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概念已基本形成定论,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引起理论界关注.泛长三角经济圈的的合理分工和区域合作,可以缓解长三角经济圈继续发展过程中的约束性因素,上海是长三角和泛长三角的共同极点,本文以重点探讨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与上海的相关关系,运用地区专业化指数对综合经济指标的修正,测算并分析了各城市与上海之间的相关系数,已明确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2.
徐锋 《改革与开放》2016,(19):61-63
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在全国及区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怎样?南京竞争力的优劣势何在?如何进一步提升南京的城市竞争力?本文根据中国社科院所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相关数据,对南京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无锡在长三角经济圈中的定位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无锡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区域经济地位、综合因素地位,进而准确揭示出无锡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城市定位。然后以此展望今后无锡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之间、区域之间逐渐体现为城市间的竞争,这就使得国家十分关心城市在竞争中的位置,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各个地区综合竞争力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加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相关的研究,不仅引发了很多国内外研究学者的浓厚兴趣,而且引起了政府的日益关注.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新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评价法对长三角核心城市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城市发展特点,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长三角与珠三角正在形成中国的两个最大的都市圈,但这两个都市圈类型很不一样。 一、长三角都市圈是城市功能互补的都市圈 长三角经济圈以上海为核心,囊括江苏、浙江的14个城市,是我国区位竞争力最高的经济圈,目前正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未来10年内将可能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亚太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区和新型制造业基地。长三角都市圈以  相似文献   

6.
财经速递     
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 (2004-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分 析认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珠江三角洲 区域、京津冀经济圈区域作为经济社会与 区域一体化发展先发和引领地区,发展势 头强劲,并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报告认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将 进一步深化,区域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经济增长动力继续由内资带动向内外资并 举转变。表现为长三角内部产业一体化程 度较高、中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较 强。 报告指出,随着长三角竞争力的迅速 提升,珠三角发展速度放缓的趋势将延续, "大珠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将助珠三角地区 的产业升级,"泛珠三角区域协作"具有国 家战略层面的意义,将为珠三角的发展拓  相似文献   

7.
《宁波经济》2007,(3):37-38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宁波实现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地位的要求 加快构筑长三角南翼都市经济圈,形成较之其它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联系和分工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这是长三角南翼诸城市更好融入和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逐步确立和不断提升宁波在长三角南翼都市经济圈中核心城市的地位,是宁波服务服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实现宁波的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定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其经济一体化程度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环节.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将能促进资本在区域内的有效集聚,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与金融的联动发展与合轨运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沿用长三角主体16个城市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参照,分析宁波在其中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以探讨宁波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三国故地,包拯故乡. 合肥,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而今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全国科研教育中心城市,全国金融综合中心城市…… 2010年3月26日,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上,正式宣布接纳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衢州等6个城市加入长三角经济圈,合肥荣登"全球第六大城市群"这样一个广阔而全新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刘辉  林明珠 《北方经济》2009,(21):53-54
一、引言 城市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节点,而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龙头城市,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能否通过优化自身结构成功转型关系到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2.
渤海三角经济圈的经济聚合与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经济区于1986年成立,经济聚合一直停留在研究探索阶段,实践上进展较?A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该区域聚合与合作的条件日臻成熟,已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以后的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区域或现代化高地。在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经历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的带动下,渤海经济圈即渤海三角的一体化整合也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3.
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一体化水平是乌昌经济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集群以其特有的集聚效应和成本优势在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一体化水平,促进乌昌经济快速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增强乌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之间的竞争。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要素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都市圈能极大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构建宁波都市经济圈是顺应区域发展潮流、打造区域共赢格局的必然趋势,也是转变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宁波经济》2005,(8):18-20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区域之一,已成为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都市经济区。宁波是长三角地区乃至我国的重要城市之一,积极推动宁波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对促进宁波自身发展和提高长三角区域的国际竞争力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由此,以何种视角,何种依据看待宁波在未来长三角区域发展中的定位问题,也自然成为了本地学术界尤为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10年5月1日杭州跨海大桥的通车,一个新的桥海经济正在环杭州湾乃至长三角悄然崛起,桥海经济的概念早已经跳出了杭州湾地区,与之相对应将是诸多经济圈的共同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朝多核心的网络化发展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可以实现构建多平台合作、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打破“以邻为壑”,探究协同治理模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战略性选择。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创新产业共建、基础设施服务、生态环境共保和高水平协同开放五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综合测度长三角一体化水平,分析2012—2020年长三角各城市一体化水平差异与动态演进特征,并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揭露长三角城市协同治理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长三角东部城市一体化水平显著高于西部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水平较高城市主要集中在早期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源于省域间差异;长三角城市协同治理模式趋向于常态化参与一体化发展,政府奖励并不是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8.
朱俊成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94-98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日益成为区域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十分活跃,而城市形象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资源性要素,对其进行研究,对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城市形象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南昌城市形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CI战略为我体,提出了塑造城市形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主要城市产业发展的区域定位和协调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日益严重的形势,本文对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几个主要城市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区域定位,即将其放在不同层次宏观区域背景里,确定长三角主要城市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产业协调互动发展的实现途径,并就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望 《珠江经济》2002,(10):14-15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验表明,大都市在国际乃至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法国学者戈特曼1957年提出“大都市经济圈(带)”概念以来,大都市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逐渐形成了京津唐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这三个最大的都市经济圈目前竞争力的走向,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