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根据现代产权理论,按照控股股东的产权性质将上市公司分为三类:国有直接控股、国有法人控股和民营控股公司。研究了股权性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后发现,国有直接控股和民营控股公司的绩效在统计上显著高于国有法人控股公司,国有直接控股和民营控股公司的绩效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以2013~2016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股权异质背景下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各要素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均对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关系;进一步比较分析国有控股公司和民营控股公司中三者之间的关系表明:治理结构在上市公司中对经营绩效有显著关系但存在明显结构上差异;与民营控股公司相比,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内部控制对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借鉴西方有关创始家族公司的研究文献,将民营公司分为创始型民营上市公司和非创始型民营上市公司,为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对比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研究结论认为,控股股东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尽管民营公司与国有公司总体上绩效无差异,但创始家族控股的民营公司业绩显著高于国有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相比较国有上市公司,创始型民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国内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股权集中度和国有控股的角度进行,而从民营控股公司角度,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下民营控股企业的研究仍然相对缺乏。本文以股改第二、第三批民营控股企业为样本,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流通性两个纬度对公司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民营控股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民营控股公司股权流通性的变化与公司绩效变化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对最终控制人分类的基础上,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结果支持股权结构内生性假设。在考虑到内生性以后,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权结构集中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国有控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处于控股地位的最终控制人对公司绩效的“掠夺之手’’超过了“帮助之手”;而民营控股公司的股权结构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U型曲线关系,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平均意义上处于U型曲线的左边,即总体“侵占效应”大于“监督效应”。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控制权与代理权的分离带来了终极控制人与直接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基于产权属性和控股结构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直接控制、国有金字塔控制、民营直接控制和民营金字塔控制四种类型,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终极控制权对直接代理人总收益、显性收益、隐性收益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国有直接控制和民营金字塔控制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对直接代理人的各种收益均有显著影响;在国有金字塔控制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对直接代理人的隐性收益有显著影响,但对其显性收益的影响不明显;而在民营直接控制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对直接代理人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性质控股股东"掏空"方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控股股东按照不同的终极产权性质分为非国有控股和国有控股两类,其中国有控股又包括中央国有控股、省级国有控股和市县级国有控股,以此来研究不同类型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三种"掏空"方式(关联交易型、资金占用型和现金股利型)的选择偏好。研究发现,国有控股股东偏好于选择关联交易型"掏空"方式,政府层级越高的国有控股股东越编好于选择关联交易型"掏空"方式,市县级国有控股股东和非国有控股股东偏好于选择资金占用来"掏空"上市公司,并且国有控股股东与非国有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型"掏空"方式的选择偏好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与以往很多直接检验股权性质与公司价值的研究不同,本文从上市公司雇员行为角度研究了政府对不同类型公司行政干预的差异及其经济后果。经验证据表明,控股股东的所有制性质影响了上市公司受政府行政干预的程度,即国家控股公司比非国家控股公司雇佣了更多的职工;超额雇员导致国家控股公司承担了更高的劳动力成本,内部人支付自己高于市场水平的劳动报酬也增加了国家控股公司的劳动力成本。此外,还发现国家控股方式越直接,公司超额雇员越多,劳动力成本越高。因此,推进上市公司产权多元化改革和避免国家直接控股,对改善公司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将管理者划分为董事长、总经理和其他高管人员三个层级,以2005年~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层级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资支出和并购决策均具有显著影响,而其他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仅对公司投资支出及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还受到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相对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而言,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投资支出及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具有显著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并购决策的关系不受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2010年~2012年沪深交易所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下的差异.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管理层持股有助于缓解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进而降低公司对外部高质量审计需求的意愿;相比国有控股公司,管理层持股这种制度安排在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表征出公司对外部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动机减弱,而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治理作用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在Copeland and Taylor一般均衡理论框架引入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东道国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进入的环境影响取决于东道国的环境管理政策类型、外资企业的部门流向与产业分布,以及东道国本土企业的治污技术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外资进入东道国污染密集型部门时必然会带来污染排放的增加;当外资进入清洁型部门时,在环境政策外生时东道国污染变化是不确定的,在环境政策内生时污染排放则保持不变。本文研究也表明外资企业的治污技术外溢效应的重要性,发现外资进入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治污技术、内资企业的治污技术学习效应都有利于抑制东道国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04~2008年相对较长时期数据,在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内生性基础上,通过混合与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正向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的这种相关性较非国有控股企业更显著;国有控股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负向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而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则变成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绝对值显著正相关,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的这种相关性较非国有控股企业也更为显著。这些证据充分说明中国机构投资者仍然是短视的,对盈余管理不存在制约作用反而推动了企业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3.
