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研究得出:(1)工业用地具有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对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依赖性强、行业内部用地指标差异大的特点;(2)目前工业用地存在着闲置浪费、结构布局不合理和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3)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内涵应理解为以布局合理、用地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投入,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4)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包括投入程度、使用强度、利用效率与利用结构和布局四个因素8个因子.通过构建一套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相比,工业用地的评价指标更能突出反映工业用地的特点,对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ArcGIS的江苏省金坛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将ArcGIS技术应用到县域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中,以期为图件制作、综合评价提供快捷、精确的方法,为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布局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综合评分法。研究结果: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对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绩效有着较大影响,各乡镇工业主导行业及发展战略、区位优势等也对综合集约利用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了促进企业集约用地、增强地方政府集约用地责任感,需要建立经常性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利用ArcGIS 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插件扩展功能,能快捷、较好地完成不同区域间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而且方便成果的修订和更新。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演化过程和各阶段主要特点,分析政策有待改进的方面和改革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规范分析法,根据对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等工业用地节约集约相关政策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将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演化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并总结现阶段中国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的不足。研究结果: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可分为4个阶段,总体上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管理政策不断完善;在政策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应加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创新,探索和深化节约集约利用精细化、差别化管理,并将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纳入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或原因,为开发区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和AHP方法.研究结果:(1)工业用地比重小、居住用地比重大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是影响苏州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原因;(2)工业用地建设强度相对较低.研究结论:苏州高新区应该在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布局;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率的同时进行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区内土地利用结构.  相似文献   

5.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是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热点,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级,在此基础上提出集约用地途径,但由于存在地区和行业差异,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将灰色系统理论测度集约度的方法引入到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工业用地集约度测度公式,并对武汉市工业用地的集约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集约度的灰色测度方法可作为工业用地集约度测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阐述指标含义、量化方法和评价模型,对广东省开发区土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并测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上并不集约,集约用地水平与所属地市的经济发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不同地市、不同类别开发区之间差距较大;广东省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潜力仍然较大.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统计分析法和定量评价法分析了江西省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行业和区域特征,拟为区域差别化政策制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江西省工业用地的行业和区域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支柱行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较高,非传统行业和升级转型行业偏低,空间上呈现了大致的由北往南、由中部往东、西部降低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为投资强度,次要因素则因行业和区位而存在差异。通过加强管理、分行业和区域差别化提高投资强度、严格执行现有用地标准及建立奖惩制度等可有效提高其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针对以往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仅考虑单一层次且多集中于宏观、中观尺度的问题,尝试从微观企业尺度分析企业、开发区两层因素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和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江西省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偏低,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赣北赣东赣西赣中赣南的特征,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地域分布一致;开发区企业用地集约度受到企业和开发区两个层次影响。企业层次主要受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行业类型、研发投入和初始基础设施影响;开发区层次主要受开发区级别、工业用地率和土地利用集约度影响,并且通过影响企业资本类型、研发投入和初始基础设施的系数对企业用地集约度产生加成效用。研究结论:分层线性模型有效解决了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结构分层和嵌套问题,揭示了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有针对性的制定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再认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试图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视角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及其要素关联逻辑进行再认识,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资源节约集约的关联逻辑,揭示基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原理,并提出相应评价路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由资源、环境、人类活动三要素构成,"社会—生态系统"的互动结果最终决定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2)资源环境承载力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相关,具有动态性、阶段性和区域性的差异,这是释放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根本原因。(3)资源节约集约视角下的承载力评价原理:宏观尺度上,可能性福利边界随着资源节约集约度的变化而变化;微观尺度上,资源节约集约边际的变化影响资源环境单元的承载能力。研究结论:基于资源节约集约视角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新的理论视野和路径选择。研究以"已耗占量—节约集约利用量—总量"的思路构建基于资源节约集约视角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框架,提出不同资源类型和不同空间尺度在资源节约集约视角下承载力评价可能路径,增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可用性、可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通过编制盐都区工业用地绩效编码,分析绩效编码的含义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现状的解释能力,验证责任定位法是一个科学实用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和实证检验法。研究结果:(1)责任定位法中每个指标代码能够真实反应相应评价指标的绩效等级,不涉及权重和综合得分问题,克服了综合评分法评价结果可比性低的特点。(2)绩效编码能够客观直观地衡量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效果,其含义与原始数据所反映的用地绩效情况相符。研究结论:(1)责任定位法具有科学性,绩效编码没有歪曲、偏离宗地绩效的实际情况。(2)责任定位法给出的宗地绩效信息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可以反应宗地绩效高低的直接原因,指导企业和管理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用地绩效或清退低效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