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快速上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该文应用杭州市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影响当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是否为当地人、贷款价值比、期房还是现房、月还款额占家庭月收入的比例、还款方式、家庭收入和建筑面积.该文进一步应用不完全合同理论解释了结论背后的制度含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快速上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应用杭州市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影响当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是否为当地人、贷款价值比、期房还是现房、月还款额占家庭月收入的比例、还款方式、家庭收入和建筑面积。本文进一步应用不完全合同理论解释了结论背后的制度含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田博 《经济研究导刊》2014,(28):108-110
随着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快速增长,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逐步显现,且有加速的迹象。其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基于上述背景,利用某支行2741组贷款数据,对影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违约问题已经成为了银行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外学者对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问题的研究内容,包括影响违约的因素,基于期权的违约模型,比例危险模型以及违约过程中的拖欠决策等。  相似文献   

5.
正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多多少少地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的,那么进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亦是如此。而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所存在着的风险还不是一点半点的,而是很大的,具有多个种类的风险。现在,就大概地来阐述、罗列和分析一下。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首先要阐述的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第一类风险,即违约风险。违约风险,其实就是指贷款人由于一些客观的或者主观的原因及环境影响和制约,导致贷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颖  谢芳 《经济前沿》2009,(8):48-56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快速上升,个贷的违约风险也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这一问题显得更为严峻,对个贷违约风险的研究也更为迫切。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某国有银行的信贷资料,通过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如何控制和防范违约风险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银行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领域面对的各种金融风险中,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就是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国际上普遍认为房贷风险暴露期是3~8年,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都是在1998年以后发放的,很可能正在进入风险暴露期.  相似文献   

8.
摘要: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不按照协议履行合同而导致贷款不能按期收回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在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就是信用风险。当信用风险发生时,就会给银行造成极大的损失和不良影响。文章就防范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房价波动作用下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为研究对象,从房价上涨阶段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分析、房价上涨峰值阶段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分析、房价下跌阶段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分析以及房价波动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控制分析这四个方面入手,围绕房价波动状态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及其控制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风险控制的有效实施在进一步提高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质量与业务效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评估实践中存在套模版、随意性大等诸多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这项业务的重要性以改变从业者的认识和做法。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评估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从宏观层面看,正确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评估有利于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可以防止由银行体系的崩溃引发全面的金融危机。从微观层面来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评估能够使抵押人获得相应的和及时的金融帮助以实现自身愿望;而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则降低了抵押物处置风险,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贷款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李钢 《经济学(季刊)》2005,(S1):159-172
该文以电子通讯行业为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布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运用偏度与峰度联合检验法、Χ~2拟合检验法、柯尔莫哥洛夫检验法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别除异常点后,电子通讯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但有一定程度的偏离.对于偏离产生的原因我们进行了初步分析,我们认为一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真实性存在问题,二是上市公司会特别关注某个数值,从而会使在该数值左侧一个小区域内的点小于理论频数.而该数值右侧一个小区域内的点大干理论频教.  相似文献   

12.
与利益相关者论认为的股权激励是对公司治理传统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原则的挑战不同,该文指出,由于在实现时机和承担风险等方面的显著差异,股权激励不能简单等同于产权安排,从而并不能构成对股东价值最大化原则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投资效率。我们从基于标准生产函数的投资需求模型出发,从投资需求所处的非均衡状态入手来讨论投资效率。投资需求的非均衡状态由实际投资与理论投资间的偏离来定义。我们将投资效率分成投资的配置效率和投资的生产效率两个方面,并将配置效率与经济制度因素联系起来。我们使用样本期为1989—2000年的中国分省面板数据作为模型分析的实例。分析的重心是中国的过度投资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总投资的配置效率欠佳所造成的。从实例分析中我们发现,资本价格对投资需求几乎无影响,而扩张性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却对投资需求有着强烈的影响。我们还发现,各省过度投资间存在彼此攀比的网络效应。然而,一旦将这些制度因素分离开来,投资配置效率还是渐有改善的。同时,地区间投资不均的程度也不断有所下降。从投资的生产效率指标估值看,东部沿海省份的效率一般高于西部省份的效率,这是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饥荒在1962年结束是一个谜,原因在于该年粮食产量并没有上升,医疗水平和分配体制也没有大的变化。我们分析得出:公共食堂、达尔文现象和政策惯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公共食堂的建立和废除与饥荒的发生和终结在时间上有一致性,但是省级层面的数据只支持达尔文现象,认为一个省份较早结束饥荒是饥荒本身的一个自然反应,那些遭受饥荒越严重的地方越容易结束饥荒,但是政策的惯性延缓了饥荒的终结。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业层次的TFP估计:1981-2000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人们普遍关注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和可持续性。本文介绍了TFP测量理论发展的历程,并使用KLEMS框架测算我国行业层次的TFP增长率以及Domar加权的TFP增长率。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中间投入是我国行业层次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资本投入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低的边际劳动效率劳动投入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6.
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一些生产率模型已经开始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在中国省级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以方向性距离函数为表述的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对省级生产率绩效度量中的"技术效率"指标在考虑了环境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重新排名。我们的研究经验表明,本文所使用的模型,既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又继承了传统生产率分析技术的系统性和结构性框架,相对于目前流行的直观的绿色GDP推算方法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退休会影响健康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使用2005年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中国退休制度对人们退休决定的外生冲击以及断点回归设计研究了退休(指永久性离开劳动力市场)对人们健康状况的影响.我们发现在正常退休年龄退休对男性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女性则没有影响,而提前退休对男性和女性的健康都没有影响.由于提前退休多是自愿发生的,而正常退休则是强制性的,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设计退休制度时,应该给劳动者一定的选择退休年龄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在考察中国农村经济与通向现代化工业道路问题时,我们集中分析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指标:农业生产力、产品市场和土地租赁市场.我们的分析表明,中国的农业研发体系能够为农业生产力增长提供先进的技术,并成为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途径;地区内和地区间商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都在迅速提高;虽然土地租赁市场规模不大,但它也在崛起.这些结果说明,中国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现有研究认为在我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降低股权资本成本。但这些研究都是从横截面角度论证的,也没有论证这一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否成立。本文则以2002—2004年度深圳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时间角度比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评级变化前后的资本成本变化。结果发现,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没有降低股权资本成本。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投资者并没有把信息披露质量作为判断公司价值和交易股票的一个影响因素,由此导致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无法增加流动性和降低风险。这表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降低资本成本的前提条件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20.
经济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基础设施(Social Infra-structure)的核心内涵。经济自由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存量资本的生产配置效率,并对国内外投资给出积极信号,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研究各国社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不同及其转型动态,用近百个国家的增长面板数据验证经济自由水平及其提升的增长效应。此外,本文还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方法检验发现,经济自由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后者不是前者的Granger原因。该结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