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培慎 《生产力研究》2007,(16):144-147
文章着重从金融资产的定价原理角度回顾了金融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衍生产品定价、行为资产定价和随机折现因子定价等,分析了各种理论之间的承继关系,对理论的下一步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套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市场同时开创的以利用不同市场上的资产价格的差异来赚取利润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不是投资行为,因而没有风险或风险较小,但却有明显的低风险利润,故而为广大的投资者所喜爱.套利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时间上的套利,另一种是地点套利.前者是指交易者将现货市场交易与远期交易相结合,通过市场上的相反交易业务对现货市场交易进行抵补套利,以获得无风险利润;后者则是通过买卖不同市场不同价格的同类产品获取低风险利润.这种交易不仅存在于实物市场交易,同时也存在于金融市场交易中,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中,主要是通过套利交易促成市场出清,从而达到市场均衡价格,这也是套利作为一种市场交易行为的主要功能.但同时,这种交易会产生外部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3.
股指期货是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产品,其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的基本功能,同时还具有投机、套利等资产配置功能。其中,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交易不仅有利于股指期货功能的发挥,也是投资者运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前提条件。作为股指期货最重要的运用方式之一的期现货套利方法成为投资者极为关注的热点。实现套利对股指期货的定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无套利条件下股指期货的定价,提出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股票指数期货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金融期货合约的标的物,通过这种可交易的期货合约对所有股票进行套利保值,可以规避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我们应对指数期货套利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建立指数期货正向套利操作流程和反向套利操作流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方法的探讨和可行性的分析,推导出正向套利和反向套利在考虑市场限制区间下定价模型的上限和下限,只有合约价格在大于上限和小于下限时,存在套利机会.投资者在实际进行股票指数期货套利操作时需要注意保证金追加风险、融券风险、流动性风险、股利发放不确定性风险和市场冲击成本等多项风险.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可转债定价效率低的事实,本文构造了套利策略,并分析了交易成本的影响.剔除交易成本后,单只可转债的简单套利策略的夏普比率均值表明,投资者每承担1单位风险平均获得0.54单位的风险溢价,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α均值约为11.81%,且具有显著超额收益的可转债占总样本的66.67%;套利组合在调整交易成本后均能获得正的超额收益.这说明,投资者有限信息或不完全理性是导致我国可转债定价效率低的原因.本文为可转债市场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剩余收益模型和相对估值法构建了三个测度股票错误定价程度的错误定价指标———RVI、RII和MPI ,然后应用Fama-Macbeth 回归方法,通过与传统BM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来检验三个指标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套利风险和错误定价之间的关系给出理论解释,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RVI,RII和MPI三个测度错误定价的指标在预测层面可以有效度量股票错误定价程度;套利风险和错误定价呈显著相关性,但在低估与高估两类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套利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错误定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理论 ,从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角度对公司购并进行动态博弈分析。为刻画行为主体利益动态均衡过程 ,论文应用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 ,揭示公司购并过程中利益均衡及其对公司购并的推动作用。为解开“购并公司股东损益之谜” ,论文引进购并公司信息占优条件下的风险套利模型 ,分析购并公司溢价购并损失在市场背后的风险套利补偿。在此基础上 ,采用市场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购并利益分配进行实证 ,检验结果显示中国证券市场同样存在“购并公司股东损益之谜”。  相似文献   

8.
并购套利这种在成熟资本市场惯用的投资策略是否也适合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应用?本文考察了沪深两市从2003年至2008年所有的33宗要约收购案例,根据套利要求选取8宗构建投资组合,并运用事件研究法与时间序列法检验了该投资组合若干种套利策略的收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持有固定期限策略比持有至到期策略获得更高收益;(2)涨停板建仓策略比收盘价建仓策略获得更高的收益;(3)摘要公告建仓策略比全文公告建仓策略获得更高的收益;(4)在中国资本市场采用适当的套利策略,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9.
循环套利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原 《经济师》2002,(9):112-113
证券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讲 ,就是在通过不断地买进与卖出将手中的证券做多。文章在套利定价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循环套利理论 ,认为循环套利适用于任何市场环境下的操作。  相似文献   

