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建升 《魅力中国》2010,(19):196-197
什么是法官的品格,法官的品格是什么?法官的品格就是法官的性格、气质、能力的总体特征,它是一种非权利性的力量。它最基本要求就是:忠于宪法、法律,不办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把每一个案件办成铁案,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正> 8月11日,《南方周末》大篇幅报道了湖南浏阳推行"法官助理制度改革"、实行"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案件审理模式的试点情况,同时报道了最高人民法院在山东高密法院开展与联合国合作的"预审法官制"改革的情况。两项改革虽然内容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让有为者敲响法槌",通过实行司法人员的职业分工,增强法官的独立性。笔者以为,这样的试点触及到了司法体制弊端的要害,为整个司法改革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法律必须借助活的法官而降临尘世。马克思说过:"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  相似文献   

3.
在香港,只有法院才是司法机关,只有法官才是司法官。他们把法律人格化,通过自己的审判来体现法律的存在和尊严。“万一判错了怎么办?”我曾问一位大法官。他回答说,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如果确实因为自己的过失而判错了案,从理论上讲,有两种自救的办法:一  相似文献   

4.
法律方法是法官能动司法的媒介,反映了立法本位向司法本位的转型。它包括法律思维方式、法律解释、法律论证、法律推理等内容。法律方法的媒介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为法官能动司法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为法官能动司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蔡秉坤 《发展》2005,(10):11-12
法官,作为法律纠纷的仲裁,将刻板的法律条和生动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人,通过自己的工作体现法律精神、阐释立法意图以达到法律所期望的效果。但在当代中国,法官的整体素质并未达到与要求相匹配的程度,在法官选任方式、管理方式、资格取得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也使法官未能合乎民众所普遍期待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论法官的司法良知——兼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理论观察》2008,(5):92-94
司法自由裁量权给法官的审判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如果这种裁量权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会直接导致司法腐败,损害司法权威。法官作为法律的适用者,其品质决定了裁判的品质。要实现“司法公正,一心为民”的目标,必须加强法官队伍的良心建设,是法官真正成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7.
刘阳 《西部大开发》2010,(1):73-73,107
司法能力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集中表现为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的能力。加强法官的职业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司法能力的必经之途,因为法官直接承担着实现法治国家的使命。本文试对提高司法能力与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关系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潘培伟 《黑河学刊》2012,(12):74-75
法官被誉为法律的守护神,其专业知识、道德素质、社会阅历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审判工作的质量及法律的成长。而法官选任制度是选出合格法官的第一步。在我国,法官选任被纳入公务员招考的渠道,相对条件比较宽松,法官选任制度的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弗兰克作为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代表人物,以抨击法律形式主义传统、破除法律确定性神话而著称,而他所强调的法律不确定性的起点就是法律事实的不确定性,即“事实怀疑论”。正是因为法律事实具有不确定性,以此为基础法官所适用的法律规则和法院的判决就自然具有不确定性。本文试从弗兰克“事实怀疑论”的内容入手,阐释其“法律事实是法官认定的主观事实”这一理论的合理性,探讨“事实怀疑论”在事实对规则适用的作用方面起到了怎样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1我国既有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存在的弊端 法律欲实现其调整社会的功能,必须通过司法方能实现。法官又是“法律经由精神王国进入现实王国控制社会生活关系的大门。法律借助法官而降临尘世。”1作为司法主体的法官欲切实发挥法律调整社会的功能,必须拥有一定的职权才能实现。但是法官所具有的职权系由国家所授予并代表国家而行使,为了保障法官所享有的职权的行使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论法官造法     
在成文法的国度,法官的工作就是按图索骥,依照既定法律、法规断案,但由于立法的滞后,现实中一定的事件不一定有对应的法律规定,法官此时不可避免地陷入无法可依的窘境。因此,能否赋予法官根据法律精神解释法律、创设可适用的规则据实断案的权力,即法官能否在一定条件下造法并予以适用,一直是实务界及学界关注的问题。文章试图从必要性及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当下中国法官造法问题进行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商事审判中法官的内心裁量应遵循商事特有的思维方式,即利益性的思维方式。法官要平衡各种矛盾与利益冲突,将各种利益维持在法律秩序的框架以内。本文拟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正当行使、商事法官的利益衡量、商事法官对证据的自由裁量三个方面探讨商事法官在案件的审理中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外国法”当某一法律关系的准据法被指引为外国法时,法院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由当事人还是法官查明外国法。它隐含的一个法律问题就是,外国法对内国法院来说,是事实还是法律,即外国法的性质问题。如果认为外国法是事实,则由当事人查明外国法,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认为外国法是法律,则法官依照“法官知法”的原则,承担查明外国法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生活中当面对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被分离时,具有能动性的法官应如何选择和面对是摆在每个法官面前的实际问题。本文通过对法律实质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的分析解释了法官在案件审理中为何应具有适度的中庸精神。  相似文献   

15.
张文韬  孙玉肖 《魅力中国》2010,(32):156-156
新中国建立后,应该说并没有十分重视法律职业者队伍的建设。现有的法律职业者队伍是在最近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而且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培养也是在各自封闭的系统里分散进行的,相互之间缺乏理解与交流。虽然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但我国的法律职业者一体化培养模式仍未真正建立,三大法律职业者之间也因此未形成内心的尊重和认同。反观现代法治国家,均形成了或纵向或横向的法律职业者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法律职业者的共同努力使得国家和社会有着浓浓的法治氛围。而我国,一体化的司法体制尚未建立,法律职业者之间的合力并未形成,法治社会的建立依然任重而道远。本文是对建立和完善法律职业者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法官的“身份荣誉意识”是法官素质中最深层、最重要的内容,它是宪政时代法律的“正当性”得以维护的基本保证;是法官职业精神与纯粹技术性功能充分发挥的力量源泉;是法官自律与上进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它的认识与提高是确保法官“高度素质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永华 《中国招标》2009,(29):17-20
什么是自由裁量权?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解释为“在特定情况下依照职权以适当和公正的方式做出行为的权力。”可以认为,自由裁量权就是指法律规定一定的原则和幅度,行为主体在规定的原则和幅度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灵活处理的权限。一般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主体多指法官和行政执法权力的行政人员。评标委员会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处于“法官”、“裁判”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何伟 《发展》2020,(4):59-61
法律续造具有"司法造法"之属性,是法官为填补成文法漏洞对现行法律规范做出的创造性诠释。基层法官法律续造的正当性依据在于:基层司法独特的"个殊性"运作模式、法律续造的指引型实证法支持、禁止拒绝裁判的原则性整体依据、地方情理的道德性约束范式。限制基层法官法律续造权的关键在于:以疑难案件作为续造的客体限制,以道德确信作为续造的主观限制,以技术方法作为续造的手段限制,使法律续造符合衡平正义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郭威 《理论观察》2007,(3):97-98
由于成文法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为弥补成文法的不足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法律解释权作为司法权的一部分是连接立法与司法的纽带,而法律解释的过程同时也是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过程。通过建立判例制度统一法律解释、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任意行使,可以对成文法起到弥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事司法改革是在缺乏立法授权及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改革中,不但涉及具体诉讼制度,与现有法律冲突,而且涉及法院自身体制,法官制度等问题,唯有正视这些问题,并从法律上予以解决,方能使改革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