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路  罗婷  岳衡 《金融研究》2015,425(11):142-158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探讨首次公开发行超募资金的不同投向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随着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增加而提高,超募资金为现金股利的发放提供了“资金源”。而且,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超募资金补充流动性的程度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之间的正向关系更显著,说明大股东攫取上市公司、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更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程度和现金股利的市场反应负相关,而且在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中市场反应比大股东持股比例低的公司更为消极。作为少有的研究中国资本市场超募资金投向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影响的文章,本文的结论丰富了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方面的文献,其研究结果对于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于股改前后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对股改前后影响现金股利水平的公司治理变量研究表明,虽然股改矫正了现金股利与增长机会之间的关系,使股改后当存在增长机会时,公司会减少现金股利的发放,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尚未呈现出全流通资本市场上作为降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成本工具的现金股利政策应有的特征,突出表现在股改前后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股权结构变量并未发生变化,股改前后都存在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呈显著正相关、而流通(非限售)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有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公司更倾向于分配现金股利,且现金股利支付率较高,表明私募股权投资不仅影响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倾向,还影响现金股利的分配力度。进一步研究发现,私募股权投资的特征同样影响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具体来说,外资背景、投资规模越大、投资期限越长和联合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公司更倾向于分配现金股利且现金股利支付率较高。本文的结论对于完善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以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0—2021年交易所网络互动平台“问答”板块上的互动数据为样本,采用关键词提取技术构建“股利关注”指标,实证检验了中小股东“股利关注”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股东“股利关注”显著提高了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水平。机制检验表明,中小股东“股利关注”通过提高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进而促进现金股利分配。异质性检验发现,中小股东“股利关注”对上市公司现金分配的促进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分析师关注度高、所处行业竞争程度强以及投资者保护水平高的企业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合适的股利政策应该立足于公司发展,而不是从某些股东的利益出发。本文从我国股票市场特殊的股权结构出发,研究上市公司分配政策对不同类别股东的差异性影响。最后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主要是为非流通股股东利益服务,并没有考虑其他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   总被引:73,自引:1,他引:73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是否直接或以现金股利方式间接侵占公司资金一直是困绕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同性问题。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发现现金股利和资金侵占同是大股东实现其股权价值最大化的手段,二者具有可替代性,协整检验的结果也表明二者不是弱外生变量。本文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资金侵占结合起来考虑,发现国有控股的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水平在前一阶段最高;国有法人控股的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水平在后两阶段最高,但资金被侵占的程度最低;社会法人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偏好与国有法人控股股东无异,但其控股的公司资金被侵占的程度最为严重;国有股控股的公司,其资金被侵占的程度介于二者之间。本文通过对公司股利政策的连续考察发现随着证监会推进上市公司改革的逐步深入,非流通股控股股东减少了对上市公司资金的直接侵占,但现金股利形式却变得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7.
王宗美  李军训 《时代金融》2013,(17):198+200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能够缓解代理问题,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控股股东侵占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主要通过资金占用、制定有利于自身的现金股利支付策略。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可以约束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保障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以2009~2011年深市的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信息披露质量与资金占用、公司价值和现金股利支付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娇 《时代金融》2012,(30):252+276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金股利政策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影响,重点探讨了问题"现金股利派发越多,中小投资者受益越多吗?"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法律和市场监管不完善的国情下,大股东主导下的现金股利派送和中小投资者的受益并不存在着明显的正比关系。高股利支付反而成为上市公司为大股东送利的潜在合法工具。  相似文献   

9.
股利政策是现代上市公司重要的财务管理政策之一,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是公司进行股利分配最主要的两种形式.正确的股利分配政策关系到公司股东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影响到人们的投资理念,同时更关系到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现象,对其对股票市场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倡导价值投资观念,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谢军 《会计研究》2006,(4):51-57
本文以763家上市公司2003年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检查了股利政策和第一大股东持股以及企业成长性机会之间的统计关系,考察了股利政策的股权效应,并比较分析了企业成长性机会对股利政策股权效应的影响程度。作者发现,第一大股东具有发放现金股利的显著动机,而且这种动机不受股东性质的显著影响。文章进一步观察到,企业成长性机会能够弱化第一大股东分配现金股利的激励,并促使公司保留更多的现金用于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本文的经验结果并不支持“掏空”理论,而更支持自由现金流理论:第一大股东能够迫使公司吐出多余的自由现金流,并能根据企业的成长性机会调整股利政策(在成长性高的公司增加投资,在成长性低的公司增加股利)。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2013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我国公司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利分配的特点,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存在负的相关关系,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股利支付水平也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3~2010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支付水平均与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其成长性显著负相关,而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上市公司并不存在这种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是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升的结果,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意愿,提高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公司的大小股东的利益博弈中,股利政策的制定已经成为大股东用来剥削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工具.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使中小股东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如何平衡公司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纠纷已经成为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本文将从股利政策的理论构成入手,通过对各个理论的内容和缺陷的分析得出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探究导致股利政策成为大股东和管理者剥削中小股东的工具的原因.并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角度,提出如何通过完善这些因素来规范我国股利政策以求达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1~2011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首次从宏观经济层面探究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具有反经济周期特征,即宏观经济状况与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负相关,符合优序融资理论。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高融资约束的公司来说,低融资约束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对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和股权分置改革将我国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投资者是否仍然喜欢股票股利值得研究。股票股利是公司以股票形式支付给股东的股利,它是股利支付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利用最新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市场反应作了实证研究。最终证明股票股利能够带来正的超额收益,投资者偏好股票股利,两大事件并没有改变我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17间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财务柔性与公司股利政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财务柔性有利于提升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意愿和水平。进一步考察控股股东在财务柔性与现金股利政策间的调节作用,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财务柔性储备越高,越能提升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顾小龙  李天钰  辛宇 《金融研究》2015,421(7):152-169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在具有不同实际控股股东控制权结构下,现金股利与股价崩溃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度支付现金股利会显著增加上市公司的股价崩溃风险;实际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会加剧现金股利与股价崩溃风险之间的正向关系。我们认为这一现象是现金股利中所蕴含的股东治理效应在资本市场上的体现。其现实意义在于,政策监管要着力于治“本”,通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以使股利分配真正立足于保护全体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王提 《中国外资》2013,(8):210-210
本文以上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为研究背景,通过研究其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影响,发现在中国资本市场配套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分红新政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更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3-2007五年间存在控股股东的分红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对股权分置前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每股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支持现金股利的"侵占"假说;股权分置改革后,存在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下降,并且每股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正相关系显著减弱,从而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20.
汪旻 《中国外资》2013,(16):12-14,17
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市场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但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大股东仍有可能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变成对公司和二级市场双重控制。研究第一大股东利益侵占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市场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减少大股东通过"隧道挖掘"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蚀,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对我国资产市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和现金股利分配的背景,提出了3个假设。通过建立相关模型,运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所有的假设进行检验,验证了第一大股东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存在显著关系,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与资金侵占具有负相关关系。针对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