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我国的城投债转化为市政债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保障地方政府的合理融资需求和保护投资人利益的客观要求。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推动地方政府举债方式的转变。相比城投债,市政债具有偿债责任明确、透明度较高、投资者分散等优势。我国发展市政债,需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科学透明的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债务监管体系及相关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2.
允许地方政府举借债务,是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通行做法。但各国的举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国家也曾不只一次的发生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也正是在这些惨痛教训的警示下,各国逐步探索出一系列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的办法:中央政府设立机构加强债务监管,设定地方政府举债权限,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双向实施债务规模控制,设置量化指标强化风险评估和预警,建立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和偿债准备金制度,对违规举债严格问责、严厉惩处。本文对英美等国债务融资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有效防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政府经历了从不举债、无序举债、规范举债的过程,随着地主政府债务的快速积累,其对财政金融稳定运行的影响日渐凸显。本文回顾了我国地方政府举债方式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有序增长、稳性债务无序扩大的渠道和机理,梳理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方式变化对未来金融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债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加快了本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债务的不当运用也会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随着举债规模的扩大,我国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日渐增长,过度举债所累积的债务信用风险十分严峻,可能威胁到经济金融的稳健运行.本文以KMV模型为视角,将地方政府视同企业,衡量财政收入和债务规模之间的关系,以测算该省各个地级市的政府性债务的违约风险概率P.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树立正确政绩观,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明确地方政府责任,健全债务风险监督机制,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5.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融资是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维护财政金融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新《预算法》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等债务管理新法规总体上划定了地方政府举债边界和进一步规范了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初步构建起新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但实践中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不断出新,绕道举债、违规举债等新增或有债务行为层出不穷,极大增加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6.
财政分权化改革是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制度性根源。随着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不断膨胀,债务风险与日俱增,潜在利益的改变催生了国家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态度与倾向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原有制度安排的变迁。从《预算法》到《预算法修正案》再到"89号文",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已由以融资平台为主的间接融资转向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的局面,未来更将走向由地方政府债券占据主导地位的直接融资趋势。在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路径选择上,关键因素在于摩擦成本,最优策略在于增量改革,成功标志在于存量改革。为更好地适应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的需要,以便充分实现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制度变迁既定目标,需从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功能定位、构建制衡机制、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控制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颖 《武汉金融》2021,(4):83-88
2008年以来,为了维护经济稳定,我国地方政府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政府性债务。本文以2008年以来中央层面制定的地方政府债务政策为分析样本,研究债务政策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债务政策主要围绕推动地方政府举债市场化、遏制地方政府债务过度金融化以及增强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三方面。研究认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以促进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平衡,将债务风险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相结合,建立事前、事中系统化管理来代替事后“补丁式”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面对我国地方债务规模急剧膨胀的情况,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激增,地方债务信用风险加剧。本文从地方债务信用风险形成的历史背景、举债机制以及偿债资金安排三个方面剖析地方债务信用风险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面对我国地方债务规模急剧膨胀的情况,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激增,地方债务信用风险加剧。本文从地方债务信用风险形成的历史背景、举债机制以及偿债资金安排三个方面剖析地方债务信用风险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英国地方政府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债务危机.该国在地方政府举债制度设立、债务问责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透明度要求""审慎性制度"等监管安排在地方政府债务风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满足市场融资多元化需求,英国多种新的融资方式与平台得以被陆续引入,针对违约风险控制而推出的"贷款集中度限制""连带担保制度"也很具有借鉴意义.现阶段英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呈现出新的特征:债务余额占GDP比重已经连续多年高悬在警戒线之上,过于集中的融资格局成为英国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隐患,而脱欧事件的震荡、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更是使英国地方政府潜在的偿债压力凸显.英国政府将如何去摆脱这一困境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背景下,房价调控能否使资本流向非房地产部门?房价调控如果触发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宏观政策应如何应对?