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2-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创业企业创新投入、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企业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显著倒U型关系,即随着创新投入的增加,企业绩效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②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即高管过度自信的自我意识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③高管过度自信及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存在交互效应,显著影响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2.
从创新活动和创新绩效两个层面研究企业创新战略,将管理层过度自信和财务冗余资源同时纳入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框架,实证检验财务冗余如何作用于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研发支出及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过度自信和企业财务冗余均显著提高了企业研发支出;财务冗余在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财务冗余水平越高,高管过度自信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会计稳健性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调节效应,以及此调节效应在盈利或亏损企业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会计稳健性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之间发挥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在亏损企业该调节作用提高了公司业绩,而在盈利企业则恶化了公司业绩。  相似文献   

4.
庄平  李延喜 《技术经济》2011,30(7):103-107
选取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风险的代理变量,利用2002—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企业风险的格兰杰原因,且管理者过度自信引发的企业风险在管理者过度自信滞后的第二个经营年度表现显著;企业风险不是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5.
行为是制度与绩效的中介,由于忽视了薪酬对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传统代理理论框架下薪酬合约的激励效果是不明确的。文章实证检验了薪酬激励对管理者自信程度的作用。研究发现,薪酬(无论薪酬水平还是薪酬差距)是管理者自信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薪酬激励对管理者自信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公司所在地市场化进程较高时,薪酬激励对管理者自信程度也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资源依赖理论及冲突理论,以2013-2014年中国创业板149家企业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法考察了董事会人力资本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探讨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董事会人力资本广度与企业R&D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②董事会人力资本深度与企业R&D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③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董事会人力资本深度和广度与企业R&D投入之间的关系皆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即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越高,董事会人力资本深度对企业R&D投入的促进效用越小,其广度对企业R&D投入的消极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7.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永东  朱广印 《金融评论》2010,2(2):73-82,38
基于企业理论和财务理论,本文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并购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2006~2008年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企业并购行为的重要动力和原因,企业并购政策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度自信企业实施的并购行为比非过度自信企业高20%左右;而内部治理结构和企业的并购决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过度自信管理者相信自己是忠于股东的,但是却可能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决策;标准的激励合约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独立董事可能需要在项目评估和选择管理层方面发挥更为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沪深两市2006—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从行为金融视角出发考察了CEO过度自信心理特征及其权力配置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CEO过度自信会增大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并且,随着CEO权力增大,过度自信更容易导致公司股价崩盘现象发生。进一步将CEO权力细分为选择权和决断权之后发现,只有CEO决断权增大能显著加剧过度自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负面影响,且这一关系只有在选择权得到保证后成立。  相似文献   

9.
基于行为财务理论,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构建回归模型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进而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并利用2010—2012年发布年度业绩预告的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活动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当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充裕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实施更多的并购活动,而这些并购活动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实习医生心理健康水平受精神科教学模式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100例妇产科专业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将重点放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重塑上,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改变之后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实习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不同所有制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债务融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莲琴  陈文静 《技术经济》2010,29(11):98-102
本文以2002—2008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OLS回归模型考察了在不同所有制公司中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中,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存在差异。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更加过度自信,更倾向于选择债务融资;在债务期限方面,不同所有制公司的过度自信管理者都倾向于使用长期债务,但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这种倾向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2007年~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高管能显著降低上市公司过度自信的概率,降低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降低内部融资偏好;在控制女性高管影响后,管理者过度自信增强了内部融资偏好。本研究为提高管理层的异质性、发挥女性的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抛弃经典财务理论中理性经理人的假设,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2006—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用管理者的相对薪酬、持股状况和实施并购次数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公司高管的过度自信程度,从公司高管过度自信的视角重新审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少发放现金股利来增强内部融资;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越强,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现金股利分配决策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CEO技术专长对企业技术资本积累的直接效应及CEO过度自信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CEO技术专长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资本积累;CEO过度自信的调节效应较为显著;规模大且CEO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企业,CEO技术专长的直接效应、过度自信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规模小且CEO实施限制股票激励的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CEO技术专长的直接效应、CEO过度自信的调节效应更突出。  相似文献   

15.
及时更换不称职的管理者是公司治理制度有效的重要标志。文章以2006-200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公司治理参与主体的心理因素,管理者信心对其职位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自信程度与因公司业绩欠佳导致的离职显著负相关,但在国有上市公司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当公司所在地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时,自信程度愈高的管理者愈可规避因业绩欠佳带来的离职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出发,以沪深两市2002—2007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过度自信管理者在利用供应商提供的信用融资后经营负债杠杆对公司创值能力与成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强,公司的经营负债杠杆效应显著降低,即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运用信用融资发挥经营负债杠杆的创值效应与成长效应均显著低于一般管理者公司。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管理层自信及自信异质性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对该过程的调节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间的差异。基于对过度自信衡量指标的改进,测度管理层自信程度与自信异质性,以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自信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管理层自信异质性的提高抑制了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环境不确定性的提高分别强化了管理层自信、管理层自信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的促进与抑制作用;以上结论在企业开发式创新投资中均不成立。进一步根据产权性质对样本进行分组的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管理层自信程度的提高对探索式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较弱,国有企业中其他影响关系均不成立。  相似文献   

18.
罗进  李延喜 《技术经济》2013,(12):111-117
以2009年和2010年具备股权再融资资格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信息透明度的角度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和股权融资成本具有负面影响;具体而言,管理者越倾向于过度自信,上市公司的收益平滑度越高,因此收益透明度越低;相比非过度自信管理者所在的企业,过度自信管理者所在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更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样本公司管理者主动曝光次数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利用国内500强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传统影响因子(资产规模、有形资产率、盈利能力、成长机会、实际所得税率、独立董事比例)之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即管理者自信程度越强,越倾向于股权融资。实证结果还表明,作为过度自信替代指标,管理者主动曝光次数比传统的管理者持股对企业资本结构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汪颖 《当代财经》2023,(5):106-118
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产品贸易的可持续性是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首次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对文化自信进行量化,基于2008—2017年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六分位文化产品贸易统计数据,采用离散时间生存模型分析方法,研究文化自信对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对自身优秀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心为重要内容的文化自信,会对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持久性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信任是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重要影响渠道。文化自信还会对文化距离与文化产品贸易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发挥调节机制,间接促进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性。因此,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培育和提升对于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政府应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宣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范围和影响力;企业应充分重视民族文化要素在文化产品中的融合与创新,让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成为保持文化产品长久竞争优势的最深厚的根基和最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