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布局的优化是实现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前提。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影响产业空间布局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和工业用地出让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对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导致了产业空间布局的分散化,即生产地理集中度下降。中介机制分析表明,地区间引资竞争是导致此种空间扭曲效应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由地方政府债务驱动的产业布局分散化会带来产能过剩加剧的后果。以上结果表明,应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遏制地区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发挥地方政府债务对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在规模上迅速扩大,债务风险不断加剧。对此,要有效地化解和规避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就必须进行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划分,强调债务监管责任和举债程序,同时努力拓展地方政府的税源,并且要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以此建立起有关的机制和制度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加以约束。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融资是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维护财政金融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新《预算法》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等债务管理新法规总体上划定了地方政府举债边界和进一步规范了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初步构建起新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但实践中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不断出新,绕道举债、违规举债等新增或有债务行为层出不穷,极大增加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洪源  陈丽  曹越 《金融研究》2020,478(4):70-90
本文从举债行为策略视角考察地方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的影响。 首先,从不同地区间举债行为策略互动的视角对地方竞争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进行理论诠释,其次,在采用Global超效率DEA方法测度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的基础上,突破空间独立性假设,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地方竞争影响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的效果及空间外溢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地方效用最大化目标导向下,无论是地方税收竞争还是公共投资竞争,都对债务增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和空间外溢效应,导致地方采取主动扩大债务规模的举债行为策略。与此同时,随着债务规模的持续增长,无论是地方税收竞争还是公共投资竞争,都将对债务绩效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负向影响和空间外溢效应,尤其是公共投资竞争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进一步地,如果考虑到可能存在预算软约束现象,地方竞争还将与预算软约束行为相结合,对债务绩效产生了“使用效率递减”的负向影响。本文结论为通过债务合理使用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财政竞争视角,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同级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行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吸引资源要素流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应政策时,往往会考虑其他地区政府的策略选择,利用财政手段展开竞争,从而导致债务规模膨胀.基于此,应从完善现行政绩评估机制、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加强地方政府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等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大,受分税制改革的实施,财权上移和事权下移的矛盾造成了地方政府预算内的财政资金难以满足其增加的支出需求,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倾向更加强烈.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和对债务管理不规范,已经开始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因此探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具有实践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结构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以期能对促进地方政府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减税降费政策和地方政府不断创新举债的背景下,探索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方案对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以2006—2018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通过OLS和分位数回归模型以及政府债务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门槛模型分析,发现:样本期间内,地方政府债务对提高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具有一定的贡献,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可以从地方政府债务视角展开;在地方政府债务处于高速扩张阶段,应关注地区信用市场的潜在危机;小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务不会显著影响金融生态环境,但适度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务在跨过门槛后具有更强的正外部性,且其可持续性的拐点尚未出现。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水平、适当放松政府举债约束的同时谨防隐性债务、强化政府债务高速扩张地区的信用市场建设等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约束是实现财政民主的必然要求,是限制政府权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公民财产权的有力手段.对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约束需要相关的预算立法,对债务规模、债务资金支出以及举债程序予以规制.我国新《预算法》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对控制规模、优化结构、规范行为、化解风险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多数地方财政收入放缓,而刚性支出不减,使得今年地方政府24万亿元地方债的偿还压力陡增,风险凸现。 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举债主体。地方融资平台在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占据38%,在全部债务中占比39%。部分典型的省市,如湖南、重庆、安徽、湖北、广西、江苏、陕西、厦门和海南,则占比更高,超过50%,最高的湖南省融资平台举债占比达到了63%。融资平台几成风险爆发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马万里  王婷 《财政科学》2021,67(7):42-50
理解地方政府税债失衡困境需要从制度到心理的逻辑转向.文章基于沉没成本偏误、标签效应、得与失编码规则三个方面,分析在心理账户影响下,地方官员产生了此钱非彼钱的认知错觉与机会主义动机,进而导致非理性举债的决策异化行为.本文的扩展意义在于,与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支出非理性扩张的效应相比,地方债对地方政府支出非理性扩张的刺激作用拓展了传统粘蝇纸效应的内涵,心理账户效应揭示了地方政府收入为何总是被"粘"在转移支付、地方债等"意外之财"上,从而为粘蝇纸效应提供了新解.本文可能的创新在于,从地方官员心理角度为地方政府财政行为提供新解,基于行为财政学视角为分析地方债非理性扩张进而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建构新的政府行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1.
