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对于保证证券市场高效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但还很不完善,运行较好的只有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退市这一指标。本文通过对我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健全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孙学亮 《现代财经》2005,25(12):47-49,54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是证券交易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净化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而从整体上提高股份公司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之上市过程有过多的政府干预色彩,因而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应有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割断政府与公司上市过程中的直接联系,为上市公司退市提供一个足够的外部空间,成为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从公司治理外部治理机制视角出发,分别产品竞争市场、中介服务市场、控制权市场、媒体声誉及机构监督以及法律制度几个方面,对退市制度实现的投资者保护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止审计机构与上市公司合诔、增强新闻媒体的声誉及监督作用事继续改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坤 《资本市场》2011,(10):32-33
<正>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研究已经持续多年,但可操作性的退市制度始终未能正式出台和实施。创业板退市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监管部门应该以国内创业板自身特征和运行环境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和环节入手,建立健全创业板退市制度,但最重要的是切忌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5.
试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现状,认为行政干预过强,现有的退市制度缺乏具体实施细则,由于退市涉及到多方主体的利益,缺乏退市的激励,以及不完善的上市制度强化了“壳资源”的稀缺性和缺少必要的退市过渡阶段等是制约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成因,并对此进行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6.
崔博 《经济》2014,(12)
正最近ST股的股东正在因为丢掉了免死金牌而忧心忡忡,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生效引起了业界一片热议,有叫好的也有谩骂的。归根结底,是因为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干不好就退市"。2014年11月下旬证监会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生效,这对上司公司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崔博 《经济月刊》2014,(12):76-78
最近ST股的股东正在因为丢掉了免死金牌而忧心忡忡,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生效引起了业界一片热议,有叫好的也有谩骂的。归根结底,是因为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干不好就退市”。2014年11月下旬证监会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生效,这对上司公司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我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导致投资者难于判断公司前景,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证券交易所将对公司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根据进一步的规定,最近两年连续亏损(以最近两年年度报告披露的当年经审计净利润为依据),则可被视为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而根据我国证劵交易所的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或者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审计结果表明公司继续亏损,该上市公司将会被进行暂停上市处理,并最终可能会被进行退市处理。为了保住自  相似文献   

9.
林文俏  钟伟华 《经济师》2001,(7):129-129,131
今年 2月下旬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 ,人们呼唤多年的退市令终于发出 ,这是一件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一、启动退市机制的深远意义1、启动退市机制将大大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进而夯实证券市场的基石。过去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缺乏退市机制 ,从而对上市公司不能形成有力的约束、压力和激励 ,使上市公司不思进取。有些上市公司不积极转换经营机制 ,不认真使用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 ;有些上市公司不务正业 ,主营业务大滑坡 ,每到年底靠变卖资产得以维持。上市公司质量差 ,…  相似文献   

10.
《经济》2012,(8):110-111
有进有出,资本市场才会更公平。经过两个月的修改完善,市场期待已久的主板退市制度正式出台。6月28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下称《退市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万晏伶  杨俊 《技术经济》2011,30(5):119-123
运用KMV模型对我国4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引入公司资产价值增长率后的KMV模型能够更好地区分ST和业绩优良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可用于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度量。  相似文献   

12.
以11家沪市纸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样本公司2004—2007年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纸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纸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存在分化现象;11家沪市纸业上市公司2005年的经营绩效总体上好于2004年,但2006年、2007年两年的经营绩效呈下滑趋势。最后,分析了影响纸业上市公司绩效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板公司上市前后绩效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略  邓作强 《技术经济》2009,28(12):88-92
本文以2004—2005年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5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三个指标出发,研究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是否具有显著性,并对引起业绩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司上市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表现优于位于东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其上市后业绩的下滑更明显;流通股比例对中小企业板公司上市前后的业绩影响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对西部上市公司的统计分析发现,附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其财务绩效总体上好于非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集团公司控股可以降低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易成本,缓解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国有上市公司的所有者缺位,以及可利用集团优势对上市公司进行业务提携和其他支持.集团公司控股上市公司也带来一系列治理问题,文章探讨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67家ST公司2009年的相关报表数据,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状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归纳出目前我国ST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结论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恰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投向变更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再融资资金投向发生变更的上市公司长期经营业绩显著低于再融资资金投向未发生变更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长期经营业绩随着公司规模和股东权益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在牛市中进行再融资的公司在其后三年内的经营业绩显著低于其他时候进行再融资的公司。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实际数据研究1999年至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的发展趋势,分析第一大股东变更对促进非流通股份的流通、改进上市公司绩效以及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效应.本文证明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逐年增长,这种增长增加了非流通股份的流通性,有限地降低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但没有带来上市公司绩效的提高.另外,国家股股权变更和法人股股权变更、横向变更与投资型变更及实业型变更、ST公司股权变更与总体变更公司的效应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金字塔型的股权结构,使得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发生分离,这很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委托代理问题。因此本文以我国金字塔类家族上市公司2008-2010年的有效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家族上市公司的上市方式、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程度、现金流权、控制权以及两权分离程度、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直接上市的家族公司绩效整体上优于间接上市的家族公司,家族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程度与企业绩效负相关,现金流权与企业绩效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两权分离度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独立董事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相关性研究是公司治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2004~2006年在深沪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回归技术,从会计业绩(ROA)和市场业绩(TQ)的角度分别对财务独立董事对经营业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民营上市公司中,财务独立董事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财务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邓斌  孙建敏 《技术经济》2013,(2):77-84,96
构建了包括12项指标的粮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21家粮油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其2007—2011年的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2007—2011年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21家样本上市公司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2007年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影响,21家粮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总体上呈顺周期变化,且整体水平不高、彼此差距较大;虽然其成长能力较强,但并未对经营绩效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这意味着我国粮油上市公司偏重量的扩张,忽略了质的提升;盈利能力是影响我国粮油上市公司综合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