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力 《生产力研究》2002,(2):164-166,178
家族式管理是民营家族企业在创业之初必然实行的管理模式 ,它对民营家族企业快速完成资本积累和发展 ,起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民营家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随着市场化导向改革的深入、企业竞争日益激烈 ,家族式管理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家族式企业管理必须进行管理创新 ,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实行现代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2.
于国 《经济师》2009,(10):230-231
文章对我国家族式中小企业的冲突管理内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家族式中小企业与家族式大企业的区别,同时提出了解决中小型家族企业冲突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谢舜龙 《经济前沿》2002,(12):59-59
在我国,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所以,有人把民营企业难以做强做大归罪于家族式管理。笔者认为专业管理和家族管理都是科学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点和弊端,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排斥家族企业。发达国家大多数企业是由家族控制并管理的,世界500强企业40%是由家族经营的,如杜邦集团等。国内也不乏成功的家族企业,如四川的希望集团。问题是很多民营企业没有掌握家族管理的要领,扬长避短。家族企业有它的管理规律和规则可循。管理大师杜鲁克认为家族企业必须遵守5条管理规则,否则就无法生存,更不必说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营经济企业中实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比例,有统计认为已达到70%,不可否认,中国民营企业中家族管理占有绝大多数。本文依据管理学基本原理和一些家族企业实例,通过对家族企业产生背景、目前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现状的说明,分析我国家族企业管理的优劣。寻找并提出一些解决家族企业管理问题的方案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美琳 《广东经济》2004,(11):52-53
据中国工商联调查,中国98%的民营企业依旧是家族企业,大多数的私营企业都是以家族式管理为主。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已初有成效, 而家族企业由于管理水平、管理方式的落后使其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所谓家族式管理是指家族成员不仅仅是企业的所有者,而且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经营运作是通过血缘、亲缘、地缘纽带维系,家族式管理的企业相对于正式组织来说是一种较松散、不稳定的非正式组织,它更多地运用非正式规则来管理企业,“人治”行为明显,企业规模难以发展壮大。但不容否认,在民营企业初创阶段, 管理者集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于一身,大权在握,独断决策,这种家族式管理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的日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家族式企业作为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主要创新力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增长点。家族企业已表现出十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家族企业的种种弊端以及“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败”的怪圈也困扰了我国的家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论述了中国家族式企业的现状以及现阶段限制家族式企业发展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和变革。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家族式企业作为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主要创新力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增长点.家族企业已表现出十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家族企业的种种弊端以及"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败"的怪圈也困扰了我国的家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论述了中国家族式企业的现状以及现阶段限制家族式企业发展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和变革.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大陆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式经营的企业至少占到了90%以上,而在江浙等沿海地区比例更高。家族企业已经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力,而由于历史及其自身的局限,家族企业的管理普遍存在问题。本文主要指出家族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范剑锋 《经济论坛》2004,(19):53-53
家族式企业始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代,历经200多年,至今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我国,民营企业70%以上是家族企业。事实证明,家族式企业这种模式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但是,随着家族式企业的发展,其管理上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0.
家族企业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论文以所有权和控制权为两维对家族企业做了严格的定义和划分,并把研究对象界定在拥有高控制权的家族式企业。通过将家族式治理和公司理财分析范式结合分析,家族式治理中的网络式组织结构、封闭式的股权结构和作为家族意愿体现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对家族企业理财行为产生影响。家族式治理对公司理财行为产生正面影响,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家族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家族式理财必须进行变革:非家族化的理财方式变革,家族规则与现代市场游戏规则的融合,引入有效专家理财制度,以及对家族式理财的扬弃。  相似文献   

11.
三环模式下的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文哲  夏凤 《经济经纬》2006,(2):110-112
管理专业化是家族制企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家族制企业的管理专业化路经和取向是多样性的。作者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克林·盖尔西克等提出的“三维发展模式”理论,分析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动因与趋势,并构建三环模式,对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多样性路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家族企业职业化管理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雅萍  周芳 《技术经济》2011,30(3):121-127
从家族企业职业化的嵌入性和有效性两个层面探索了我国家族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主的集权情结、家族成员的数量和质量、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企业主对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信心、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等各种内在因素对家族企业职业化管理水平的影响;构建了理论模型,并以福建省的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企业内家族成员的数量和质量、职业化管理认知水平对家族企业的职业化进程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产权契约与家族企业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企业是家族资产占主导,家族规则与企业规则的结合体.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传统家庭生产组织功能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专业化拓展和规模化经营.有企业就会涉及产权和契约.从"家庭"的契约性质出发,分析了产权契约与家族企业所有权变迁,认为最优的企业产权契约必然是一个既是非人力资本拥有者的资本家, 又是有经营能力的企业家, 二者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4.
家族企业中的“家族”二字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如果我们不从文化角度理解“家族”,那么对家族企业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不准确的。通过对近几年家族企业文化研究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评述,我们从文化纬度对家族企业制度化的实质和方式以及制度变迁的路径有了一个较为明晰和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家族控制是否有利于提高家族企业的融资效率,至今没有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以2009年沪深两市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控制和管理权控制两个视角探讨了家族控制机制对家族企业微观融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家族股权控制和家族管理权适当控制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由此表明家族化管理模式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法律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是有效率的,是一种适应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家族企业的危机管理及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德 《技术经济》2007,26(12):55-59
家族企业危机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危机和由内部因素带来的危机两大类型。家族企业危机管理对家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家族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具体由危机监测系统、危机识别系统、危机诊断系统、危机评价系统和危机预处理系统五个子系统构成。家族企业危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警度预报是家族企业危机预警系统构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家族企业成长的外部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分析,阐明了家族企业社会责任演进的规律,构建出符合家族企业独特复合型契约的行为特征模型,并结合中国经济体制和传统儒家文化探讨了中国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结构演变与我国家族企业发展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资本与家族企业成长的研究目前存在三个视角:功能视角、治理视角、要素视角。但目前已有的研究缺乏对社会资本结构类型的研究,更欠缺企业成长演化中的社会资本结构变化及其与企业演化关系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在家族企业演化中结构变动的研究,发现家族企业欲实现健康发展,成为有前途的大企业就必须把握成长企业的社会资本结构演变规律,通过企业内外的社会资本结构的动态治理,避免企业演化中的退化陷阱,实现在企业成长各个阶段的成功着陆。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跃东  江玉兰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23-126,139
国有企业改革非常重视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产权激励机制,但是,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核心能力培育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到产权制度改革和市场竞争制度建设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战略性上存在的问题,更是阻碍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转化为组织绩效。因此,运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解释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贡献,并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yHumanResourcesManagement,简称SHRM)简单而言就是系统地将人与企业联系起来,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政策及具体实践,达到获取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影响国有企业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并深入探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分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具备的职能,研究国有企业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可能的模式,进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标准研究,并建立了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国有企业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朱学新 《经济管理》2006,(22):20-24
本文通过全面回顾公司治理的相关文献,在对当今世界各国几种主要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公司治理的具体环境和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应当吸收一批具有相当治理能力的大股东的参与,从而可以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家族式治理仍然是现阶段公司治理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