10.
运用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期现套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之间的套利机会与套利利润进行了研究,运用持有成本模型对股指期货进行定价,根据股指期货合约的理论价值与市场交易成本,测算无套利区间。本文完整地展现和实证了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和ETF组合进行期现套利的全过程,发现目前模拟的股指期货合约走势基本运行在无套利区间之外,套利利润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11.
陆江川  陈军 《经济经纬》2012,(3):162-166
笔者利用三期模型框架,考虑噪音交易和有限套利两个约束条件,构建噪音交易者、基金投资者和长短期套利基金的投资行为模型,分析长、短期套利基金的投资业绩及其差异。研究发现:无论第2期后市场悲观情绪更加恶化或得到改善,短期套利基金的投资行为对基金投资者都是有害的;长期套利基金由于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对基金投资者是有益的;基金投资者可以根据基金经理在第1期的投资行为及其仓位,识别是短期套利基金还是长期套利基金。  相似文献   

12.
期货交易除了可以交易单个合约外,还可以对交易的不同品种与不同时期的合约进行组合套利交易,如跨市场套利、跨品种套利、跨期套利等。对于跨期套利来说,主要利用的是同一品种不同月份之间的价差,当价差处在无套利区间以外,存在套利机会,可以利用套利交易获取收益;当价差处在无套利区间以内,不存在套利机会。利用该原理设计出跨期套利交易模型,并用该模型模拟了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合约的套利交易。  相似文献   

13.
一、无套利定价与指数套利模型 指数套利交易是股票指数期货的主要交易方法之一,它通过市场短期的无效赚取利润,因此准确、及时地判断指数套利时机是进行股票指数期货指数套利交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2009,(10):66-70
从理论上,套利具有风险小、收益稳定的优点,从实际层面操作上,它又存在着种种实际限制,甚至是一些可能存在于实际操作中的风险,这些都是在实际套利操作中必须关注的。  相似文献   

15.
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很多国家实行低利率政策,使套利成为可能.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投机者在进行套利交易时通过远期买卖实现"保值"的有效性,并提出这种操作在长期会放大套利风险.以美元投资收益的期望值和标准差为自变量,日本与美国间的现金流量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回归分析表明,从长期看来,对于套利者来说,高收益资本市场的波动将会呈指数级放大,从而给投机者带来严重打击,而这将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动荡.  相似文献   

16.
自1973年股票期权首次在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进行场内交易以来,期权市场得到了十分迅猛的发展。期权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起源于期权市场的期权定价模型和理论亦成为对诸多金融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关于期权定价方法的研究一直是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有两个重大局限性。第一,该模型假设市场是无套利的,从而回避了随着股票价格的每一次变动,如何重新调整持股数量才能保证无套利模式的持续性。第二,该模型没有考虑极端情况,即到期执行期权时,所有的股票数都不足以交割期权所需的股票数,从而会造成违约。因此,按期权定价公式进行无套利投资组合者将面临巨大风险。投资者甚至会将标的物价格翻100倍以达到价格离谱的程度而获得套利。本文通过一个理论上简化的数值举例,分析了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的局限性,发现随着股票价格的每一次变动,是否及时调整持股数量对投资组合的价值及投资者的收益有着较大影响,二叉树期权定价的无风险套利操作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只考虑系统风险,并假定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多样化消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在真实世界中给风险资产定价。风险中性的世界是一个假想的世界,在风险中性的世界中所有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用无套利的方法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可转债市场效率的随机占优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果一种投资对另外一种投资是一阶随机占优的话,那么说明市场上存在进行无风险套利的可能;但在价格有效的证券市场上,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基于对民生转债和民生银行股票的分析,我们发现民生转债对民生银行是一阶随机占优的。这一方面是中国证券市场无效率的证据;另一方面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套利机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市场实际出发,系统分析了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套利限制和套利风险,指出套利虽然有局限性并要承担风险,但套利必不可缺,套利是金融市场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投资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存在大量风险。而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于利率和收益率的变动。于是,将债务和资产的风险加以匹配以消除风险甚至实现套利的想法就十分自然了。人们甚至认为,即便由于市场竞争导致套利空间的消失,似乎也能运用无套利的思想来确定金融资产的理论价格。西方金融学的免疫理论和套利定价理论就是这个思想的成果。然而,要完全消除投资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