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机械、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纺织企业对纺纱设备生产效率、能耗以及成纱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适应用户对纱线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公司2011年引进2.7万锭日本丰田赛络紧密纺细纱机,用来生产高档纤维素纤维纱线。运用赛络纺和紧密纺相结合的生产技术生产的赛络紧密纺纱线具有条干好、强力高、毛羽少的特点,是传统环锭纺纱线无法比拟的,与赛络纺纱线相比布面更光洁、顺滑,开发赛络紧密纺细号纱,是提升产品档次的重要途径,附加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前,非棉纤维纺纱技术主要有环锭结构纺纱技术、喷气涡流纺技术、转杯纺技术。青岛大学纺织工程系主任邢明杰指出,三种技术在一些关键环节尚需改进。环锭结构纺纱技术在目前的新型环锭结构纺纱技术中,紧密纺、赛络纺、低扭矩纺、嵌入纺等四种新型环锭结构纺纱技术,不但显著提升了环锭纺纱线品质档次,还拓宽了环锭纺纱的应用领域。专家点评:未来,新型环锭纺纱技术需要改造加捻部分、喂入牵伸部分等机构,改善成纱品质。  相似文献   

3.
一、喷气纺纱的特点 喷气纺是利用高速旋转气流使纱条加捻成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喷气纺采用棉条喂入,四罗拉双短胶圈超大牵伸,经固定喷嘴加捻成纱。纱条引出后,通过清纱器绕到纱筒上,直接绕成筒子纱。 喷气纺可以纺制30-7.4tex(20-80英文)的纱线,适用于化纤与棉的纯纺及混纺。因喷气纺的特殊成纱机理,喷气纱的结构、性能与环锭纱有明显的差异,其产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喷气纺纱及其产品的特点: 1、纺纱速度高。喷气纺采用空气加捻,无高速回转机件(如环纺中的钢丝圈),实现了高速纺纱,纺纱速度  相似文献   

4.
一、新型纺纱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当前棉纺领域中有五种实用的、倍受关注的纺纱方法,即环锭纺、转杯纺、喷气纺(包括喷气涡流纺)、摩擦纺和紧密纺。环锭纺纱方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故又称传统纺纱,而后四种纺纱方法都是在近几十年甚至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故统称为新型纺纱方法。这四种新型纺纱方法都是在总结环锭纺优缺点的基础上,充分应用高新技术如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而研制成的各具特色的新型纺纱技术,因此,它是纺纱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同时各种新型纺纱的纺纱原理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风格等均与传统环锭纺纱有较大区别。1.1…  相似文献   

5.
陈忠 《中国纺织》2002,(2):33-34
一、喷气纺纱的特点 喷气纺是利用高速旋转气流使纱条加捻成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喷气纺采用棉条喂入,四罗拉双短胶圈超大牵伸,经固定喷嘴加捻成纱。纱条引出后,通过清纱器卷绕到纱筒上,直接绕成筒子纱。 喷气纺可以纺制30-7.4tex(20-80英支)的纱线,适用于化纤与棉的纯纺及混纺。因喷气纺的特殊成纱机理,喷气纱的结构、性能与环锭纱有明显的差异,其产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喷气纺纱及其产品的特点: 1、纺纱速度高。喷气纺采用空气加捻,无高速回转机件(如环纺中的钢丝圈),实现了高速纺纱,纺纱速度可达120-300米/分,…  相似文献   

6.
喷气涡流纺是继转杯纺后的新型纺纱技术,与传统纺纱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点,原料以粘胶等纤维素纤维为主,其产品具有独特的性能和用途,应用领域也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7.
新型纺纱技术的应用是我国棉纺织行业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未来棉纺行业将重点推广多元纤维差别化加工技术、新型环锭结构纺纱技术、喷气涡流纺技术、转杯纺技术和自动化应用等五种纺纱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瑞士立达(Rieter)是全球唯一能提供四种纺纱技术——环锭纺、紧密纺、转杯纺、喷气纺的系统供应商.得益于200多年纺纱技术的经验积累与研究,通过立达纺纱设备纺出的纱线,无论在后道加工还是纺织成品方面均有优势,可以达到市场上最严格的要求.Com4(R)是立达在全球范围内注册的商标,代表了高品质纱线,除了“立达纱”认证用户以外,下游加工商只要证实其产品采用Com4(R)纱制成,其织物也可以申请使用Com4(R)商标.  相似文献   

9.
辛蝶 《中国纺织》2009,(5):118-119
紧密纺工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与普梳中高支纱线的生产,从纱线质量的角度来讲,紧密纺技术意味着更高的质量。然而,和传统的普通环锭纺相比,紧密纺技术不仅提高了纱线质量,而且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增加了纺织厂纤维的利用率和纱线的输出速度,以及紧密纺纱毛羽的减少对下游工序的积极影响。只有青泽紧密纺系统Zinser Comp ACT3能够确保连续稳定的紧密纺纱质量效果。您只需通过轻轻地按键及EasySpin操作系统集中地参数设定,就可纺出满足最终产品需求的纱线。  相似文献   

