为提高区域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及其辅助分析手段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系统的梳理。研究表明,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前六大因素依次为净息差、资产质量、成本收入比、风险承受能力、金融创新及存贷比,而银行资产规模对盈利能力的贡献度最低。为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必须强化金融创新能力、防控商业银行风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20.
工商银行信贷竞争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竞争力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表现为在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的市场拓展能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无论是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显性竞争力指标方面,还是在组织流程、营销能力、风险控制等隐性竞争力指标方面,与国内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据此,本课题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以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信贷竞争力现状,准确理解信贷竞争力的特质,科学把握信贷竞争力的基本点;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探索从信贷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组织流程、风险管理、服务创新、文化建设等6个方面提升信贷竞争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