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公园在满足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游憩活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植物景观空间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以深圳湾滨海公园为例,对植物景观空间特征和使用者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与使用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使用者的植物景观空间行为偏好,为建设适宜城市居民休闲游憩需求的高质量城市公园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近年 来城市公园的使用率呈现迅速上升趋势。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 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可以在户外运动中监测自身活动轨迹、距 离和能量消耗等。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通过手机 信令、微博、百度POI等大数据与GIS技术结合,构建依托大 数据的GIS耦合模型,从游人的行为需求出发对公园的慢跑游 线、景点热度、游人空间分布等进行使用后量化评价,并针对 问题提出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景观优化策略。结果显示大 数据与GIS的结合可以为公园的景观优化提供客观且理性的整 改依据,从而更科学地指导城市公园的景观提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公园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中植物景观的个性化提升已尤为重要。青年人是城市公园游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年龄段的特殊性,他们对园林植物景观往往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因此,将从青年人的视角出发,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载体,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青年人所关注的园林植物景观因子进行研究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提取并命名5个青年人关注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因子,分别是:植物景观的社会性、特色植物的选择与养护、植物景观的空间形态、植物的个体特色、景观空间的功能性。通过深入分析这5个因子,得出在营造契合青年人需求的园林植物景观时,设计者应注意营造富有一定内涵的植物景观以及开敞的植物空间;此外,还要注意开花植物的选择和植物色彩的搭配。本研究结果可为设计符合青年人需求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公园是城市人居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 好城市公园与居民的关系,在满足公园服务功能的同时保障公 园自身的良性环境,是当今城市公园建设的重要课题。以上海 世纪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游客轨迹数据和补充问卷调研分析 了游客游憩偏好。结果显示,受景观资源不均衡分布的影响, 游览路径表现出主路聚集、区域分散的现象;停留空间与游客 需求相关,其中老年、中青年和家庭3类典型游客的主要停留 节点分别是休憩服务设施、公园植物景点和游乐活动场所。针 对环湖区域游客集中的问题,从亲水因素的角度开展分析,发 现景观和设施资源分配的不均导致游客对空间亲水性的依赖差 异。结合游客群体的游憩偏好特征,重点针对老年和中青年游 客提出了公园管理和场地更新建议,助力解决临水区域游客压 力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镇江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总体格局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镇江市最大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0%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林地也是镇江市较为重要的景观类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显著的东西空间分异特征,在地形起伏较大的镇西丘陵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而景观优势度及集聚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镇东平原区,景观呈现较低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而景观优势度及集聚度却较高;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镇江中东部地区较高,表明人类开发活动与景观破碎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规律。  相似文献   

6.
陈伟   《技术经济》2022,(6):91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 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 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 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 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 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 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 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 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 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知觉恢复量表(PRS)在恢复性环境评价中有广泛应用,其中文版在城市公园景观评价中的应用尚未予以验证。以城市公园为单一评价对象,探讨中文版PRS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选取城市公园中具有不同要素、开敞度和场景的6个空间类型,分别录制成景观视频作为实验素材。共有120名男女比例为1:1的在校大学生参与了测试,在经历口语考试的压力后,通过观看城市公园的一个场景视频缓解压力,采用中文版PRS量表对场景的恢复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中文版PRS量表在城市公园恢复性评估中具有良好的评估者间一致性和内部一致性;量表条目的代表性与适宜性程度较高,与注意力恢复理论的构架基本一致,对不同环境有一定的区分度,可用于城市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估。  相似文献   

8.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游客的景观偏好是进行跨文化旅游市场研究的基础,但具体的个体差异比如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或不确定性规避究竟对游客的景观偏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结论。本研究以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风景区为例,选取了7类主要景观类型、19个具体代表景点,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照片评价法面向游客进行调研。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研究发现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居住地都与景观偏好不存在显著相关,但不确定性规避、年龄和景观偏好三者之间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公园为主要形式的绿地在我国各大中小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公园的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良莠不齐。其中,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情况是评判公园景观效果的重要指标。城市公园作为居民和游人的重要活动和休憩场所,对景观的要求更高,因此,怎样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独有的创造、创新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是公众休闲、娱乐和健身的重要场所.选取南宁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基本方法,在分析游人游憩行为特征基础上,从公园距离、门票价格、环境卫生、景点与娱乐设施等方面分析了游人出游选择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增加公园的开放性和可达性、娱乐设施多样化等多条发展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森林公园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能承载各种游 憩活动,为市民带来多种益处。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与炮台湾 森林公园为例,利用GPS设备每隔10s采集一次游客的地理坐 标位置,并应用栅格密度、标准差椭圆与热点识别3种空间统 计方法分析相关空间位置点,识别受游客喜爱的游憩场地与景 观空间类型。结果表明:游客在2个森林公园中的分布并不均 匀,共青森林公园西部与炮台湾森林公园南部吸引了大量游 客;最吸引游客停留的区域包括儿童游乐设施区、广场、大草 坪、烧烤区和滨江区域。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森林公园的 规划设计与管理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园服务设施直接影响着游人的游憩体验质量,是 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关键因素。以贵阳市黔灵山公园为研究 对象,在实地体验观察和访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验证性 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公园服务设施对游人在公园内游憩休闲使 用的重要度,以及游人对公园服务设施使用后的满意度。结果 表明:1)公园服务设施的8个类别维度对游客影响的重要度从 大到小依次为安全设施>卫生设施>信息设施>管理服务设施> 交通设施>休憩设施>科普宣教设施>商业设施;2)游客对公园 服务设施使用后满意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安全设施>信息设施> 商业设施>交通设施>科普宣教设施>管理服务设施>休憩设施> 卫生设施。各维度在观测上的数值差异反映了游客在公园内进 行游玩时更注重体验设施的存在度和使用感。  相似文献   