10.
自主创新奖棉330/3支紧密纺纱——由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生产。采用埃及长绒棉和新疆长绒棉生产的精梳330支3股紧密纺纱线,具有纱支高、制造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棉纺 长源纺织:紧密赛络纺纱线唱主角 福建省长乐市长源纺织有限公司近年来在生产各种纤维纯纺及混纺纱线方面卓有成效. "长源纺织此次将在展会上展示多种纤维纯纺及混纺纱线产品,这些参展产品主要是本公司新开发的紧密赛络纺纱线,包括棉及非棉纤维纯纺和混纺纱线产品系列,突出体现成纱强力高、条干和毛羽等质量指标好、产品性价比高的综合优势."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兆生说.  相似文献   

12.
汶上如意天容纺织有限公司是山东如意科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司守国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注重高品质和差异化,因此科技含量高的紧密纺高支纱和色纺纱等越来越受到客户欢迎。在2010春夏纱线展上,如意天容公司将主推四大类纱线:如意纺纱线、半精纺纱线、棉色纺纱线和紧密纺纱线。  相似文献   

13.
2010春夏纱线展上,山东陵县恒丰纺织品有限公司六大主打产品将亮相,分别是以下产品:Modal纯纺及混纺系列赛络纺、紧密纺及赛络紧密纺纱线。与普通粘胶纤维纱线相比,Modal纤维纱线最突出优点是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4.
未来我国棉纺织行业将围绕科技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以及效益提升等方面加大力度,要重点推广多元纤维差别化加工技术、新型环锭结构纺纱技术、喷气涡流纺技术、转杯纺技术和自动化应用技术等五种纺纱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纺织经济》2002,(8):35-35
所谓紧密纺(Compactspinning)技术是在普通锭纺纱技术基础上的一项重要改进,它针对普通环锭纺纱过程中纤维束从前罗拉钳口输出后加捻的同时所形成的纺纱三角区,这个区域脱离了牵伸皮圈、前罗拉的控制,纤维束基本上是游离失控的,造成部分纤维散落形成飞花,有的纤维的头尾端离开三角区形成毛羽。三角区两边的纤维承受张力比中间纤维承受张力大,因此成纱强力主要由两边的纤维负担,不能充分使全部纤维承受同样的张力,因而纺纱强力不高。密实纺纱技术关键在于它在纺纱三角区加装了负压气流及相应部件对纺纱三角区内纤维束进行有效控制,使纺出的纱外观好,纱线结构及有关物理性能得到相应的改进,纱的飞花少、减少了毛羽、强力提高、盐度均匀、纱横截面纤维报数稳定一致,绝大部分纤维被加捻到纱线中,使纤维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法国巴黎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展出了生产紧密纱(compact yarn)的环锭细纱机,成功地减少了细纱产生的毛羽飞花,并能提高纱线强力及耐磨强度,在普通环锭纺纱技术基础上有了突破性的进步。生产这种紧密纺环锭纱的立达公司及绪森公司,清泽公司已向市场投放整机设备。紧密纺环锭纱不仅使纱线外观、纱线结构及物理性质有很大提高及改善,而且为高档织物及服装的生产提供了优质的原纱,本文对紧密纺环锭纱的有关问题作了详细讨论,认为紧密纺环锭纺纱技术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讨论了目前新型纺纱技术中最为成熟,最有价值的几种方法:转杯纺、喷气纺、紧密纺和复合纺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认为它们在纺纱机理、成纱结构、成纱性能、应用领域等方面各有特点,提出应充分利用不同纺纱方法的不同特点来开发产品,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这些纺纱方法的技术及其装备。  相似文献   

18.
紧密纺纱技术因其在减少成纱毛羽,提高纱线强力和耐磨性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比普通环锭细纱机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我国纺纱领域的热点。国内企业近几年相继研发、生产了国产紧密纺装备,并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完善着这一技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作为学术交流组织机构,适时推出的紧密纺经验技术交流会在推广新技术、新装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缆型纺纱技术在毛纺和棉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缆型纺是环锭纺纱新技术,具有赛络纺和紧密纺的优点。本文论述了缆型纺在毛纺和棉纺上的应用、纱线特点以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紧密纺     
国内外紧密纺环锭细纱机技术,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瑞士立达com4机型形式,它是利用代替前罗拉的带孔的转笼来实现对纤维的凝聚作用的;另一类是绪森公司利用异形负压吸风管及带孔的皮卷形成对纤维的凝聚作用的,其它如意大利马佐里、德国青泽、丰田及国内各纺机厂的紧密纺,大都是绪森式的。两种凝聚紧密纺纱原理一样,但形式不同,各有优缺点。在精梳毛纺工业中紧密环锭细纱机,可以加工生产羊毛精梳紧密纱,以及与化学纤维的混纺纱,比普通精梳毛纺环锭纱,产量提高10-30%。紧密环锭纺纱有较好的纱线性质及结构,纱线毛羽较少,纤维利率高、纱线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