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国有农场(以下简称农场)地租及租金量化是黑龙江垦区实行租让土地以来出现的新问题。对此,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一、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理论马克思认为,一切地租的存在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二是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与使用...  相似文献   

2.
绝对地租:科学的地租理论之精髓:与黄贤金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绝对地租:科学的地租理论之精髓──与黄贤金同志商榷王文举贵刊在今年第三期上发表了黄贤金同志的论文《绝对对租:理论的赘瘤》。文章中完全否认了绝对地租的存在,武断地把地租的三种形式合并为级差地租一种,完全承袭了西方庸俗经济学家的观点,偏离了科学的地租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地租理论在土地流转定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借鉴马克思地租理论,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解决土地流转实际操作中缺乏尺度的难题.分析了我国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安排仍将保持长期不变的客观必然性;研究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在中国土地流转实践中的应用与修正问题,认为农户土地经营权是获取土地流转报酬的前提,提出土地流转价格应在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基础之上,以社会保障系数予以修正;探索了土地流转价格调节机制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绝对地租的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学界在80年代初,曾围绕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超过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后农业绝对地租的存在及其来源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关于农产品价值和生产价格差额构成的绝对地租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是否还存在,有两种观点:一是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二是有下...  相似文献   

5.
国有农场自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后,生产关系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土地租金的确定上,地租问题已是国有农场发展农业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地租的计算方法做一点探索性研究,谨供参考。一、现行的“量出为入”法这是目前国有农场普遍采用的地租计算方法,是一种将农场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分摊到耕地上作为地租的做法。地租的实质是利润、费用、基金的转化形式。国有农场“利、费、金”通常包括目标利润、农场和生产队两级管理费、工会经费、职教经费、政法经费、教育经费、其它社会性支出、水费及堤防保护费、种植业风…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在《资本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关系及地租的本质。这一理论不仅对于研究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租问题仍有其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指导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同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林地地租数学算式,依据广西桂南地区集体林地栽培的主要用材林——桉树速生丰产林的营林工程建设费用、木材生产成本和木材价格进行林地理论地租的计算结果表明:与理论地租相比,近10年来林地实际地租严重偏低;"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林地理论地租的平均值分别为1 208、3 395和3 313元/(hm2·a)。建议以立地质量等级和地利等级均为差级林地"十二五"期间的理论地租2 233元/(hm2·a)(相当于中等水平的67.4%)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林地地租的平均指导价格。  相似文献   

8.
农地征用定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阐释当前农村土地征用定价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影响农地征用价格的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分析,提出农地征用定价的剩余法.  相似文献   

9.
读《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3期孙剑平《绝对地租:包容颇多误区的科学理论》一文(以下简称“孙文”),笔者以为,“孙文”除正确地坚持“绝对地租最终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观点外,恰是步入了一个误区,“孙文”认为绝对地租的产生“同价值与生产价格间有...  相似文献   

10.
地租、地价是士地所有权实现的一种经济形式,但只有土地所有权与国家行政权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相分离时,才能够在经济上通过地租形式独立实现。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中这三权是合一的,因此租、税、利也是合一的。国有企业传统土地使用制度的特征是无价行政划拨,而不是无偿使用.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家土地所有权应与生产资料所有权适当分离,国有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将以地租、地价形式独立实现,这是国有企业已划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这里重要的是机制的转换。而不是获得更多的土地收益.国有企业已划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必须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1.
人口,生态与地租制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建革 《中国农史》1998,17(3):79-87
影响地租制度变化的条件有多种,本文从人口和生态两方面分析了历史上特别是清末、民国时期封建地租类型和分布特点。从历史上看,随着人口压力的增长,分租制逐渐过渡到定额制,在晚期人口压力过度的条件下,出现了押租、预租等较为残酷的剥削类型。本文还指出,永佃制的产生和发展也与生态变迁、特别是土壤生态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林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地是土地的一种。本文通过对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的研究综述指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林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原理,分析了在目前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我国仍然存在着形成林地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条件,仍然存在着林地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并且指出,探讨林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对实行林地有偿使用、加强林地管理、制定林地和林产品价格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荒”拍卖的理论与实践符加林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角度,探讨"四荒"拍卖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一、地租存在的客观现实性市场经济本身没有社会制度性质的区别,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要求。受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的作...  相似文献   

14.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农地流转中存在强制流转、农地非农化、流转期限较长、中介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风险防范机制缺失等问题,制约了流转。本文用制度变迁理论、地租理论、交易成本理论、风险理论等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租就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就是地租;在级差地租之外,不可能存在任何其它形式的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都只不过是级差地租的特定存在形态。传统地租理论之所以把绝对地租看作是一种不同于级差地租的基本地租形式,就在于它忽视了土地租赁制与土地非租赁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就在于它误将“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仅仅理解为与“土地所有者——经营资本家——雇佣工人”的阶级结构相对应的土地租赁制。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农地征收中的利益分配现状,在结合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地征收利益分配机制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宏观级差地租的含义、类型与测定 所谓宏观级差地租,是指在不同的地区之间,一部分地区由于在经济发展要素占有上的优势所产生的超额收入而转化的级差地租。它与微观级差地租的区别主要在于:(1)空间范围不同。微观级差地租研究的是同一地区内部的不同地块之间的地租差别,它的总体范围是一个地区,其个体研  相似文献   

18.
<正> 1998年全国水产品市场继续保持繁荣兴旺,预计总产量超过3800万吨。价格总体走势平稳,部分名特优产品价格继续走低,下跌速度减缓;大宗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价格波动不大,个别品种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地租的存在实现了让渡土地使用权的合理补偿,合理的地租水平不仅有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而且是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的关键,过高或过低的地租水平均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通过分析发现,近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地租逐年攀升,尤其在东北地区农村地租非理性上涨异常明显,在生产成本中占比显著提高,对我国财产收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业竞争力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农产品价格、工商企业的农地偏好以及农地经营的机会成本是农村地租刚性上涨的重要致因。在我国农业节本增效的背景下,从政策管理视角对农村地租进行适度规范和引导,以推动农村地租的健康合理发展,为政府制定农村土地政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决策咨询数据和参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地租理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悖论分析,指出由于供求关系的逆转、技术的进步、资本有机构成地变化、工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导致农业的比较利益下降,不仅级差地租难以获得,而且绝对地租也已消失。要适应变化了的条件,提高农民收入,则必须增加农民的有效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民拥有的资本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