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7年上半年,航运与造船市场仍在高位徘徊;散货船航运市场异常活跃,新船订单猛增.国外造船企业经营情况好转,新规范、新标准正在实施之中.2007~2008年,船舶市场仍将在高位徘徊,但存在玄机.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后的7年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一波三折,过去强劲、同步的全球经济增长难以见到.全球新船市场表现与之类似,尽管曾有低谷中的反弹,但繁荣难再见.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新造船市场量价齐跌,造船企业、配套企业、航运企业正经历着深冬,我们曾以为很快过去却迟迟未走的深冬,我们曾春华秋实过而如今只能筚路蓝缕的深冬.主流船型为何呈现结构性行情,中日韩三国造船格局为何发生变化,下面逐一对以上问题做出研判.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距今已过两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今年以来,全球造船市场在调整中呈现活跃.市场表现为新船价格止跌企稳。各种船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船市复苏的速度超过预期。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国际造船市场持续快速发展仍缺乏有力支撑.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与造船产业链密切相关的航运、港口业同样呈现出复苏中波动、波动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2015年,全球造船市场继续在冰辙上艰难前行.如今量价齐跌的2015年新造船市场已经翻页,2015年的阴晴圆缺是否会在2016延续,2016年乃至“十三五”期间全球造船市场又会上演怎样的悲欢离合?本文站在岁末年初的当下,盘点2015,展望2016,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是传统意义上反映造船国境遇的直接变量.在船舶市场处于熊市2.0的情景下,对于手持订单的研究尤为重要对2018年初中日韩欧手持订单质量进行探究,可以了解该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能反映未来一段时间内造船国的生产和风险情况. 2017年全球船舶市场整体情况 新接订单大幅增长三大主力船型回归 2017年全球新船成交1043艘、7382万DWT、2380万CGT,同20 1 6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73%、133%、83%.20 1 6年全球新船成交仅3 1 7 8万DWT,为33年来新低.2009年以来新船成交年度均值为9600万DWT,2017年的成交量从绝对值上来看仍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性运力过剩和造船产能过剩的情况在短期之内难以得到根本缓解,国际造船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仍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存在.据预测“十三五”期间全球新船年均需求在8000万载重吨左右,世界造船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局面,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常态.同时,船舶市场热点也向技术复杂船型转移,我国船舶工业面临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7.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新造船市场绎历了2009年的低迷.2010年市场迅速恢复.但从目前来看.2011年新造船市场前三季度成交低迷.船价处于低位。面对跌宕起伏的市场行情.未来几年新造船市场将有怎样的表现.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4月底,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简称中国船协)发布2017年一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情况,统计分析显示,一季度CCI为670点,与2016年一季度620点相比,提高50点,同比增长8.1%;与2016年四季度609点相比,提高61点,环比增长10%,中国船协认为,该指数初现企稳态势,但仍处于偏冷区间. 具体来看,受航运市场持续回暖的影响,先行指标增幅明显,骨干造船企业产能利用情况持续回升,造船完工量同比增幅较大,带动指数出现明显上涨.但新造船市场尚未完全复苏,主营业务收入、手持订单等同步指标环比仍有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9.
干散货市场 国际干散货市场在全球经济走软的影响下,2001年需求萎缩、运力过剩、运价大幅下滑、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不景气局面的出现使船公司的收益急剧下降.尤其在下半年进入夏天淡季后,由于新造船运力交付比较集中,市场下滑的速度加快,直至目前市场仍处于低潮调整期,全年国际干散货市场增长幅度约1%.展望2002年的国际干散货市场整体发展趋势,预计在世界经济增长率回升的带动下,将会出现一些有利于市场恢复的积极因素,但增长幅度只有1%的水平,基本与上年持平.该市场真正的恢复要从2003年开始.  相似文献   

10.
市场已进入本轮兴旺的顶峰,市场各指标已无进一步提升的空间。2008年国际造船市场或将在多种因素博弈中适度回调,但国际造船市场仍将表现为典型的卖方市场。  相似文献   

