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随着研发网络化环境的形成,技术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流动对网络结构演变的影响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同时,技术创新网络的本质体现为其自身就是一种知识流动的复杂适应系统。因此,从复杂适应系统(CAS)视角分析知识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节点间的不同流动方式,以及在技术扩散过程中知识流动特征与核心节点形成过程,从节点的初始状态、节点间知识流动和节点状态变化等3个方面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流动规则,分析了网络中企业间知识流动过程对节点企业核心地位形成的影响,为下一步的仿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知识流动是技术研发合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行为,对创新成果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网络结构、合作关系以及节点属性3个维度对知识流动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展开分析,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知识流动微观分析的基本框架。然后,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96个创新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核心作用路径及典型微观作用路径。研究发现:①合作网络的知识流动受到节点属性、网络结构和关系程度三者交互作用的影响;②主体知识存量及密切合作是实现知识流动的重要保障;③目前在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高校、科研院所更倾向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主体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实现知识的有效流动,而企业则主要通过与少量主体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实现知识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3.
知识流动是技术研发合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行为,对创新成果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网络结构、合作关系以及节点属性3个维度对知识流动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展开分析,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知识流动微观分析的基本框架。然后,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96个创新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核心作用路径及典型微观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合作网络的知识流动受到节点属性、网络结构和关系程度三者交互作用的影响;(2)主体知识存量及密切合作是实现知识流动的重要保障;(3)目前在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高校、科研院所更倾向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主体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实现知识的有效流动,而企业则主要通过与少量主体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实现知识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4.
知识共享机制设定对组织间创新合作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是技术创新网络的核心研究对象。从网络整体优化和网络成员利益角度,探讨技术创新网络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六大核心问题;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针对每个问题构建系统基模,解析每一问题的反馈环并给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坤  胡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0):132-140
基于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流动及其粘滞效应的过程依赖性、层次复杂性等动态特征,在确定研究假设、研究范围、理论视角并进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动态视角构建了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粘滞的动态机制模型以及反映节点间知识粘滞效应的指标模型;然后,通过计算实验分析,提出了揭示该动态机制模型中微观作用机理的相关命题;最后,提出了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粘滞削弱管理系统的框架建议,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共建产业园区内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演进的实质是转出地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对转移企业的知识溢出以及转移企业与其他行为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共建产业园区内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是以转移企业为核心节点所形成的复杂连接。其演进动力主要来自转出地集群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交易成本降低、互补机制、知识流动与集体学习、外部环境和政府主动对集群的规划与调控。其演进过程包含萌芽期、成长期、巩固期与互动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构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网络模型,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其网络特征和网络中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结果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复杂网络特征,整体网络密度较低,存在派系结构,网络中知识和信息的流动存在失真现象。最后,从合作广度、合作深度和合作效率三个方面提出该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流动及其粘滞效应的过程依赖性、层次复杂性等动态特征,在确定研究假设、研究范围、理论视角并进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动态视角构建了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粘滞的动态机制模型以及反映节点间知识粘滞效应的指标模型;然后,通过计算实验分析,提出了揭示该动态机制模型中微观作用机理的相关命题;最后,提出了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粘滞削弱管理系统的框架建议,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经济网络理论和并购协同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经济网络的组织是由多个节点按一定联系而形成的复杂网络。并购会导致经济网络拓扑结构的改变。并对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并购会导致经济网络拓扑结构的改变,并影响资源在节点间流动的效率,从而产生协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组织影响力理论,将企业孵化器知识网络中节点在知识转移中的影响力定义为该节点在网络中的知识地位,用该节点在网络知识转移中的影响指数来测量。识别了网络中节点间的主要知识转移活动,并确定了各类知识转移活动的权值,给出了节点对网络知识转移影响力的测量方法。最后以上海某企业孵化器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微观企业间关系的层面,研究都市圈要素整合过程中如何判定核心企业及其在网络链接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认为核心企业是处于都市圈要素流动网络关键位置的节点核,并运用节点的强度、强度分布以及相互关系、加权的聚类系数等参数体系来对节点核进行判别,这种判别方法考虑了节点的绝对权重和相关权重。最后,以徐州都市圈内典型产业的发展为例,总结了区域内节点核产生的4种途径,分析了节点核促进产业衍生、控制价值链、产生知识溢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敏  曹芳东  朱海珠 《经济地理》2020,40(4):223-231