本文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事实,引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将房价变动与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联系起来。研究表明,由于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和土地抵押贷款筹集收入,房价管控导致的地价下降会带来地方政府收入的下降,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如果地方政府债务不出现违约,那么房价管控带来的地价下降会降低地方政府从金融部门获得的抵押融资额,使非基建部门的融资成本下降,非基建部门投资和产出上升。而如果调控房价带来的地价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出现债务违约,金融部门资产受损,使金融中介减少贷款和提高贷款成本,带来整个社会的信贷紧缩,经济中各个部门的产出大幅下降。进一步的政策分析表明,有必要在避免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同时,使用财政资金补充银行资本金等多种方式稳定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从而将房价调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冀云阳  付文林  束磊 《金融研究》2019,463(1):128-147
地方政府债务过度扩张容易引发系统性经济风险。本文通过一个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理论模型,分析了政府间共同事权的支出责任下移、竞争性地区的举债行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利用279个地级市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是支出责任下移与标尺竞争机制共同驱动的结果;政府间支出责任下移造成的财政压力是地方政府被动负债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间的标尺竞争使其在举债融资行为上表现为明显的策略模仿;各地区在债务扩张的主因上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政府债务的增加主要是地区间竞争的结果。这意味着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仅应规范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更重要的是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和违规举债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偿还压力大、偿债能力弱,尤其是县级政府收支矛盾突出,新增债务接续难度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渠道窄、资金成本高。其成因除了历史体制因素和政策环境变化外,主要在于地方政府金融运作意识有待提高、融资平台市场化运作能力偏低、社会资本参与地方建设积极性较弱。为此,在地方政府积极创新融资模式的同时,省级政府应主动统筹施策,建立三级融资平台互通共济机制、成立省级纾困基金、规范PPP模式、发挥省级政府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推进融资平台分类管理与市场化运作改革、构建金融专才调配机制、定期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有效增强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会计师》2017,(16)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深度发展,资金缺口不断的扩大,我国地方政府也逐步采取了一些政策进行举债融资,其融资模式大体经历了银行贷款和财政补助共存、多种债券融资模式探索、债券融资加速和转型环节,融资模式的不断转变满足了地方政府各方面发展和支出的需要,也稳定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将以地方性政府债务融资模式发展演变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阶段的融资模式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比对,在此基础上综合参考2017年最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探索进一步促进举债融资的策略,以期能够为构建新经济形势下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2014年修正后的《预算法》到“89号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应该说都是国家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制度供给失衡后的一次次修复与完善,也正是这种制度失衡给处于非均衡状态中的有关行为主体带来了难得的改革机遇。基于此,论文从制度层面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进行分析,总结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的新趋势,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偿债风险日益加大,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在规范和清理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下,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新规(1),总的要求是地方政府不能再随意向银行借贷,而要在预算的约束下,对公益性或非公益性的地方建设项目,主要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这一制度既约束了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又为地方政府的举债开了正门,但债券发行实行限额的管理。为此,作为全社会基建投资中重要组成的政府投资,由间接融资的信贷转变为直接融资的债券,是否会产生基建投资的缺口,应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新试点的项目收益债券的发行与使用规则入手,根据地方政府现有的债务存量与结构和发展要求,分析研究其对我国基建投资总量的影响以及其发行的规模与潜力。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主要从举债权限、规模控制、风险预警三方面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认为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实践给我国的主要借鉴在于: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应下放举债权限,改变举债方式,严控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构建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立与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一、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势在必行 加强地方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根本是要将地方政府举债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置于法律框架之内,既要控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风险,又要防止对地方政府行为过度约束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有利于不断完善地方财政预算体系,加快中央与地方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地方人大对政府负债融资的制衡机制,增强地方政府负债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债务,即地方债,是指地方政府作为举债人或担保人,承担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及其他或有责任的债务.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表现形式为以地方融资平台为借债主体、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资金来源、地方政府负有主要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债务. 追因地方债的形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由来已久.1979年就产生了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当年全国共有8个县区举债.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开始通过国债转贷、中央代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以及通过发行地方城投债等解决地方财力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