MM定理告诉人们,在一个完美的市场中,企业是没有必要进行套期保值的。然而现实市场是很不完美的,因此,企业的套期保值就不是无关紧要的。企业套期保值动机的研究告诉人们,套期保值并不总是源于价值最大化。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套期保值行为将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而基于管理者利益最大化的套期保值行为将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有鉴于此,对于企业的套期保值动机,投资者及其他相关利益者理应明辨。  相似文献   

14.
以上市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作为研究切入点,系统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受限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幅度的关系。研究发现,交易动机较强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被投资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幅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机构投资者持股未显著降低企业真实盈余操控行为发生的概率;监督动机较强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被投资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幅度和发生概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机构投资者所持受限流通股比例与企业应计项目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幅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较之于监督动机较强的机构投资者,交易动机较强的机构投资者持股较多的企业信息风险更高,也倾向于持有更多的现金资产来满足其流动性需求。这为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中具有双重动机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的影响提供了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造一种理论模型考察了多元化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企业或者非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企业所实施的公司(宏观)控制类型暗示着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柔性或者匹配的相对关注程度。其中,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企业更加强调柔性,而非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企业则更加强调匹配。这种对柔性或者匹配相对不同的关注程度反过来又会影响宗族控制、行为控制和结果控制等人力资源管理(微观)实践。具体说来就是,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企业运用全部三种类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控制,而非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企业则相对侧重于运用结果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从微观层面检验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展现全要素生产率与融资约束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能性越大,融资约束越少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越大。全要素生产率与融资约束存在替代关系,融资约束的负作用仅在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呈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抹平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在内资企业和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效应更强。内资企业更能发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抹平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负向影响的作用,但该抹平作用仅在内资出口企业中成立。  相似文献   

17.
笔者采用2009年的数据,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的市场业务状况。结果表明,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业务单一,缺少优质客户资源,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积极拓展服务市场来提高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从而改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低价揽客的竞争行为,引导行业走向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变化与企业投资-现金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的转变能有效地降低其投资对现金的敏感性,但这种影响仅在治理环境较差的企业中显著。而在治理环境较好的企业中,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的转变并不影响其投资对现金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较高的投资-现金敏感性主要是由其公司治理的低效率所导致的,这为过度投资假说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同时也意味着转变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其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9.
Growing concern about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rapidly transforming the competitive landscape and forcing companies to explore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greening” their marketing mix. We develop and test a theoretical model that predicts (1) the role of green marketing programs in influencing firm performance, (2) the impact of slack resources and top management risk aversion on the deployment of such programs, and (3) the conditioning effects that underpin these relationships. Our analyses show that green marketing programs are being implemented by firms, and we find evidence of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payoffs. Specifical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reen product and distribution programs positively affect firms’ product-market performance, while green pricing and promotion practices are direc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firms’ return on assets. In addition, industry-level environmental reputation moderates the links between green marketing program components and firms’ product-market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Finally, we find that slack resources and top management risk aversion are independently conducive to the adoption of green marketing programs—but operate as substitutes for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不同组织形式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优缺点以及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历程,指出特殊普通合伙制是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做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