13.
施佳颖  陈格  夏宜平   《技术经济》2020,(11):105
文化遗产景观正在面临城市化的挑战。为了解游客对城市背景下文化遗产庭园的认知,探索景观形态和游客认知之间的关系,对东京都内6个文化遗产庭园进行了游客认知的调查,并利用球面相机拍摄的全景图计算观测点各景观要素的视角系数。结果发现,天空、庭园、背景建筑的视角系数均与文化遗产庭园的安静感、尺度感、质感、构成感及开阔感显著相关,其中庭园的视角系数是对认知项目最有效的预测因子,并且其预测性不会因为游客国籍或性别的改变而有很大的变化。此外,园外现代建筑的视角系数与庭园的自然感、人工感及历史感均无明显关系。发现将景观认知研究拓展到文化遗产景观的空间形态领域,为文化遗产景观的评价提供了潜在的环境指标,亦是景观评价公众参与的一次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美景度评价方法可探究公众对不同植物绿色空间视觉质量的喜好程度,为植物空间的营造提供量化的设计依据。以武汉市城市公园、校园植物绿色空间为评估样地,选择与植景设计相关的控制因子建立美景度评价数量化模型,拟合出SBE=48.373+30.201×F1+38.150×F2+16.611× F3+11.703×F4的评估方程,并根据因子重要性得出绿量因子>空间开敞度因子>色相因子>冠幅因子的因子排序。  相似文献   

15.
社区公园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研究社区 公园空间与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的关系,对于满足老年人活 动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郑和 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测绘的基础上,定义公园空间的类 型,并分析各类空间的构成特征。选取公园中5个样本空间进 行观测,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分析老年人公园活动的行为特 征。针对占公园活动人数绝大多数的8种活动,运用数据分析 和ArcGIS技术对行为与空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合访谈和 Nvivo质性分析发现,空间的尺度、围合性与开敞性、是否受 干扰、景观质量、庇护性是老年人活动空间选择的主要动因; 座椅、遮阴要素、大面积铺装、照明设施、置物设施等则是老 年人需要的空间要素。  相似文献   

16.
高连续性路径空间是步行健身行为高效性与安全性 的重要保障。当前城市建设中,能够被大众高效利用的健身 步道呈碎片化分布,全民健身导向下亟须在现有城市空间中 进行高连续性的步道网络化构建。以青岛主城四区为例,基 于连续性目标,通过对OSM数据的爬取与处理,形成适于连 续度赋值的城市基础路网数据。挖掘具有高连续性特征的铁 路沿线、高架走廊、滨河沿海、环景观外边界路径等潜力空 间融入步道选线设计,提出与地铁站点相结合的高连续性选 线技术路线。基于ArcGIS网络分析计算成本最小路径,兼顾 路口等级及公园、绿地、湖泊等自然资源的紧邻性进行步道 选线规划,并从连续度水平、便捷可达性、环境舒适性、空 间多元性几方面对选线结果进行探讨。该选线途径有助于提 升城市步行运动环境的健身利用效能,为实现高连续性的健 身步道网络构建提供设计支持。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手机信令大样本数据中提取的上海32个大型公园游客出发、抵达、离开时间和居住地坐标等数据信息,解析公园游客时空行为,利用行为特性在公园使用中的表征将公园进行分类:基于公园的游客来源地(以下简称“客源地”)覆盖范围划分为服务公园周边区域的局地类和服务市域的广域2个大类;基于不同时段客流量分布趋势的均缓与集中特性,划分局地均缓、局地集中,广域均缓和广域集中4个中类;基于客源地核心形态紧凑与松散的特性,将4个中类分为局地均缓紧凑、局地均缓松散等8个小类。分别通过8类公园的时空指标——客源地面积、核心聚集面积、游客居住地至公园的人均OD和高峰开始与持续时间,对每类公园特征进行了量化描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解析。将基于游客行为的“公园利用类型”与基于资源供给视角的“公园规划类型”分类结果进行比对,发掘产生公园定位错位的原因,并对公园的规划管理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