朱云飞  安静 《财政科学》2021,(3):121-129
近年来,面对经济社会各领域公共风险,河北财政通过减收、增支、加债等方式,有效防控了公共风险的暴发,全省财政经济运行整体平稳,但也导致财政自身风险的累积,体现在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后劲不足、财政支出保障难度逐步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有隐患、其他领域风险趋向财政转移等.防控地方财政经济运行风险,需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强财源建设,推动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调整支出方向,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完善管理机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化体制改革,消除财政风险转移隐患.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当前县级财政收支基本情况、运行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县级财政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防范因县级财力不足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隐患,本文选取了某省三个县市作为样本地区进行调查。调查显示:目前县级政府债务风险基本处于一个整体可控的范围内,但是长期潜在风险不可忽视,这主要体现在融资平台新增债务较多、财政收支缺口较大、财政收入未来增长存在不确定性等方面。一旦依靠土地和税收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出现大幅度下滑,将直接减弱地方政府的偿付能力,从而对金融体系的稳健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房地产市场和商业银行双重视角,利用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风险的风险传递关系和传导路径。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财政风险转化为房地产市场风险和商业银行风险;同时,土地财政、信贷扩张和影子银行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传导路径。为防范金融风险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降低金融部门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联,厘清金融与财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背景下,房价调控能否使资本流向非房地产部门?房价调控如果触发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宏观政策应如何应对?本文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事实,引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将房价变动与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联系起来。研究表明,由于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和土地抵押贷款筹集收入,房价管控导致的地价下降会带来地方政府收入的下降,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如果地方政府债务不出现违约,那么房价管控带来的地价下降会降低地方政府从金融部门获得的抵押融资额,使非基建部门的融资成本下降,非基建部门投资和产出上升。而如果调控房价带来的地价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出现债务违约,金融部门资产受损,使金融中介减少贷款和提高贷款成本,带来整个社会的信贷紧缩,经济中各个部门的产出大幅下降。进一步的政策分析表明,有必要在避免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同时,使用财政资金补充银行资本金等多种方式稳定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从而将房价调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张牧扬  潘妍  余泳泽 《金融研究》2022,508(10):1-19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9年29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社会信用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我们发现:(1)社会信用下滑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提高和融资成本上升。(2)社会信用通过影响市场金融资源供给和政府债务需求进而影响隐性债务规模与融资成本,但上述机制在有无“刚兑信仰”情境下存在差异。(3)对比新《预算法》和“43号文”出台前后社会信用对隐性债务影响的异质性发现,债务管制显著提高了融资平台的市场化程度。虽然政策前期金融市场更多呈现出一种观望态度,但违约事件打破了金融市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刚兑信仰”,隐性债务发行受到的市场约束力度显著增强。本文对更好地认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理解当前债务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未来如何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intergovernmental financing during a fiscal reconstruction process by analyzing the dynamic game among local governments, which operates with soft budget constraints because of concessionary region-specific transfers from a central government. The existence of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induces the free-riding behavior of local governments, thereby bringing considerable deficits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Raising local and/or national taxes is desirable for fiscal reconstruction, but is unable to attain the Pareto-efficient fiscal reconstruction. Taxes on lobbying activities, combined with uniform transfers, induce earlier concession and can attain the Pareto-efficient outcome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17.
吴敏  刘畅  范子英 《金融研究》2019,465(3):74-91
自2000年以来,为了缩小地区间差距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迅速扩大。本文利用1994-2015年省级年度数据发现,地方政府获得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每增加1元,年度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将分别增加1.61元和2.12元,远远超过本地财政收入增加所产生的影响。这也意味着财政转移支付在我国产生了较大的“粘蝇纸效应”。在2010年提前下达固定数额转移支付指标改革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粘蝇纸效应”有所下降。使用分月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年底突击花钱”对专项转移支付“粘蝇纸效应”的贡献最大。本文的研究表明,转移支付引发的地方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转移支付下拨时滞以及刚性的年度预算平衡制度是导致我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膨胀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中央应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扩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指标的范围、加快转移支付的拨付进度、建立和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积极防范转移支付的道德风险问题。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  相似文献   

18.
马光荣  张玲 《金融研究》2023,511(1):39-56
县乡两级政府处于我国政府层级的最末端,是大量公共事务的最终承担者,科学合理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制度保障。2004年以来,我国一些省份相继推行了乡财县管改革,由县级政府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乡镇财政管理权被大幅度上收到县。本文利用2000-2019年的县域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乡财县管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乡财县管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机制分析显示,乡财县管减少了行政管理支出比重,抑制了财政供养人员规模膨胀,降低了税费负担。这些结果表明,加强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的财政管理与监督,有助于改善治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也发现,在地形较为复杂的人口大县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由于改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县级政府获取信息的难度,不利于发挥乡镇政府的积极性,乡财县管对经济发展的提升效果相对较弱,这说明,乡财县管不宜“一刀切”地实行。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使转移支付制度成为实现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基本手段,以弥补政府间纵向财政失衡和横向财政失衡。但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因体制的诱致性变迁、设计理念缺陷、事权与支出责任分离等原因,存在效能不彰、运行效率漏损、结构不合理、规范性水平低、程序规制失范等问题。在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下,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和国家治理作用,对转移支付从审计内容、审计导向、资金流向等方面提升审计层次,把问效、问绩、问责贯穿转移支付审计过程始终,关注转移支付资金的安全性、效率性、经济性,实现政府支出责任随事权转移、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优化转移支付,完善政府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