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结合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发展协作化的趋势,中越边境城市越来越成为中国—东盟边境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商贸中心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引擎。故本文提出"中越边境城市跨国整合"这一促进边境城市与边境地区共同繁荣的发展途径,并以"中国东兴—越南芒街整合发展"为例论述了选择这一途径的客观基础及其可行性;同时,初步探讨了"东芒"两市整合发展的切入点和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6和2012年我国西南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数据,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熵权TOPSIS法、Nich指数、塞尔指数并借助Arcgis10.0软件对我国西南边境县域经济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由依靠外部投资消费推动的“输血型”经济转变为依靠自身经济实力的“造血型”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低等发展水平县域数量最多,且不同发展水平县域的数量分布呈“梭形”,初步形成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三大边境县域发展区;2006—2012年,中缅中部边境地区县域发展区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中越西部、中老、中缅南部边境地区县域发展区发展水平明显下降,而中越东部边境地区县域发展区的经济发展核心地位有所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县域间经济发展能力差异明显,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整体发展差异扩大,该区域东部县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对该区域整体经济发展差异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博览》2006,(11):102-102
构建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将有效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特别是中越边境范围内的贸易与投资。这是加强与越南产业对接的重要举措。是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体现。构建中越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规划面积约16平方公里,中越各约8平方公里,实行一次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区域内的运作模式是:实行“两国一区、境内关外、自由贸易、封闭运作”的管理模式,实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越边境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边境漫长的海陆边界为双方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中越边境贸易能发挥贸易"边界效应","兴边富民".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等外界条件的变化,中越边境贸易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议中越双方加快边境地区城市化发展步伐,注意边境地区可持续发展,以边境旅游带动边境贸易等.  相似文献   

5.
边境地区的城镇化在中国城市化研究中容易被忽略,而其对繁荣边境地区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境稳定具有战略意义.通过“城市首位律”理论研究发现,广西城镇体系中城市规模结构还不够合理,广西首位城市特征不明显,大城市辐射力度不足,边境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总体处于城镇化的中期.探寻适合广西边境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是广西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节点.借助边境城镇化“点—轴”发展模式,立足固疆富边,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边境地区政策,实施“就地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西藏自治区政府近年来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有效地推动了边境区域经济增长,带动了边民增收。但是边境口岸所在地居民富裕与边境农牧区居民贫困的现象同时共存,边境地区经济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鉴于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非均衡经济发展模式是否适合在边境地区运用成为西藏边境地区实施反贫困战略的主要问题。本文试从分析西藏边境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入手,探讨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桂越边境贸易发展中,文化交流是促进边境贸易发展的重因素之一,为了促进边贸发展的文化交流,应该制定有利于边境贸易发展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文化教育政策;发展边境中高等文化教育事业,尤其是崇左市与越南中高等院校间的合作;增加政府组织的各类贸易与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宣传并有效管理民间文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保护边境地区生态环境,促进边境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出版中越两国贸易与文化类书籍。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博览》2006,(10):I0002-I0006
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的构建是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M”型区域经济合作中,“M”字中轴线——南宁至新加坡经济走廊穿过中国西南边陲一座重要的口岸城市。在不久的未来,这座口岸城市将是中国一东盟贸易往来陆路物流大动脉最繁忙的口岸通道,这座口岸城市将发出璀灿夺目的光芒,她就是-广西凭祥市。  相似文献   

9.
西藏自治区政府近年来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有效地推动了边境区域经济增长,带动了边民增收。但是边境口岸所在地居民富裕与边境农牧区居民贫困的现象同时共存。边境地区经济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鉴于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非均衡经济发展模式是否适合在边境地区运用成为西藏边境地区实施反贫困战略的主要问题。本文试从分析西藏边境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入手,探讨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博览》2006,(11):75-75
广西崇左市地处中越边境,作为中国通往东盟国家陆路通道的国门城市,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中越“两廊一圈”合作等发展机遇,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广泛开展与越南周边省份和企业的经贸合作,在开拓“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大胆探索,初获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越两国来往日趋密切,交往日益增多,促进了经贸合作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启动和"两廊一圈"经济架构的提出和实施,为桂越边贸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文章介绍凭祥与越南边境贸易的发展渊源,总结边境贸易取得的成效,探讨边境贸易面临的困境,提出边境贸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红三角"地区的广东韶关、湖南郴州和江西赣州三市,山水相连,旅游资源丰富,且同为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具备区域合作的共同需求和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红三角"地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但其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存在行政区划条块分割、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开发资金紧张等障碍。应通过政府联合、资源整合、品牌塑造以及产业带动等措施来推动"红三角"地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1889年,随着桂边开放通商,近代桂越边境贸易的规模和交往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促使了广西边区地方性市场与世界市场的接轨,无形中形成了桂越区域性国际边境贸易圈。这主要是由于设立海关、减免关税、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及宏观经营环境等多种"变革性"动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文章通过对近代桂越边境贸易发展及其动因进行审视,对促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开放开发均有一定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陆地边境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支点,提升口岸地区的经济地位,完善口岸的社会功能,将口岸打造成集聚要素的平台,不仅有利于培育西部地区新的增长点,也有利于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目前,口岸地区是我国经济整体格局中的薄弱环节,其发展水平甚至落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启动陆地边境口岸县设市区划调整,是促进口岸区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的重要任务。国家应尽快修订设市标准,成立口岸县设市咨询委员会,积极推进口岸县设市试点,并赋予口岸地区政府更高的外事权限,提高口岸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口岸地区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5.
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为我国持续快速经济增长提供大量物质保障的同时,其自身的资源、环境及发展问题也更加突出。着眼于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论文分析了矿业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的技术选择导向,构建了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的"5R"原则及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从技术角度而言,资源、环境外部性导向和追求劳动生产率的技术选择,是矿业城市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②基于资源产业运行中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强干扰特征,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系统应包含开源化、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再恢复五个方面("5R)"原则,产业提升过程中"5R"原则不断耦合与互动,实现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③围绕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行,应建立包括"5R"及产业提升六个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④技术支撑体系的实现,需要企业、产业链、生态园区、产业集群体、行业协会及矿业城市等不同层次在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技术整合等方面的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部分,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依托和保障。已有研究较少关注数字经济与区域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直接传导机制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间接传导机制推动区域融合发展,这个过程具有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测度了201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及其腹地城市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和区域融合的综合水平,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区域融合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影响过程中的两大效应与理论分析一致。最后,提出了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推进传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改造,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各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目前海峡区域旅游"点与点对接模式"存在的弊端,指出只有实施"区域对接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海峡区域旅游资源的互相补偿与优化配置。在分析"区域对接模式"的理论基础上,论证了海峡区域旅游合作实施"区域对接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海峡旅游"区域对接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该文综合地介绍了200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术年会讨论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包括:关于统筹区域发展与统筹城乡发展;关于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关于县域经济及市县关系调整;关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关于城市化与大都市经济区;关于区域经济前沿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国家已把"都市圈"作为未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规划内容,意味着都市圈以及由此形成的城市带、城市群等空间形态将成为我国区域新一轮发展的主要载体。但是,我国都市圈发展也面临升级与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民生福祉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手段,由此预示着面向"十二五",南京都市圈应该把民生福祉作为南京都市圈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国家层面积极推动建设的跨省域城市群,在未来国家宏观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而处在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安庆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充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加快城际合作,积极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安庆崛起"和群内各方共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