11.
2017年,国际航运市场行情有所好转,新船订单大幅反弹,但造船市场并未出现根本性好转,配套市场依然维持低迷状态,配套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部分配套企业调整业务发展模式,将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作为求生存促发展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设备、智能配套产品以及服务型制造,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展望20 1 8年,航运运力和造船产能双过剩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船舶市场复苏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受此影响配套市场低迷状况仍将持续,企业经营压力不减.但船舶行业绿色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不会变化,融入行业绿色与智能大潮仍将是配套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日本、韩国这三个造船大国合计平均占有全球造船市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份额.这三国的汇率走势对各自造船业的竞争力以及世界造船业格局具有明显的影响. 目前,韩国作为世界造船霸主的地位依然稳固,造船市场的新船价格深受韩国造船企业报价的影响,对此影响因素之一的韩元汇率走势也无疑牵动着全球造船界的神经.  相似文献   

13.
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再到经济危机.一连串危机连锁反应,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远远超出人们预料.直接把2009年世界经济、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拖人谷底。展望2010年,国际造船市场面l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仍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冈素.航运市场也很难随经济回暖而及时复苏.国际造船市场从某些方面(新船订单)很有可能进一步回暖.但总体上走不出“严冬”.2010年仍将是困难重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14.
汽车运输船订单增加中国船企表现抢眼 (一)市场成交较为活跃 今年以来,全球新造船市场整体较为低迷,新船成交量大幅萎缩,尤其是作为国际造船市场支柱的散货船新造船市场更是陷入冰点.在此背景下,世界汽车运输船成为黯淡市场中难得的一抹亮色.据统计,2015年1-6月份全球共成交汽车运输船新船18艘、11.62万车位,以艘数和车位计,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2.5%和23.6%.  相似文献   

15.
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再到经济危机,一连串危机连锁反应.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远远超出人们预料,直接把2009年世界经济、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拖入谷底。展望2010年.国际造船市场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仍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航运市场也很难随经济回暖而及时复苏.国际造船市场从某些方面(新船订单)很可能进一步回暖.但总体上走不出“严冬”,2010年仍将是困难重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一季度.国际造船市场受世界经济、欧债危机和海运低迷等的影响是一个不景气的季度.全球新船签单成交量锐减.船价下行.全世界造船企业的手持船单累计数量大减.造船企业均面对着重大的压力和经营困难。韩国虽然是世界上第一造船大国,但在上述市场大环境之中.其造船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一季度的新船接单量.新船接单总计金额.手持船单总量和船舶出口金额同比均呈现出了两位数的下降:主要大型造船企业在海工装备接单方面有所建树.众多中小造船企业新船接单廖廖无几.绝大多数仍处于零接单的危机境地.  相似文献   

17.
正一、当前造船发展形势1.全球造船格局年初以来,受困于航运市场低迷震荡,船东亏损加大,加上融资吃紧、经济走势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等因素,造船形势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恶化。1~6月,全球新船成交量大幅下滑,约为2367万载重吨,较2011年同期下滑54.8%。同时,手持订单也下降32%。从全球造船竞争格局看,中国在新船订单和手持订单方面所  相似文献   

18.
2017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国际航运市场行情稳步改善,造船市场出现一定起色,新船成交量大幅反弹,但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下滑,世界造船业延续中韩日“三足鼎立”竞争态势. 航运市场概况 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特别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成效显著,为国际海运贸易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全球海运量实现4.1%的增长,创近5年最高增速.运力供给方面,由于新船交付量有所回落,加之船舶拆解市场较为活跃,2017年全球船队运力增速降至3.3%的历史低位,供需失衡恶化势头得到遏制并趋于改善.  相似文献   

19.
年终岁末又至,回首来时路,2012年全球船舶行业可谓步履蹒跚,艰难前行。展望前行路.新年船舶行业何去何从?回顾2012年中日韩上演的“造船三国演义”可以发现.尽管主流船型市场寒意逼人,但节能环保船型、海工装备等市场仍有机遇.企业多元化发展的优势明显.中国船舶行业不妨借鉴日韩同行的做法,紧盯新需求,开拓新市场.实现破局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船舶与海工市场运行情况及预测 (一)全球造船、海工市场形势 2014年1-9月全球成交新船1388艘、9018万载重吨,同比减少18.1%.2014年1-9月全球完工新船6989万载重吨,同比减少20.9%.截止到2014年9月底,全球手持船舶订单32619万载重吨,较年初略增8%.总体来看,国际新造船市场疲态尽显,形势不容乐观. 新船价格持续反弹后劲不足 2013年下半年以来,新船价格指数基本以每月1点的增速从2013年5月的126点上涨到2014年5月的140点,6月份与其持平,7月、8月连续下跌1点,9月份回到139点.新船成交量萎缩,新船价格反弹后劲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