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或许在2035年耗尽,“十四五”期间我国养老金保障缺口可能达到8万亿至10万亿元。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商业保险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的模式及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商业保险参与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健全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养老金投资监管及商业养老市场发展、完善第三支柱养老产品多层次财税政策支持、推进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制度改革和提升公民养老保险意识与素养等。既有国家引导乡村振兴的金融战略导向,也有国家扶持居民创收的金融支持举措,使养老保障类型的选择建立在遵循法制化原则条件下,寻求效率与公平均衡的基点之上,以期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在法律保障下实现养老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施的养老策略是建立在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为拓展、以个人养老金计划为补充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保障体系。根据此体系的执行情况,从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公众三个角度分析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美国个人退休账户计划、德国里斯特养老金计划和日本社区养老的先进经验为借鉴,有针对性地从政府、金融机构和用户三个角度提出我国应该从加大政策优惠、加强政府监管和促进产品创新、完善养老金投资、培育专业人才、丰富个人养老金来源、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发力,推动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长,作为养老体系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应该发挥补充养老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比较美国、日本、德国养老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和个人养老金发展情况,分析了这三个国家个人养老金体系的共性特征,并提出促进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养老金三支柱体系的实质是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养老责任,全球多个国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就我国的情况看,建立发展养老金三支柱体系是发展养老金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国养老金的积累过于依赖第一支柱,第二、第三支柱发展相对较慢。后续要进一步明确养老金三支柱体系的改革方向,不断推进养老金三支柱体系的发展,既要改革完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的筹集和管理,又要扩大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的覆盖面,还要大力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计划。  相似文献   

5.
刘星 《金融博览》2022,(7):16-17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本质上属于补充养老保险范畴,是指个人以政府提供的财政税收支持为基础,以养老资产储备为目的,自愿参加的个人养老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与第一、第二支柱共同组成功能互补、制度完备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改革方向.我国探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已多年,随着《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基本养老金即将面临给付危机,为此我国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为了检验我国多支柱养老金体系是否能够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本文以延迟退休为研究背景,以北京城镇职工为研究对象,结合2022年11月出台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构建多支柱养老金财富和替代率的精算模型。研究发现,适度延迟退休年龄能够提高职工的养老金财富和替代率。敏感性分析发现,养老金财富和替代率对名义工资增长率的变动最为敏感。其中,第一支柱对养老金财富和替代率的贡献最大,第二、第三支柱起到补充作用。建议在采取灵活的延迟退休政策的基础上,稳定推进第一、第二支柱,加强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  相似文献   

7.
林忠  王慧 《新理财》2007,(4):56-59
目前,多数国家都建立起国家公共养老金、企业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三大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养老金制度由以社会政策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政策为主。作为企业补充养老金的主要形式,企业年金计划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成为一种与企业人力资源政策相匹配的补偿机制 .[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补齐养老金体系短板,多措并举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是个世界性难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程度日益加深,迫切需要从完善优化养老保障体系与制度设计、发掘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潜力、畅通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等多方发力,为增强全社会养老财富储备、积极应对老龄化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前建立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是促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与发展,而测算个人养老金账户适度缴费率和替代率水平是建立和完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基础。本文根据国民财富养老人口结构分配和三期代际交叠生命周期理论尝试构建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率模型,同时测算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率与替代率水平。本文研究发现:2020—2050年个人养老金账户适度平均缴费率水平为4.5%,而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收益率、适度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率、引导居民提前着手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等有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替代率至10%的下限适度水平,甚至达到15%的上限适度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95、2002、2007、2013和2018年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基于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相对水平和退休收入替代率等多种指标,估算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及变化,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在1995~2018年,三种指标均显示,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在1995年位于较高水平,在75%~80%之间;之后逐渐下降,于2018年有所回升,在50%~65%区间。而且,不同单位性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群体间的养老保障水平有所差异。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较为适度,但主要依赖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等第二、三支柱的发展较为薄弱。本研究为促进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提供了学术基础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务员与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存在巨大差距,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备受质疑,由制度差异带来的阻碍人才流动等弊端日益凸显,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及其养老保障特殊性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并基于融入全国统一的养老金体系和保护公务员既得权益的考虑,给出了公务员养老金改革应采取“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案,测算分析了改革方案对个人和财政支出的影响以及在实施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三支柱”视角的吉林省养老保障筹资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保障资金支出规模逐渐扩大。从"三支柱"角度分析吉林省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现状,发现吉林省养老保险资金结构不尽合理,第一支柱中的财政投入能力有限,第二、三支柱对养老保险资金的支持力度尚未显现,养老保险资金缺乏可持续性的积累机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先进经验,在财政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筹措养老保险资金的渠道应向第二、三支柱拓展,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从多渠道筹措养老保险资金,以缓解养老保险资金短缺的状况,实现养老保险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13.