流动网络的成长和形成,表征了当今社会的流动性特质。文章基于地理标记照片数据,综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GIS空间分析技术、多元回归及广义矩等多种分析技术和方法,对苏州城市内部入境游客流动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针对流空间的时空演化分析,在不同的流量约束下,苏州城市内部节点间的流动路径发生较大改变,形成了以姑苏古城区为核心节点,不断向外围地带节点延伸的放射性特征,表现出相对稳定的"一核多点"的空间结构模式。②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广义矩(GMM)估计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的分析,发现资源禀赋、区位交通、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政府行为、基础设施等因素对入境游客在不同时空下产生影响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是由母公司和位于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以及外部相关利益群体构成的复杂网络。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取决于如何有效地实现网络成员间的资源流动,尤其是知识资源的有效转移。跨国公司管理知识的转移包括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子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当地外部环境之间三个层面。跨国公司在网络节点之间的管理知识转移,有助于先进的管理技术在跨国公司网络内的充分流动,并形成基于乘数效应的管理知识共享与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创新网络节点间共生关系分类以及知识协同过程的熵变理论,以Lotka-Volterra模型为基础,将序参量指标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创新网络节点间知识协同过程机制模型;采用赋值法和控制变量法,并借助MATLAB平台对模型进行计算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网络知识产出水平受到节点自然增长率、节点间协同意愿指数、节点间竞争指数、节点知识熵、节点结构熵等5个因素的影响;在节点处于不同共生关系时,即使同一影响因素,对最终知识创新产出水平的影响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集群式创新的社会资本激励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集群式创新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地域根植性的创新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创新组织形式。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在实践中培育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及产业的有效升级。本文在突破以往技术创新研究范式的基础上,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考察了集群式创新模式的效率。着重分析了集群式创新的特性和本质,凸显了社会资本在创新合作、信息流动与处理机制和交易费用节省等方面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强调创新首先是一种社会集体的努力,是一个复杂的、互动学习的社会化合作过程。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重视和积累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6.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了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并且通过分析认为,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对技术创新的源泉、模式、过程等因素进行整合的优势,从而能够准确地把握供应链节点企业复杂的技术创新活动,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提升节点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知识流动是技术知识的生成与转化过程,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种流动类型;吸收能力和邻近程度是影响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的两个重要因素;针对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的实证研究具有相似性。根据以上研究框架,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区域知识创新价值流动的GERT网络模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各创新主体间知识创新价值的传递及增值过程,揭示了区域知识创新价值流动的内在规律;通过算例分析,测算了不同政策冲量对区域知识创新价值流动GERT网络各节点概率、知识创新价值增量、方差、创新价值增值系数等指标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在知识转化阶段提供政策扶持,并选择人力资本投入作为政策扶持的着力点,可以最大程度地推进区域知识创新价值流动。  相似文献   

19.
从知识跨越产学研各组织边界不断循环流动过程看,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基于各创新主体知识行为协同程度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3个递进演化阶段。在此理论基础上,将动态能力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研究体系,构建动态能力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假设模型,对235个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中,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而知识创造又显著正向影响知识优势形成;引入动态能力后发现,动态能力对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对知识优势形成并不具备显著影响,但动态能力通过作用于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行为而间接影响知识优势形成。研究结论揭示了动态能力是知识优势形成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20.
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动是知识在不同主体间的转移。在剖析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路径和方式的基础上,从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对知识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