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8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对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与之前监管和自律组织出台的融资融券法规和细则一起,为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提供了制度基础.2009年"两会"前后关于推出融资融券业务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本文通过对境外成熟市场推出的融资融券业务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现在适合推出的融资融券业务应采用证券金融公司集中授信的单轨制模式.  相似文献   

2.
咸金佩 《时代经贸》2009,(12):67-68
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创业板开板,可谓09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是风生水起的一年。而2010年,在实现09年保八目标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已逐渐从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为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010年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进行三大创新,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时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和进行国际版的建设。最近己推出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对证券公司而言,更是利大于弊,但我们不能忽视融资融券业务带给证券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本文通过分析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面临的风险,结合中国证监会最新出台的《关于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证券公司在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防范风险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3.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内部控制指引》的颁布,意味着融资融券业务正式从试点转为常规业务,但获准开展融资融券的券商数量短时间内不会激增。  相似文献   

4.
顾斌 《经济导刊》2006,(12):62-64
2006年7月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8月21日,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公布实施,8月29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发布了《融资融券试点登记结算业务指引》,这一系列规章和规则的公布与实施正式启动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融券业务,结束了我国证券市场没有卖空机制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张锐 《经济导刊》2006,(8):71-74
历经过三年多的艰苦酝酿和反复求证,国内证券市场中的融资融券业务终于呱呱落地。日前,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下称《内控指引》),这套于2006年8月1日起正式发力的金融工具无疑给国内A股市场注入了一股可以继续勃发的激情。  相似文献   

6.
王萌 《时代经贸》2013,(20):108-108,112
2010年3月31日第一批六家试点证券公司向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申报融资融券交易,标志着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在资本市场的正式启动。同融资融券业务的迅速发展相比,与之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则发展滞后。目前《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也只是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会计处理做出原则性规定,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7.
2010年3月31日第一批六家试点证券公司向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申报融资融券交易,标志着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在资本市场的正式启动。同融资融券业务的迅速发展相比,与之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则发展滞后。目前《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也只是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会计处理做出原则性规定,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两会期间对融资融券业务今年有希望推出的表态,把融资融券再次推到市场风头.本文从证券公司、投资者、商业银行三方面分析了融资融券业务中蕴含的主要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备战多时的融资融券业务终于在开年之际踏上征途。1月8日,证监会表示,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开设融资融券业务将按"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先试点运行后逐步扩大。备战之路融资融券是指证券公司向投资者出借资金供其买入  相似文献   

10.
继转融资之后,转融券业务试点也于2013年2月28日推出,A股市场的做空交易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转融券的推出,将有望扩大券源规模,并促进各大券商向"中介"角色的转型.然而很多投资者也担心,做空时代的真正来临,会给A股造成负面影响.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转融券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更多是情绪上的,转融券细则的陆续出台,将有望长期利好资本市场.转融券试点推出迟来的"及时雨" 转融券业务是指中国证券金融公司(以下简称"证金公司")将自有或者融入的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供其办理融券业务的经营活动.转融券业务是证券公司融券业务的配套机制,当证券公司开展融券业务的自有证券不足时,可以通过证券金融公司向上市公司股东借人证券,以满足客户的融券需求.  相似文献   

11.
自证监会于2006年6月30日发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以来,融资融券的推出让投资者充满期待。终于,在美国金融危机、国内救市、金融改革等背景下,2008年10月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融资融券试点,试点名单和范围适时公布?《管理办法》在构建融资融券的担保制度时,充分借鉴了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创造性地引入了让与担保。,然而,当前我国法律尚未确立让与担保制度,这就导致了我国按照让与担保模式设定的融资融券担保制度,其与上位法之间必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冲突,使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也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纪鹏  赵晓丹 《经济》2012,(10):101-102
8月30日,转融通业务试点正式启动,并先行推出转融资业务.待转融通全面推出后,证券公司可通过证券金融公司从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或证券,再转手借给需要的投资者.事实上,转融通只是融资融券的延续,证券金融公司在整个融资融券链条中,仅是中介机构,通过拓宽融资的资金来源和融券的券源,使市场各方面的利益趋向于一致,从而打破当前业务瓶颈.  相似文献   

13.
贾磊 《经济论坛》2006,(18):1-1
从8月1日起,证券公司开始实施的融资融券业务倍受人们关注,开展融资融券对于股市、投资者是良药还是苦酒呢?融资融券创新股市运作新模式。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是今年我国资本市场推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有效举措,它不仅在价格发现、市场稳定、增强流动性、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市场交易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还对于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为股市依法提供入市资金、有效打击非法融资、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创造条件、促进券商盈利模式的转轨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现代多层次证券市场的基础,对…  相似文献   

14.
<正>国外机构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情况各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从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等海外市场的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经验来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方式下,证券公司处于整个业务运作的核心地位,但信用交易的资金不仅仅限于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证券公司可直接向商业银行等其他市场主体进行转融通,也可利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比较看融资融券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下称<内控指引>).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杠杆,融资融券政策贯彻到资本市场的最强大力量就是增大股市的流动性,即通过盘活证券公司手中的存量资本增大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量和需求量.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券商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6.
赵明  王士心  王琛琛 《时代经贸》2012,(18):186-186
融资融券业务作为发达资本市场普遍实施的一种业务种类,从实践经验看,具有改善市场供求、平抑价格波动、发现公正价格、满足不同投资需求等积极作用,是完善资本市场机制、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融资融券业务不仅是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资本市场自身的迫切要求。因此积极探索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全面风险控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两会期间对融资融券业务今年有希望椎出的表态,把融资融券再次椎到市场风头。本文从证券公司、投资者、商业银行三方面分析了融资融券业务中蕴含的主要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纪鹏  赵晓丹 《经济月刊》2012,(10):101-102
8月30日,转融通业务试点正式启动,并先行推出转融资业务。待转融通全面推出后,证券公司可通过证券金融公司从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或证券,再转手借给需要的投资者。事实上,转融通只是融资融券的延续,证券金融公司在整个融资融券链条中,  相似文献   

19.
陈峥嵘  朱蕾 《资本市场》2012,(10):116-120
<正>为了拓宽融资融券的资券渠道,更好地满足市场的融资融券需求,转融通业务的推出势在必行,是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2011年10月19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此后中国证监会在《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方法》中对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简称"证金")的职责、业务规则、风险控制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拉开了我国转融通业务推出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正>市场信息1月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作为双向交易的重要手段,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代表了证券市场在交易制度上的变革和创新。而与沪深300指数相关度较高的ETF产品、封闭式基金等将有望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