The Republic of Korea’s civil service pension (KCSP) was established in 1960 and has been changed several times to overcome the serious financial burdens it has placed on the country. Major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KCSP include its structure (low contribution and high benefit) and the country’s rapidly aging population.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2015 KCSP reform, reviewing the reasons for the reform, its process, and its fiscal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Reforms in other countries are briefly compared. The paper provides important lessons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involved in public sector pension reforms.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不断增加的贫困人口和持续扩大的收入差距,面对急剧攀升的老年抚养比和严重不足的养老储蓄,英国工党政府在养老保障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协调公平和效率问题。公平问题主要涉及减少贫困人口,缩小收入差距;效率问题主要涉及降低政府养老金负担,发展私营养老金,增加养老储蓄。总体而言,工党政府执政期间,英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明显遏制,政府养老金负担保持稳定,私营养老金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工党政府的养老金改革较好地协调了公平和效率问题,有利于英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了英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历程,归纳了三个支柱改革的金融化导向及表现,分析了金融化改革对第二、三支柱养老金覆盖率、缴费率、投资收益和基金积累的影响,以及生命周期化投资、养老金债券等金融创新在应对低利率风险、金融危机冲击风险中的作用.基于英国养老金金融化改革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发展的实际,总结了引入"自动加入"制度、发展集合年金计划、完善税收优惠、推行审慎监管、鼓励养老金生命周期投资创新以及改革基础养老金制度为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金融化改革创造条件等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养老保障制度的多层次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养老保障制度“新三支柱”和“八层次”优化理念,以及养老保障优化的性质界定、优化主线、优化效果、优化核心、优化目标。养老保障制度优化性质就是采取一定措施使养老保障水平“适度”和养老制度“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障制度优化主线是养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应最大化,也就是养老“人、财”体系的效用改进。养老保障制度优化的效果是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提升,效率改进,发展持续”的养老制度体系。养老保障制度优化的核心是解决“资金平衡”和“利益均衡”。养老制度的优化标准和目标是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养老制度的优化与风险控制、国民财富分配、人口结构、居民收入水平、社会文化等要素契合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养老方式整体效率、优化多层次抗风险、优化多责任破解时代难题、优化多元个人生命周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发展严重失衡,为了缓解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提升养老保险替代率,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迫在眉睫,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也开始试点。在2018年个税改革后,目前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推行办法下,中低收入群体无法享受实际税收优惠,高收入群体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有限且过低。本文以替代率为基准,根据精算平衡原理构建模型,对扣除限额进行优化研究,试图测算出与新个税办法匹配且有利于多层次收入水平的消费个体享受实际税优的扣除限额。同时,本文还对不同扣除限额下开始购买保险年龄、个税起征点、个人收益率及初始收入水平这四个参数变化对实际税优额的影响做了分析,得出所测算出的扣除限额的确较现行扣除限额更为合理,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金失衡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构建基金失衡的解释框架,并对其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显著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失衡风险,在经内生性与稳健性处理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且财政分权的影响效应主要通过征缴效率和提前退休两个机制实现。具体而言,财政分权诱发地方政府放松缴费监管,导致养老保险缴费收入遭受损失;财政分权引起地方政府降低退休审核,以致职工提前退休现象较为普遍,进而加大了基金支付需求;制度环境对财政分权的两种作用路径具有门槛效应,在基金相对富余、对财政补贴依赖度低以及总体法定费率较高时,财政分权的作用机制更加突显。本文验证了宏观经济体制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影响,深化了对分权体制与养老保险制度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郑路  徐旻霞 《金融研究》2021,492(6):133-15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代表的个人养老金逐步成长为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第三大支柱,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重要渠道。但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度不足,养老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区别于既有研究的经济理性视角,本研究从影响金融发展的文化观念视角为这一“有限参与”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解析。利用CHFS 2015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养儿防老”等传统家庭文化观念会抑制我国城镇居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参与,这一影响在控制了内生性后依然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家庭观念(养儿防老等)会削弱居民的金融信任,减少居民对金融信息的关注,不利于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进而降低其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度;异质性分析表明,传统家庭观念(养儿防老等)对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负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群体中更加突出。本研究揭示了影响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和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发展的深层文化因素,对推进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也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